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494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隔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其包括与第一浮置板连接的抗剪单元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内的限位单元,所述抗剪单元采用闭合或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所述限位单元采用与所述抗剪单元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环形钢结构插接在所述筒形结构内,在所述第一浮置板和所述第二浮置板之间的所述环形钢结构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相比传统的剪力铰具有更好的抗剪性能和抗弯性能,且减少了钢轨受力及板端扣件受力,从而避免了使用加密隔振器来增加板端刚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隔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为了有效降低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干扰周边环境,常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来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由于浮置板为弹性支撑结构,钢轨变形量远大于普通道床,尤其是位于两浮置板连接处,存在30mm的板缝,此处钢轨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板端支撑刚度低,需要用剪力铰协调前后两浮置板之间的变形。然而传统的剪力铰为实心棒材(如图1所示),位于浮置板中部或浮于浮置板表面,棒材截面积小,需设置4组,但仍不能很好地抵抗弯矩和剪力。实际使用过程中,板缝处钢轨仍然存在受力较大、变形较大的情况,板端扣件也承受很大的应力,容易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浮置板板端为了改善钢轨及扣件受力情况,需要采用加密板端隔振器的方法增加了板端刚度,因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其包括与第一浮置板连接的抗剪单元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内的限位单元,所述抗剪单元采用闭合或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所述限位单元采用与所述抗剪单元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环形钢结构插接在所述筒形结构内,在所述第一浮置板和所述第二浮置板之间的所述环形钢结构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环形钢结构连接的第一纵向钢筋环和与所述筒形结构连接的第二纵向钢筋环,所述第一浮置板的纵向钢筋插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环内,所述第二浮置板的纵向钢筋插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环内。其中,所述环形钢结构为U形。其中,所述U形的环形钢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底部的中央,并与所述U型钢的侧壁平行。其中,所述环形钢结构为环形。其中,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环和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环均为长形孔,所述第一浮置板的至少两根纵向钢筋插接在同一个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环内,所述第二浮置板的至少两根纵向钢筋插接在同一个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环内。其中,所述第一纵筋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纵筋固定环沿所述抗剪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纵筋固定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纵筋固定环沿所述限位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所述筒形结构远离所述抗剪单元的一端是封闭的,在所述筒形结构的内部远离所述抗剪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填充层。其中,所述筒形结构的筒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其中,所述限位单元的内壁上涂覆有润滑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包括与第一浮置板连接的抗剪单元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内的限位单元,所述抗剪单元采用闭合或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所述限位单元采用与所述抗剪单元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环形钢结构插接在所述筒形结构内,在所述第一浮置板和所述第二浮置板之间的所述环形钢结构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通过混凝土浇筑口向环形钢结构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和环形钢结构相结合形成钢管梁结构,因而使得其截面积远大于传统剪力铰,从而大大提高了抗剪能力,且具有很好的抗弯性能。此外,由于剪力铰设置于钢轨正下方,因而减少钢轨受力及板端扣件受力,从而避免了使用加密隔振器来增加板端刚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延长了钢轨及扣件的使用寿命。剪力铰自身的疲劳寿命也大为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的抗剪单元与第一浮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的限位单元与第二浮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抗剪单元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的限位单元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抗剪单元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抗剪单元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限位单元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浮置板;2:第二浮置板;3:剪力铰;31:抗剪单元;32:限位单元;33:第一纵筋固定环;34:第二纵筋固定环;35:混凝土浇筑口;36:加强板;4:纵向钢筋;5:弹性填充层;6:排气孔;7: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2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3的一个优先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剪力铰3包括与第一浮置板1连接的抗剪单元31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2内的限位单元32,抗剪单元31采用横截面为U型的钢结构。限位单元32采用与抗剪单元31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抗剪单元31能够插接在筒形结构内。使用时,将与第一浮置板1连接的抗剪单元31插接在位于第二浮置板2内的限位单元32内,其中,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之间留有约30mm的板缝,通过抗剪单元31位于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之间的部分的U型钢结构的开口处向U型钢结构的内部浇筑混凝土7,利用混凝土7和U型钢结构相结合的优势,形成方钢管梁结构。由于抗剪单元31的U型钢结构与混凝土7相结合,因而使得其截面积远大于传统剪力铰3,因而大大提高了抗剪能力,本技术所提供的单个剪力铰3的抗剪能力大于传统的4组剪力铰3,因此每个板缝仅需设置2组剪力铰3即可满足抗剪需求。且该剪力铰3的U型钢结构与混凝土7相结合,使得横截面惯性矩较大,因而具有很好的抗弯性能。此外,由于剪力铰3设置于钢轨正下方,因而减少钢轨受力及板端扣件受力,从而避免了使用加密隔振器来增加板端刚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成本。优选该剪力铰3还包括与抗剪单元31连接的第一纵筋固定环33,其中第一浮置板1的纵向钢筋4插接在第一纵筋固定环33内,以便于将抗剪单元31固定于浮置板纵向钢筋4上,免去了绑扎步骤,且与第一浮置板1的混凝土结合力大大增强。同样地,优选该剪力铰3还包括与限位单元32连接的第二纵筋固定环34,第二浮置板2的纵向钢筋4插接在第二纵筋固定环34内,以便于将限位单元32固定于浮置板纵向钢筋4上,免去了绑扎步骤,且与第二浮置板2的混凝土结合力大大增强。制造时,可以在浇筑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时,将第一浮置板1的纵向钢筋4插接在第一纵筋固定环33内,将第二浮置板2的纵向钢筋4插接在第二纵筋固定环34内,在浇筑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时同时浇筑U型钢结构内的混凝土7,这样使得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与剪力铰3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了抗剪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示出的抗剪单元31的横截面为U型,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该抗剪单元3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它的闭合或者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在这里,闭合或者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包括圆环、椭圆形环、矩形环、六边形环等,且圆环(如图8所示,与其配合的限位单元32如图9所示)、椭圆形环、矩形环、六边形环等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非闭合的(即具有开口),当环形钢结构是闭合的时,抗剪单元31位于第一浮置板1和第二浮置板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35,以便通过该混凝土浇筑口35向环形钢结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浮置板连接的抗剪单元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内的限位单元,所述抗剪单元采用闭合或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所述限位单元采用与所述抗剪单元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环形钢结构插接在所述筒形结构内,在所述第一浮置板和所述第二浮置板之间的所述环形钢结构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浮置板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浮置板连接的抗剪单元以及预埋在第二浮置板内的限位单元,所述抗剪单元采用闭合或非闭合的环形钢结构,所述限位单元采用与所述抗剪单元相配合的筒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环形钢结构插接在所述筒形结构内,在所述第一浮置板和所述第二浮置板之间的所述环形钢结构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环形钢结构连接的第一纵向钢筋环和与所述筒形结构连接的第二纵向钢筋环,所述第一浮置板的纵向钢筋插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环内,所述第二浮置板的纵向钢筋插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环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结构为U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U形的所述环形钢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底部的中央,并与U形的所述环形钢结构的侧壁平行。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