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反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970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该织物反光性能优良,逆反射系数可达70~700cd/Lx/m↑[2],可广泛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如交警、航海、养路工、环卫工等,也可用于普通民用服装服饰,给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带来安全,遇到危险能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肇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反光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回归反射功能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回归反射织物具有将入射光沿入射方向反射回光源处的特殊功能,在夜间有光源时非常醒目,使夜间出行、活动的人员携带此材料具有安全性,所以回归反射织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夜间或黑暗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观察者在远处即能发现目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肇事。早期被广泛应用的回归反射材料为微珠埋入的形式,最初的描述在美国专利No.2407680中,此材料包括一透明的聚酯层,一埋入其中的单层排列的微珠,和一特殊的在聚酯层表面的反射层,入射光在此材料上可完成最大的反射,微珠和特殊反射层之间的距离被控制在某一位置,以使光线可聚焦在微珠上。常规的方法是施加特殊反射层,再在有可控制空间的聚酯层中涂覆微珠。这种常规涂覆方法的问题是涂层通常在适度厚度下,只有一小面积恰好在单体微珠的背面,涂层材料总是趋于微珠之间的空隙,扩大了这些区域的厚度和空间,致使特殊反射层偏离微珠的焦点,影响反光强度。当光线垂直照射在反光材料上,通过单体微珠适当的聚焦反射,可产生明亮的反射光,但是当光线非垂直照射在薄片上,通过特殊反射层前的聚焦反射,回归反射的角度就被减小。尽管认识到常规的埋入式回归反射材料的局限性,但没有有效的改进方法,埋入式回归反射材料被应用了许多年。美国专利No.4367920所述回归反射材料的生产方法提高了常规工艺,制作的过程包括埋入的单层微珠在聚酯层中改为微珠平均直径的一半,这种制造的基本方法包括预制加工步骤,挤压形成第一透明聚酯层;埋入单层排列微珠在热压条件下使微珠的深度达到平均半径的一半;挤压形成第二透明聚酯层再压覆到微珠和第一层表面;在第二层突出的表面涂覆特殊反射层。美国专利No.3795435提及被埋入粘合层的微珠露出其直径的40%,再施加第二层。美国专利No.4023889又提及微珠的深度,该专利的图中所示,微珠的埋入深度为其平均直径的50%。一般所知的回归反射材料中的反射层多采用金属,在空气中金属的反射层易被氧化,美国专利No.6172810中所述,反射层由多层组成,金属层施加在其中,这样可大大延长反光材料的寿命。但此制作方法的问题是工序复杂,采用的高聚物化合物种类繁多,不易掌握。自最早在美国专利中所述的反光材料以来,其产品的技术在不断改进。自1978年以来,有关反光织物的专利文献已公开的有几十篇,在此不一一详述,仅就有代表性和与本专利技术密切相关的制作工艺及产品进行剖析。美国专利No.4102562中提及的具反光性能的可用于纺织品或光滑物体的表面的反光材料,所述产品经多道工序制得,其中支撑层的去除在实施到基材上之后再进行,该专利中所述的反光材料通过热压的工艺实施到基材上,专利中的实施例所述产品采用折射率为1.92,直径为70~100微米的玻璃微珠。所述产品经多道工序制得,产品为具有反光功能的可转移片材,可用于纺织品或光滑物体的表面,应用时将反光材料通过热压的工艺实施到基材上。美国专利No.4103060中所述一种区域性反光织物,其产品特点为具区域性反光性能、手感柔软、服用性好。所述产品的微珠密度为2000个/cm2,比以往产品的微珠密度有所提高。美国专利No.5916399中所述,一以纺织品为基材的反光转移片材,专利所述将玻璃微珠植入支撑层中,再将含有着色剂的浆料印制到微珠的表面,多层不同的颜色的印刷层形成混合色,产品的颜色为最终印刷层的颜色。其产品中在微珠表面的浆料层多采用印刷或喷涂的工艺,其产品为彩色反光材料,反光强度远远不及以金属层作为反射层的反光材料。美国专利No.6355302中所述,一高性能反光织物的连续制作过程,所述方法中省去公开描述的“支撑层”。所述方法为连续制作,第一层在纺织品上施加粘合剂涂层;第二层被真空镀铝的微珠施加在粘合剂涂层上;第三层去掉露在空气中的铝层,此技术工艺相对复杂,制得的反光织物的逆反射系数在100cd/lx/m2以上。为提高反光织物的使用性能,如工业洗涤耐久性,在利用转移微珠制取反光材料的过程中,应用反应型粘合剂作为反光元件与基材之间的粘合层。比如美国专利No.5976669、No.6416856中所述反光材料的粘合剂多为反应后的产物,专利中所述反光材料包括粘合剂层和一至少部分地嵌埋于粘合剂层的反光元件;其中,粘合剂由聚亚胺酯组成,其为平均分子量为2000的多羟基聚醚和聚氨酯的反应产物。如专利所述,在生产的过程中反应产物粘合剂在涂覆后置于环境温度中几分钟再进入烘箱,且洗涤耐久性在完成生产后至少6星期后才可实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87084Y中所述一种反光布,在基布上涂覆一层高聚物塑料薄膜,然后镀一层铝钛合金反光层,在反光层上均匀涂布一层亚加力胶,在胶膜上分布植入粒度为400目的玻璃微珠形成反射层,烘干后覆上外层的保护底层纸。所述反光布中的玻璃微珠被覆在外层中,对反光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36609C中所述的一种定向反光布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在基布表面先涂覆防水层,在防水层外涂覆镜面层,最后在镜面层的表面涂覆反射层。先涂防水层的方法影响产品的耐洗、耐磨等使用性能,另未提及反光布的逆反射系数。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281012A中所述一种回归反射涂层制作方法及所得涂层,将折射率N约为1.9的玻璃微珠应用其中,采用转移法工艺路线在物体表面上加工所得回归涂层产品的逆反射系数仅为100~180cd/lx/m2,适于制作放大字符及/或图案之类回归反光标志,该专利所使用的转移基材为不干胶膜,同时采用含有不同颜料的涂料组合物作为涂层,以粘附玻璃微珠;但目前该产品的逆反射系数(100~180cd/lx/m2)已逐渐不能满足现在反光织物的高亮度的使用要求,而且产品不能转烫到服装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反光性能的回归反射织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归反射织物的生产方法,其采用了转移法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简单、易操作,能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适于工业化生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回归反射织物,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玻璃微珠被部分包覆在金属反射层中,玻璃微珠包覆有金属反射层的一面通过粘合剂层与基材相粘合。所述的玻璃微珠中1/5~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其中优选为所述的玻璃微珠中大于1/2,小于等于4/5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而大于1/2,小于2/3直径部分露出于金属反射层表面时反光性能更佳。所述玻璃微珠为折射率为1.90~1.93,直径为30~100微米的透明玻璃微珠。所述的金属反射层可选用铝、银、铝钛合金或介电质等材质,所述的介电质材质为云母钛或钛白粉等,可采用真空镀覆或蒸汽淀积法覆于反光元件层上,所述的金属反射层厚度可控制为0.03μm~0.15μm,优选为0.06μm~0.09μm。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层是为了粘结反光元件层、金属反射层和基材。粘合剂层所采用的粘合剂可为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优选为聚氨酯、聚酯、聚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橡胶乳液或聚氯乙烯类粘合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归反射织物,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一反光元件层、一金属反射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基材,所述的反光元件层由每平方米含有70~130克的玻璃微珠密集分布排列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范芹刘瑞彪吴慧莉曹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