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淑贞专利>正文

仿皮布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49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其基布层是以织针将已上蜡处理过的织线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并在底面设有绕环,使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及表层织物绒毛层的绕环夹滞定位钩织而成,该绒毛层是采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于布料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而成,其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并以具有毛绒结构的绒毛层与基布层覆合叠置后再利用织线将两者钩织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该绒毛层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熟化后即可形成布料的皮表层,再将基布层上的织线的蜡浸除。由于其绵密状织层的多孔性结构而得增进其透气性,且质轻、柔软特性、增进拟革化,同时有效减少PU树脂液的用量,达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仿皮布料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加及工业技术的快速蓬勃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已逐渐摒弃了真皮的迷恋,取而代之的为各类的仿皮皮革或布料,不但在材质上模仿真皮、取代真皮,甚至更胜于真皮,使其适用性已突破了传统真皮的限制,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产业领域。日本结合了高科技人造纤维及织布、不织布的制程技术,创造了不同功能的不织布基材,再搭配特殊前处理、树脂加工、染色、后处理等加工制程技术,使其所得的不织布人工皮革产品,不论在触感、外观、透气性、拨水性等特性,不仅更臻于真皮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使人工皮革的拟革化向前迈进一大步,其加工及应用的广泛几乎以达真皮无法比拟的境界。然而,以此类人工皮革而言,因其主要是将不织布基材整个经过PU树脂液浸渍处理,因此其PU树脂液系吸附布满不织布基材的内、外层,在此一结构形态下,因该PU树脂液为化学物质,若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或病变等问题,从而在使用上常需再于内层加设一层里布,以区隔人体皮肤与布料的接触,如此一来,便增加了里布的成本,同时势将因里布的使用而影响其质量及透气性,加上其PU树脂液系作全面性的浸渍处理,导致其用量及损耗较大,无形中将不利于产业上的利用,实有待再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而提供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在达成布料的皮表层功能的同时,更能兼具质轻、柔软、透气、增进其拟革化的效果,同时可免除里布的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其特点是,该结构的基布层是以织针将已上蜡处理过而后予以浸除的织线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并在底面设有绕环,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及表层织物绒毛层的绕环夹滞定位钩织,该绒毛层是采用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于布料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其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并以具有毛绒结构的绒毛层与基布层覆合叠置,通过织线将两者钩线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该绒毛层被覆均匀涂布一层PU树脂液,该PU树脂液只被覆至绒毛层的织物上,且不浸润渗透至基布层,此PU树脂液熟化形成布料的皮表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藉其绵密状织层的多孔性结构而得增进其透气性,并赋予质轻、柔软特性、增进其拟革化的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PU树脂液的用量,达到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2、藉其在PU树脂液的处理上仅作绒毛层的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于绒毛层上熟化后,将可增加本技术的被撕裂强度,因PU树脂液只有在绒毛层均匀涂布,故将大幅减少PU树脂液的用量,以达到减降成本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布料编织法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布料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布料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布料未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基布层上的织线包覆一层蜡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布料已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并将基布层上的织线的蜡浸除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首先,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透气及免里布的特性;本结构设计的基布层3系以织针35将已上蜡37处理过的织线36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31,并在底面设有绕环32,使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34及表层织物即绒毛层2的绕环32夹滞定位钩织而成,该绒毛层2系采用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在布料1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而成的织物21,使其形成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23,因此具有毛绒结构23的绒毛层2与基布层3覆合叠置后再利用织线将两者钩织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6;因基布层3上的织线36已先经过上蜡37处理,故再将该绒毛层2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4,利用该绒毛层2的吸附性而得充分吸收PU树脂液4,但因其基布层3的织线36已先包覆一层蜡37,此蜡37足以阻隔PU树脂液4只被覆至绒毛层2的织物21上而并不会浸润过织物21而渗透至基布层3,故而使得其布料6表面绒毛层2上将被覆形成一层PU树脂液4,待此PU树脂液4熟化后即可形成布料的皮表层22,最后再将基布层3上的织线36的蜡37予以浸除,使其成为具有亲肤性的基布层3,即构成本技术的仿皮布料结构,藉其绵密状织层的多孔性结构而得增进其透气性,并赋予质轻、柔软特性、增进其拟革化的效果,其织线36将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如此一来,将使本技术的仿皮布料具有以下特点(1)因其皮表层仅及于布料绒毛层,加上其绒毛层原为松厚状的毛绒结构,因此整个仿皮布料将更为质轻、柔软、增进其拟革化的效果。(2)因其PU树脂液易并非浸渍吸附整个布料,而仅被覆均匀涂布于布料的绒毛层上,因此其PU树脂液的用量将可大幅减少,可有效提升其整体成本经济效益。(3)因其基布层织线所含的蜡终将被浸除,使其回复具有亲肤性的布料形态,若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也不致有过敏或病变现象,从而更可免除里布的使用,以减降其整体成本。(4)因其绒毛层本身具有较大而多的多孔性断面,可达到仿真皮的多孔性,加上其基布层的钩织孔隙,将使其整体的透气性更为理想。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的仿皮布料经由其结构的组成设计,在达成其仿真皮的效果外,更能兼具有质轻、柔软、透气性佳、增进其拟革化的效果,且可免除里布的使用及减少PU树脂液的用量,使其在实用性外,同时能兼顾其产业利用上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现有仿皮布料存在的诸多缺失。权利要求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的基布层是以织针将已上蜡处理过而后予以浸除的织线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并在底面设有绕环,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及表层织物绒毛层的绕环夹滞定位钩织,该绒毛层是采用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于布料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其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并以具有毛绒结构的绒毛层与基布层覆合叠置,通过织线将两者钩线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该绒毛层被覆均匀涂布一层PU树脂液,该PU树脂液只被覆至绒毛层的织物上,且不浸润渗透至基布层,此PU树脂液熟化形成布料的皮表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其基布层是以织针将已上蜡处理过的织线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并在底面设有绕环,使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及表层织物绒毛层的绕环夹滞定位钩织而成,该绒毛层是采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于布料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而成,其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并以具有毛绒结构的绒毛层与基布层覆合叠置后再利用织线将两者钩织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该绒毛层被覆均匀涂布PU树脂液,熟化后即可形成布料的皮表层,再将基布层上的织线的蜡浸除。由于其绵密状织层的多孔性结构而得增进其透气性,且质轻、柔软特性、增进拟革化,同时有效减少PU树脂液的用量,达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文档编号D04B1/00GK2806541SQ200520042168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周淑贞 申请人:周淑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皮布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的基布层是以织针将已上蜡处理过而后予以浸除的织线由顶面形成一道经由垂直构成的条贯,并在底面设有绕环,其配合供纱所作的循环编程及表层织物绒毛层的绕环夹滞定位钩织,该绒毛层是采用具有毛绒特性的编织物于布料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其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并以具有毛绒结构的绒毛层与基布层覆合叠置,通过织线将两者钩线结成绵密状织层布料;该绒毛层被覆均匀涂布一层PU树脂液,该PU树脂液只被覆至绒毛层的织物上,且不浸润渗透至基布层,此PU树脂液熟化形成布料的皮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周淑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