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淑贞专利>正文

预防飞沫病毒的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69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防飞沫病毒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由隔离表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及防潮内衬层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成一体,其最外层为隔离表层,中间层为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底层为防潮内衬层,其中:    隔离表层依线性复数编织,纤维呈线性排列,在线性排列纤维间产生毛绒结构及虹吸效果;    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是以活性碳纤维经由二次加工而成为平织布层,其活性碳纤维表面布满微孔;    防潮内衬层采用触感较佳的防潮性材质制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飞沫病毒的防护口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预防飞沫病毒的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一般流行感冒、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通常是经由患者的飞沫病毒传染给他人,而此类飞沫病毒主要是经由口、鼻腔作为传染途径,因此在其防疫上,最佳的解决方法便是戴上口罩,避免直接吸入飞沫病毒,以达预防传染患病的效果。只是,一般口罩在设计上,通常仅能阻隔空气微尘及异味,并未能真正达到隔离病毒的功能,是以防护的效果有限,若欲达到较佳的防护效果,可选择使用传统活性碳口罩,利用传统活性碳的材质特性赋予抗菌除臭效果,以隔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被传染患病的几率。然而,此类传统活性碳口罩的孔洞包含有许多巨孔(MACROPORE)结构,因为有此巨孔结构,飞沫必需散至巨孔结构中强大吸引力区域才易被吸附,所以此巨孔结构将大大减低活性碳材吸附飞沫的效率;再者,传统活性碳口罩的制造方式大抵皆将活性碳层与隔离布层以黏胶胶合的方式胶合成一体,在胶合过程易使巨孔结构阻隔,使活性碳的吸著脱著的效果大大降低;而且此活性碳层的巨孔结构具有极易脱落其上的活性碳材的缺点,此脱落的活性碳材甚至会被使用者不当吸入人体中;此外,又由于病毒是被包含在飞沫之中,而此类传统活性碳口罩仅具有吸附臭味、异味物质的功能,并未能将飞-->沫阻隔于其中,导致其病毒仍可能随飞沫继续渗入口罩内层而为人体所吸入或接触,造成被感染患病的可能,难以达到完全的防护效能,有待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其能够有效阻隔、过滤有害的物质及病毒,使使用者可舒适地呼吸完全无害的空气,以达到预防飞沫病毒感染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防护口罩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由隔离表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ACTIVATED CARBON FIBERS,ACF)及防潮内衬层,借由条贯及纬目的编织方式织结成一体。本技术的防护口罩的织结成型的三层紧密牢不可分、不易脱落、亦不易遭外力不当拔出,达到三层一致性的结构;其中该隔离表层经由抗菌药剂浸渍处理,而该隔离表层是依线性复数编织,使纤维呈线性排列,在线性排列纤维间产生毛绒结构及虹吸效果,此纤维间的毛绒结构将提供良好的接触面,使病毒、细菌、微生物…等多有机体被吸附于其上,而多有机体的水份即刻被纤维间的毛绒结构脱水,使该多有机体活动力降低并抑制其繁殖,并配合纤维间的虹吸效果及抗菌药剂的功能可于15~20分钟内完成灭菌效果;该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是以活性碳纤维经由二次加工而成为平织布层,其活性碳纤维表面布满微孔(MICROPORE),因此微孔在活性碳纤维表面上存在有一股强大吸引力,将会加速飞沫进入微孔结构之中,达到快速且有效率地吸附飞沫的效果,直至吸附饱和为止,此外,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具有较快的吸脱附速率及更方便与其他平织布相织编的特色,利用活性碳纤维充当触媒载体吸附臭味物质,不仅可吸附微小粒径的悬浮多有机体、有机溶-->剂、神经毒气…等有害物质,而且可过滤微小粒径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等多有机体,因此能产生高效能的滤菌及防臭功能;因上二层有效地灭菌、滤菌、防臭、阻隔空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及病毒,是以防潮内衬层采具较佳触感的防潮性材质,可使使用者呼出的雾气水分子产生滞留效果,从而将雾气水分子留置于防潮内衬层组织中,并迅速排出气体,因此可减少雾气水分子、并降低呼吸阻碍、提升配戴舒适感,此外,防潮内衬层不做抗菌药剂浸渍处理,因有上一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阻隔抗菌药剂异味、被灭菌的异味或其他异味,避免上述各种异味与人体不相容性,从而不致使人体产生不舒服、过敏、中毒之感,而此层防潮内衬层则可阻隔上一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与皮肤、口、鼻腔等器官直接接触,使之取得人体与防护口罩间最佳触感,而不致造成摩擦与不适;使使用者可舒适地呼吸完全无害的空气,以达预防飞沫病毒可能传染的感冒、肺炎等病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与人体接触的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于无戴眼镜者的戴覆结构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于有戴眼镜者的戴覆结构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紧贴使用者口、鼻腔等部位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与人体接触其防潮内衬层将雾气水分子留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作进一步说明。首先,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防护口罩1于结构设计上,主要是由隔离表层10、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及防潮内衬层30,借由条贯及纬目的编织方式织结成一体,其织结成型的三层紧密牢不可分、不易脱落、亦不易遭外力不当拔出,达到三层一致性的结构,其中:该隔离层10,采用具有毛绒特性的织线于布上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而成,使其形成表面具有绵密而不规则毛绒结构11的布料,再将该等布料经过抗菌药剂的浸渍处理,使其具有更佳的抗菌效果,其抗菌率可达99.99%,且其抗均药剂至少能耐上百次的洗涤,其抗菌率仍可达75%以上。该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是以活性碳纤维经由二次加工而成为平织布层,其活性碳纤维表面布满微孔,因此微孔在活性碳纤维表面上存在有一股强大吸引力,将会加速飞沫进入微孔结构之中,达到快速且有效率的吸附飞沫的效果,直至吸附饱和为止,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具有较快的吸脱附速率及更方便与其他平织布相织编的特色,利用活性碳纤维充当触媒载体吸附臭味物质,不仅可达到吸附微小粒径的悬浮多有机体、有机溶剂、神经毒气…等有害物质,而且可过滤微小粒径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等多有机体,因此能产生高效能的滤菌及防臭功能。该防潮内衬层30,采用具较佳触感的防潮性材质,可使使用者呼出的雾气水分子50产生滞留效果,将此雾气水分子50留置于防潮内衬层30组织中,并迅速排出气体,因此可减少雾气水分子50,并降低呼吸阻碍、提升配戴舒适感,此外,防潮内衬层30不做抗菌药剂浸渍处理,因有上一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阻隔抗菌药剂异味、被灭菌的异味或其他异味,避免上述各种异味与人体的不相容性,从而不致使人体产生不舒服、过敏、中毒之感,-->而此层防潮内衬层30则可阻隔上一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与皮肤、口、鼻腔等器官直接接触,使之取得人体60与防护口罩10间最佳触感,而不致造成摩擦与不适;据此,将该隔离表层30、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防潮内衬层30利用条贯及纬目的编织方式织结成一体,其织结成型的三层将紧密牢不可分、不易脱落、亦不易遭外力拔出,达到三层一致性的结构,即得以完成一种可预防飞沫40病毒的防护口罩1。请继续参阅图5~8所示的本技术的防护口罩1于无戴眼镜者的戴覆结构关系示意图及防护口罩1于有戴眼镜者的戴覆结构关系示意图和本技术防护口罩1与人体60接触、其防潮内衬层30将雾气水分子50留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经由上述隔离表层10、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防潮内衬层30织线织结而制成的本技术的防护口罩1,在戴覆上是使防潮内衬层30紧贴使用者口、鼻腔等部位,而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20处于中间,隔离表层10则处于最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飞沫病毒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由隔离表层、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及防潮内衬层以条贯及纬目依适当的密度编织成一体,其最外层为隔离表层,中间层为活性碳纤维平织布层,底层为防潮内衬层,其中:隔离表层依线性复数编织,纤维呈线性排列,在线性排列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周淑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