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2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摆臂。该汽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及球头销总成,所述摆臂本体包括前安装端、后安装端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端与后安装端之间的球头销安装端,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前安装套管,所述前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内,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后安装套管,所述后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后安装套管内,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设有球头销安装套管,所述球头销总成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内;所述摆臂本体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减重槽。该汽车摆臂可防止各总成组件脱落,同时有效降低摆臂本体的重量。

Car swing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suspension, and relates to a vehicle swing arm. The automobile swing arm comprises a swing arm body, a front bushing assembly, a rear bushing assembly and a ball head pin assembly. The swing arm body comprises a front mounting end, a rear mounting end and a ball head pin mounting end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mounting end and the rear mounting end. The front moun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mounting sleeve, and the front bushing assembly is pressurized. In the front mounting sleeve, the end of the rear moun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mounting sleeve, the rear bushing assembly is pressed into the rear mounting sleeve, the end of the ball head pin moun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head pin mounting sleeve, the ball head pin assembly is pressed into the ball head pin mounting sleeve, and the swing arm body is in its thickness direction. There are relative first and second surface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weight-reducing groove which is concave to the second surface. The swing arm of the vehicle can prevent the assembly components from falling off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wing arm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摆臂
本技术属于汽车悬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摆臂。
技术介绍
汽车摆臂常应用于汽车底盘的悬挂系统中,其结构多样,针对不同车型有不同的摆臂结构。为满足装配及强度需求,现有的摆臂结构一般由摆臂本体、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球头销总成四部分组成。其中,摆臂本体通常采用压铸工艺压铸成型或采用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成型。但是,采用压铸工艺压铸成型的方式制出的摆臂本体的强度往往较低,而采用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成型的方式虽能解决摆臂本体强度低的问题,但制出的摆臂本体的质量较重,不利于车辆的减重。此外,上述两种方式的制作过程控制较难,导致摆臂本体的生产效率低,且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摆臂质量较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摆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及球头销总成,其中,所述摆臂本体包括前安装端、后安装端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端与后安装端之间的球头销安装端,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前安装套管,所述前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内,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后安装套管,所述后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后安装套管内,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设有球头销安装套管,所述球头销总成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内;所述摆臂本体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减重槽。可选地,所述减重槽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套管的外侧壁相接,所述减重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销安装端。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减重槽对应的表面设有加强筋结构。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三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形成有操作孔,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操作孔相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减重槽内的靠近所述后安装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靠近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部分置于所述减重槽内;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及第五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靠近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的一端,所述第四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后安装端的靠近所述后安装套管的一端。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为圆形定位平面,所述第四定位部为矩形定位平面。可选地,所述前衬套总成包括前衬套橡胶体和前衬套内骨架,所述前衬套内骨架包括骨架前端、骨架后端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前端和所述骨架后端之间的骨架中部,所述前衬套橡胶体套设在所述骨架中部上,所述前衬套橡胶体和所述骨架中部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内;所述骨架前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骨架后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前衬套内骨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可选地,所述后衬套总成包括后衬套内骨架、后衬套外骨架及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内骨架和后衬套外骨架之间的后衬套橡胶体;所述后衬套内骨架和所述后衬套外骨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可选地,所述摆臂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锻造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摆臂,将前衬套总成压装在前安装端的末端的前安装套管内,后衬套总成压装在后安装端的末端的后安装套管内,球头销总成压装在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的球头销安装套管内,通过压装的方式将各总成组件安装在对应的套管内,以防止各总成组件从对应的套管内脱落。在摆臂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减重槽,有效降低摆臂本体的重量,使汽车摆臂达到最轻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摆臂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摆臂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摆臂的侧视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摆臂本体;101、前安装端;1011、前安装套管;102、后安装端;1021、后安装套管;103、球头销安装端;1031、球头销安装套管;104、第一表面;1041、第一定位部;1042、第二定位部;105、减重槽;106、第二表面;1061、第三定位部;1062、第四定位部;1063、第五定位部;107、操作孔;2、前衬套总成;201、前衬套橡胶体;202、骨架前端;2021、第一安装孔;203、骨架后端;2031、第二安装孔;3、后衬套总成;301、后衬套内骨架;302、后衬套橡胶体;303、后衬套外骨架;4、球头销总成;401、防尘罩;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第三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1、前衬套总成2、后衬套总成3及球头销总成4,其中,所述摆臂本体1包括前安装端101、后安装端102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端101与后安装端102之间的球头销安装端103,所述前安装端101的末端设有前安装套管1011,所述前衬套总成2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1011内,所述后安装端102的末端设有后安装套管1021,所述后衬套总成3压装在所述后安装套管1021内,所述球头销安装端103的末端设有球头销安装套管1031,所述球头销总成4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1031内。所述前安装套管1011上设有前衬套安装孔,所述后安装套管1021上设有后衬套安装孔,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1031上设有球头销安装孔,所述前衬套安装孔、后衬套安装孔及球头销安装孔呈三角布置。将所述前衬套总成2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1011的前衬套安装孔内,所述后衬套总成3压装在后安装套管1021的后衬套安装孔内,所述球头销总成4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1031的球头销安装孔内,通过压装的方式将各总成组件安装在对应套管的安装孔内,使各总成组件与对应套管之间过盈配合,以防止各总成组件从对应套管内脱落。所述摆臂本体1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4和第二表面106,所述第一表面104设有向所述第二表面106凹陷的减重槽105。在所述摆臂本体1的第一表面104设置所述减重槽105,尽可能去除所述摆臂本体1的材料,有效降低所述摆臂本体1的重量,使汽车摆臂达到最轻状态。此外,由于所述汽车摆臂安装在汽车上时,所述摆臂本体1的第一表面104将朝向地面,将所述减重槽105设置在第一表面104一侧,有利于在车辆遇水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脱水,避免因积水而影响所述汽车摆臂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摆臂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以进一步降低所述摆臂本体1的重量。为避免所述摆臂本体1与发动机等零件装配时有干涉风险,在所述前安装端101与后安装端102的相接的边缘采用第一曲线,在所述后安装端102与球头销安装端103的相接的边缘采用第二曲线,在所述球头销安装端103与前安装端101的相接的边缘采用第三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及球头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本体包括前安装端、后安装端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端与后安装端之间的球头销安装端,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前安装套管,所述前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内,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后安装套管,所述后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后安装套管内,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设有球头销安装套管,所述球头销总成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内;所述摆臂本体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减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摆臂,包括摆臂本体、前衬套总成、后衬套总成及球头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本体包括前安装端、后安装端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端与后安装端之间的球头销安装端,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前安装套管,所述前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前安装套管内,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设有后安装套管,所述后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后安装套管内,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设有球头销安装套管,所述球头销总成压装在所述球头销安装套管内;所述摆臂本体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减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套管的外侧壁相接,所述减重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销安装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减重槽对应的表面设有加强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球头销安装端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前安装端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三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向所述后安装端的末端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的交汇处形成有操作孔,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丽胡新胡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