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04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孔隙率大于60~99%之间,粗糙度大于15μm~20μm。制法包括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活化,用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进行醚化,用盐酸中和纤维使其pH为6.5-7.5,用乙醇水溶液洗涤至含盐量小于等于3%,进行固液分离,烘干、梳理、开松。本法制出的纤维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大,止血效果比水溶性织物好,用途广泛,工艺简单,投资少,产品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确切地说是以粘胶纤维或纯棉纤维为原料,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成为一种可溶于水的纤维素纤维。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最终产品的形式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粉末状纤维衍生物水溶性材料可用作纺织增稠剂、药物崩解剂、炼油助剂、食品添加剂等。织物状纤维可用作医疗止血剂,尤其是织物状纤维素衍生物止血效果更为优异,可以被人身吸收。中国专利文献CN1035803C介绍了一种可溶性止血织物,它是将脱脂纯棉纱布用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液处理2~3小时后,再用一卤代乙酸反应液处理经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液处理过的脱脂纯绵纱布6~10小时,用75-85%的乙醇和盐酸调节经一卤代乙酸处理过的纯棉纱布的PH至6.5-7.5,最后再用75-85%的乙醇洗涤纯棉纱布,直至NaCl含量在1%以下,而成可溶性止血织物。另一篇中国专利文献CN1143697A介绍了制备可溶性纤维素纺织品及其制造方法,首先将纺织品用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液处理1-1.5小时,浴比为1∶5;再用一卤代乙酸反应液处理经碱金属氢氧物反应液处理过的纺织品4~4.5小时,浴比为1∶2.5;后用盐酸中和经一卤代乙酸反应液处理过的纺织品,使其PH至6.5-7.5;最后用75%乙醇净化调至PH6.5-7.5的纺织品,直至含盐量1%以下,而成可溶性止血纤维素纺织品。但是,上述用于止血的可溶性纤维素纺织品,一般只能用于平面形创面止血,用于空腔型填塞极为不便。另外,纤维经纺织、加捻、织造后,纤维之间孔隙率大大减少,化学接枝变性也极为困难,又影响物理止血效果,其加工过程长,成本增高,使用上受到限制。水溶性纤维可以用作球状、片状、柱状、塞状等止血剂,而可用于平面型、空腔型创面止血。湿法纺丝的水溶性纤维的制造,对原料要求较高,设备投资昂贵,厂房占地面积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使其孔隙率高,粗糙度大,止血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在于研究出一种新的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的制造方法,使其工艺简单,投资少,产品的止血性能更加优良,产品成本低。本专利技术以粘胶或纯棉纤维为原料,利用纤维分子上的活泼羟基与卤代酸进行醚化反应生成水溶性纤维素醚。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以预处理过的粘胶纤维或预处理过的纯棉纤维为原料,将原料与NaOH水溶液反应进行活化,再用一卤代烷基酸进行醚化后,用盐酸中和醚化后的纤维,再用乙醇水溶液洗涤,进行固液分离,烘干而成,该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的孔隙率大于60~99%之间,粗糙度大于15μm-20μ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a.以预处理过的粘胶纤维或预处理过的纯棉纤维为原料,将原料置于反应液循环动作的反应器中,将原料用重量百分数10-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反应液处理1~2小时,进行活化,浴比1∶5.1~20。b.用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处理a中的活化后的原料5.6~8小时,浴比为1∶2.5,进行醚化。c.用盐酸中和b中的纤维,直至PH为6.5-7.5。d.用60~74%的乙醇水溶液洗涤c中的纤维,直至含盐量为小于等于3%后,进行液固分离,分出纤维,再进行烘干,最后进行梳理,开松。若以纯棉纤维为原料,用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均知的方法,对纯棉纤维进行脱脂预处理;若以粘胶纤维为原料则按专利号为90104824.0中所述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具体地说是在室温下PH9~10.5,用1~4克有效氯/升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粘胶纤维40-60分钟,然后排掉溶液,用水进行洗涤,再于95-100℃,PH9~10.5的条件下,用0.3%重量百分数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和少量稳定剂例如焦磷酸钠处理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过的粘胶纤维,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和少量稳定剂例如焦磷酸钠处理的时间为50-70分钟,然后排掉过氧化氢水溶液,用水进行洗涤直至无次氯酸钠存在,作为原料。用重量百分数10-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反应液,于10-50℃的温度下处理原料进行活化。但是,又以重量百分数25-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95%的乙醇液的混合液作为反应液处理原料1-2小时,进行活化,25-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95%的乙醇液的体积比为1∶1。用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处理活化后的原料时,以在室温~75℃的温度下进行醚化为好。所的室温为18-25℃,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为含有1~3个碳原子的一卤代烷基酸反应液,尤以一氯代乙酸反应液为佳。一氯代乙酸的反应液为含有乙醇、丙醇其中的一种醇或丙酮或体积比1∶1的丙酮和甲醇其余为水的混合液,又以一氯代乙酸反应液为含有15-40%的体积百分数的一氯代乙酸,20-50%体积百分数的乙醇、丙醇其中的一种醇或丙酮或体积比1∶1的丙酮和甲醇其余为水的混合液。醚化后用盐酸中和醚化后的溶液中的纤维,直至使PH为6.5~7.5。所用的盐酸的浓度不受限制,可以用浓盐酸亦可以用稀盐酸,一般用含有氯化氢重量百分数为10-20%的盐酸水溶液进行中和为宜。用盐酸中和后用60~74%的乙醇水溶液对纤维进行洗涤,直至含盐量小于等于3%,重量百分数。又以洗涤至含盐量小于等于3%至1.1%为好。经60-74%的乙醇水溶液洗涤后的纤维后,进行液固分离,分出的纤维在烘房式烘燥机中于<120℃~60℃的温度下烘干,烘干后在棉梳机上进行梳理,在开松机上进行开松处理。用上述方法生产出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水溶性止血织物、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等材料的孔隙率、粗糙度与止血性能有关。因为这些水溶性止血材料均为高分子电解质,其溶解过程分吸水、溶胀、溶解三阶段,故溶解时间较长。吸水与溶胀时间受到材料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水溶性止血织物的孔隙率约在35~60%之间,粗糙度约在3-15μm之间。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的孔隙率约在大于60%~99%之间,粗糙度约在大于15-20μm之间。孔径和孔隙率是表明材料内表面大小的指标,孔径和孔隙率越大,材料内表面越大。粗糙度是表明材料外表面积的指标,其数值越大,外表面积越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是影响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两者吸附于材料表面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止血效果的好坏。材料吸附液体时,孔隙率与吸液量的关系如下Kwm=1δF·ϵ1-ϵ---------(1)]]>式中Kwm为材料的极限储液量。δ F为材料的体积重量。ε为材料的孔隙率。从上述公式(1)中可见,极限储液量与体积重量成反比,与孔隙率成正比。重量越轻,孔隙率越大的止血材料越利于吸附凝血因子、血小板,越利于止血。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液体对材料的润湿。根据温泽尔方程,粗糙度与润湿角的关系如下Cosθ*=δrSA-δrSLrLA=δCosθ′---------(2)]]>式中δ为粗糙度因子。γSA为固、气表面张力。γSL为固、液表面张力。γLA为液、气表面张力。θ*为粗糙表面接触角。θ’为光滑表面接触角。从式(2)中可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粗糙度因子越大,接触角越小,越容易润湿。所以止血材料表面粗糙度越大,越容易被血液润湿,进而将其吸附。这一点,也被试验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其特征是,以预处理过的粘胶纤维或预处理过的纯绵纤维为原料,将原料与NaOH水溶液反应进行活化,再用一卤代烷基酸进行醚化后,用盐酸中和醚化后的纤维,再用乙醇水溶液洗涤,进行固液分离,烘干而成,该水溶性止血纤维素纤维孔隙率大于60~99%之间,粗糙度大于15μm-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镁周正华宋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