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04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将茶叶和兰花一起采摘回来,清洗除杂;步骤二,筛分及萎蔫,将清洗好的茶叶和兰花一起放到茶叶生产设备上进行筛分,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将茶叶和兰花按照茶毫拥有量从上往下依次筛分成嫩叶、半老叶、老叶、兰花四类;步骤三,收集茶叶和兰花;步骤四,制作茶包内芯;步骤五,揉捻;步骤六,杀青;步骤七:发酵;步骤八:兰花装袋;步骤九;形成茶包;步骤十:烘干;步骤十一: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茶叶,加工出更高品质的茶叶。

Integrat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lack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black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picking, picking tea and orchid together, cleaning and removing impurities; step 2, screening and wilting, putting the cleaned tea and orchid together on the tea production equipment for screening, and through the tea production equipment to screen the tea and orchid. Flowers are sifted from top to bottom into four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tea filament possessed: tender leaves, semi-old leaves, old leaves and orchids; step 3, collecting tea leaves and orchids; step 4, making inner core of tea bag; step 5, rolling; step 6, killing green; step 7: fermentation; step 8: orchid bag; step 9; forming tea bag; step 10: baking Dry; step Eleven: steril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vention can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tea leaves to produce higher quality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起源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地区,最早的品种称为正山小种。17世纪,中国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使红茶销往英国、荷兰等国,深受欧洲人的喜爱,特别是英国皇室贵族对红茶的喜好胜过其他饮品。如今,红茶已成为世界性的茶饮,占全球茶叶销量中的70%。从制茶技术上,红茶一般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都是取茶树的嫩叶加工,红碎茶则是前面两者的老叶加工而成的。在价格上用嫩叶加工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比用老叶加工的红碎茶高很多。红碎茶,加工成细小的茶末,多以包装袋泡茶为主。而袋装茶本身就是一种低端产品的代表,将老叶加工成袋装茶无法提升其价值。此外,因为老叶和嫩叶的加工时间不同,因此往往是采摘后进行分开处理,这样使同一棵茶树上的茶叶的整体加工时间变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而且,为了能够得到无参杂,纯度高的嫩叶,在采摘的时候往往采用人工采摘,这十分不利于机械化生产,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能满足巨大的茶叶需求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以达到能够综合利用各种类别的茶叶,同时增加红茶的口感。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将茶叶和兰花一起采摘回来,清洗除杂;步骤二,筛分及萎蔫,将清洗好的茶叶和兰花一起放到茶叶生产设备上进行筛分,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将茶叶和兰花按照茶毫拥有量从上往下依次筛分成嫩叶、半老叶、老叶、兰花四类,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分别将嫩叶、半老叶、老叶和兰花摊放在第一筛板、第二筛板、第三筛板上和收集网上;取走收集网,用位于第三筛板下方的吹风机对上方的茶叶风干萎蔫;步骤三,收集茶叶和兰花,将所有筛板均向着收集管方向向下倾斜;通过各个筛板抖动将各个筛板上筛分出来的茶叶分别收集到与该筛板连通的收集管中;同时,将收集网中的兰花收集起来;步骤四,制作茶包内芯,将各个收集管向着收集管的开口端方向向下倾斜,通过收集管振动将收集管中的茶叶倒入与各个收集管连通的收集袋中,从上往下分别与第一收集管、第二收集管和第三收集管连通的第一收集袋、第二收集袋和第三收集袋彼此之间套接,第一收集袋装在第二收集袋中,第二收集袋装在第三收集袋中;随着收集管将茶叶倒入各个收集袋中形成一个内层装着嫩叶、中间层装着半老叶、外层装着老叶的套袋,用剪切装置将装满茶叶的套袋剪下来绑紧形成茶包内芯;步骤五,揉捻,将茶包内芯置于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5-6min,揉捻压力为3.3-4.2N,在揉捻的同时,向其中加入茶包内芯重量1-3%的澄清石灰水,并升温至温度为85-95℃,调整水分含量为40-50%后,待用;步骤六,杀青,将步骤五制得的茶包内芯置于温度为85-95℃的蒸汽杀青机中杀青处理4-6s,杀青完成之后,并将其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喷洒的澄清石灰水量为茶包内芯总重量的0.5-1.3%,待用;步骤七:发酵:将步骤六处理过的茶包内芯放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候的湿度控制在55-60%,温度为42-46℃,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茶包内芯旋转翻抛一次;连续进行发酵翻抛处理23次后,将进行最后一次发酵,并调整最后一次发酵处理时的温度为60-70℃,发酵时间为1-2h;步骤八:兰花装袋,将兰花装入比第三收集袋口径更大的第四收集袋中,第四收集袋的两端均用绳索绑紧;步骤九;形成茶包,打开填充有兰花的第四收集袋,将茶包内芯放置到第四收集袋中,解开茶包内芯两端的绳索,将茶包内芯开口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收集袋一起用一根绳索绑紧,形成茶包;步骤十:烘干,将步骤九中形成的茶包放到烘干机中从40℃匀速上升至190℃,使兰花的水分含量为5%时停止烘干;兰花在最外层,烘干的时候最易烘干,当兰花中水分含量为1%时,兰花内侧的茶叶也在保存必要的水分含量后完全被烘干;步骤十一:灭菌:将烘干处理步骤中的茶叶置于远红外烘烤箱中进行灭菌处理2-3s,使得从远红外烘烤箱中拿出来的茶包中兰花水分含量为2-3%时停止。名词解释:茶叶生产设备:用来进行茶叶筛分的设备。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首先将老叶嫩叶以及兰花等混合一起放进茶叶生产设备中进行筛分和萎蔫,筛分出来的各类老嫩不同的茶叶分别用收集网装好,按从里到外逐渐变老的顺序将各个收集袋套在一起用绳子捆绑系紧成一个茶包内芯。然后,将茶包内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杀青、揉捻、发酵,在发酵过后加入兰花一起烘干、灭菌,形成的茶包本身就是对茶叶的一种包装,可以不用再额外包装。本专利技术形成的茶包具有两个开口端,这两个开口端分别用一根绳索绑紧,解开一端的绳索,能够将里面第一收集袋、第二收集袋、第三收集袋和第四收集袋中分别装载的嫩叶、半老叶、老叶和兰花一起倒出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茶卷,不仅好看,还能因为热水依次浸泡兰花、老叶、半老叶和嫩叶形成层次丰富的口感。通过一根绳索绑紧,使拆茶卷的时候,操作简单,通过茶包包裹茶叶,不仅能够加深各层次茶叶之间的味道融合,还能在茶包完全制成后对里面的茶叶起到保护作用。在步骤一中能够采用现有的采茶机将能够采摘的茶叶都采回来,而不会出现因为错过采摘时间而只能将老叶舍弃的情况。因为可以不用仔细区分老叶嫩叶,只要是能做成茶的茶叶都可以采摘回来,减少了识别的过程,缩短采摘时间,提高采摘效率。引入采茶机等机械设备,极大地突破了人工操作的速度限制,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庞大的茶包内芯需求市场。步骤二中用茶叶生产设备对采摘回来的各种茶叶进行筛分,而因为茶叶生产设备本身的结构特点,可以在筛分的同时对茶叶进行萎蔫操作,两个步骤同时进行,有效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筛分后的茶叶是从上往下逐渐变老的顺序放置的,即最靠近茶叶生产设备下方吹风机的为最老的茶叶,茶叶从老到嫩逐渐远离吹风机。这样可以使老叶收到的吹风力度乃至在步骤九中的烘干力度都大于嫩叶,这样的结构十分适合各类茶叶在同等时间内的加工操作,有利于既保证了较短的整体加工时间,又保障了各个种类茶叶各自的加工特点。因为嫩叶比较鲜嫩,我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存茶多酚,对嫩叶应该是加工力度较小,而老叶因为茶多酚等有效营养物质较少,而本身较坚硬,所以应该采取较大的加工力度以提升口感。茶叶生产设备用茶毫的多少来区分茶叶的老嫩程度,不仅科学准确,而且免去了人工筛选的耗时,有效节约了生产时间。步骤三和步骤四中,将各类茶叶收集到收集管中,有利于对于收集管中的茶叶进行集体处理和收集。通过套接在一起的三个收集袋,直接将收集管中的茶叶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成一个茶包内芯,可以使外面的老叶收到的加工力度最大,里面的嫩叶收到的加工力度最小,使各类茶叶能够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加工操作。更重要的是,老叶和嫩叶一起进行了杀青、揉捻和发酵操作,可以使嫩叶从散发或分泌出来的香味、茶多酚等有益物质都浸透到与之包裹在一起的老叶中,有效提高老叶自身的品质。且老叶是作为完整叶子形状的茶叶和嫩叶一起进行所有加工操作的,加工出来的成品比单独进行老叶加工无论从色香味还是从形状而言,都有较大的提升,避免切割成碎红茶而成为低端的袋泡茶。从步骤五到步骤七,揉捻加工,以及澄清石灰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加入,不仅可以使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发生定向改变,提高多酚物质的含量,还能增加茶叶的浸出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将茶叶和兰花一起采摘回来,清洗除杂;步骤二,筛分及萎蔫,将清洗好的茶叶和兰花一起放到茶叶生产设备上进行筛分,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将茶叶和兰花按照茶毫拥有量从上往下依次筛分成嫩叶、半老叶、老叶、兰花四类,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分别将嫩叶、半老叶、老叶和兰花摊放在第一筛板、第二筛板、第三筛板上和收集网上;取走收集网,用位于第三筛板下方的吹风机对上方的茶叶风干萎蔫;步骤三,收集茶叶和兰花,将所有筛板均向着收集管方向向下倾斜;通过各个筛板抖动将各个筛板上筛分出来的茶叶分别收集到与该筛板连通的收集管中;同时,将收集网中的兰花收集起来;步骤四,制作茶包内芯,将各个收集管向着收集管的开口端方向向下倾斜,通过收集管振动将收集管中的茶叶倒入与各个收集管连通的收集袋中,从上往下分别与第一收集管、第二收集管和第三收集管连通的第一收集袋、第二收集袋和第三收集袋彼此之间套接,第一收集袋装在第二收集袋中,第二收集袋装在第三收集袋中;随着收集管将茶叶倒入各个收集袋中形成一个内层装着嫩叶、中间层装着半老叶、外层装着老叶的套袋,用剪切装置将装满茶叶的套袋剪下来绑紧形成茶包内芯;步骤五,揉捻,将茶包内芯置于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5‑6min,揉捻压力为3.3‑4.2N,在揉捻的同时,向其中加入茶包内芯重量1‑3%的澄清石灰水,并升温至温度为85‑95℃,调整水分含量为40‑50%后,待用;步骤六,杀青,将步骤五制得的茶包内芯置于温度为85‑95℃的蒸汽杀青机中杀青处理4‑6s,杀青完成之后,并将其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喷洒的澄清石灰水量为茶包内芯总重量的0.5‑1.3%,待用;步骤七:发酵:将步骤六处理过的茶包内芯放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候的湿度控制在55‑60%,温度为42‑46℃,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茶包内芯旋转翻抛一次;连续进行发酵翻抛处理23次后,将进行最后一次发酵,并调整最后一次发酵处理时的温度为60‑70℃,发酵时间为1‑2h;步骤八:兰花装袋,将兰花装入比第三收集袋口径更大的第四收集袋中,第四收集袋的两端均用绳索绑紧;步骤九;形成茶包,打开填充有兰花的第四收集袋,将茶包内芯放置到第四收集袋中,解开茶包内芯两端的绳索,将茶包内芯开口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收集袋一起用一根绳索绑紧,形成茶包;步骤十:烘干,将步骤九中形成的茶包放到烘干机中从40℃匀速上升至190℃,使兰花的水分含量为5%时停止烘干;兰花在最外层,烘干的时候最易烘干,当兰花中水分含量为1%时,兰花内侧的茶叶也在保存必要的水分含量后完全被烘干;步骤十一:灭菌:将烘干处理步骤中的茶叶置于远红外烘烤箱中进行灭菌处理2‑3s,使得从远红外烘烤箱中拿出来的茶包中兰花水分含量为2‑3%时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茶一体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摘,将茶叶和兰花一起采摘回来,清洗除杂;步骤二,筛分及萎蔫,将清洗好的茶叶和兰花一起放到茶叶生产设备上进行筛分,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将茶叶和兰花按照茶毫拥有量从上往下依次筛分成嫩叶、半老叶、老叶、兰花四类,通过茶叶生产设备分别将嫩叶、半老叶、老叶和兰花摊放在第一筛板、第二筛板、第三筛板上和收集网上;取走收集网,用位于第三筛板下方的吹风机对上方的茶叶风干萎蔫;步骤三,收集茶叶和兰花,将所有筛板均向着收集管方向向下倾斜;通过各个筛板抖动将各个筛板上筛分出来的茶叶分别收集到与该筛板连通的收集管中;同时,将收集网中的兰花收集起来;步骤四,制作茶包内芯,将各个收集管向着收集管的开口端方向向下倾斜,通过收集管振动将收集管中的茶叶倒入与各个收集管连通的收集袋中,从上往下分别与第一收集管、第二收集管和第三收集管连通的第一收集袋、第二收集袋和第三收集袋彼此之间套接,第一收集袋装在第二收集袋中,第二收集袋装在第三收集袋中;随着收集管将茶叶倒入各个收集袋中形成一个内层装着嫩叶、中间层装着半老叶、外层装着老叶的套袋,用剪切装置将装满茶叶的套袋剪下来绑紧形成茶包内芯;步骤五,揉捻,将茶包内芯置于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5-6min,揉捻压力为3.3-4.2N,在揉捻的同时,向其中加入茶包内芯重量1-3%的澄清石灰水,并升温至温度为85-95℃,调整水分含量为40-50%后,待用;步骤六,杀青,将步骤五制得的茶包内芯置于温度为85-95℃的蒸汽杀青机中杀青处理4-6s,杀青完成之后,并将其采用澄清石灰水喷洒,喷洒的澄清石灰水量为茶包内芯总重量的0.5-1.3%,待用;步骤七:发酵:将步骤六处理过的茶包内芯放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候的湿度控制在55-60%,温度为42-46℃,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茶包内芯旋转翻抛一次;连续进行发酵翻抛处理23次后,将进行最后一次发酵,并调整最后一次发酵处理时的温度为60-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余庆县狮子山湘沟茶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