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44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包括: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通过联动装置连接;所述联动装置结构改变时,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也对应改变所述联动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座椅;当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时,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衡车通过联动装置的结构改变,以控制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的使用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
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
技术介绍
通勤车作为人们出行必备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勤车的种类也非常繁多,通勤车可以代替人的步行,不仅方便实用还提高行走的效率。但是大多已有的通勤车只能实现单一的代步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多样化玩法,单一功能的通勤车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现有的通勤车一般都是只能采用一种状态进行行驶,现有公开号为CN20465991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代步车,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下方两侧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车轮外侧的两个踏板和与所述机身相连接的方向控制杆;机身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车轮和所述方向控制杆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踏板与所述自代步车之间通过铰链连接,非驾驶状态踏板可竖向贴合同侧机身收起,减小整个车体的尺寸,两个车轮为可差速的同轴平行轮,既方便自代步车转向又符合轮胎的基本工作形态,延长轮胎寿命,确保行驶安全;方向控制杆为可伸缩杆或可折叠杆,既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又能在非行驶状态下将方向控制杆折叠在一定尺寸内;整体设计合理,体积小,操作方便,通过性和便携性好,使用起来体感舒适,符合长时间行驶的需求。该专利为了让通勤车适合更多人群的使用,设置了可伸缩杆,但这还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使用的通勤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包括: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通过联动装置连接;所述联动装置结构改变时,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也对应改变所述联动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座椅;当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时,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后车体的固定部、以及活动连接于固定部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长宽不一的旋转轮;当所述旋转轮竖直设置时,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旋转轮水平设置时,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旋转部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轮固定或活动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本方案中,该联动装置包括旋转轮,该旋转轮的设置不同,将导致联动装置的形态改变,进而控制调节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以及座椅的高度;而该旋转轴的设置将有利于旋转轮的形态调节,通过简单的结构,完成旋转轮的形态快速转换,提高调节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轮为八字型旋转轮,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旋转轮的手旋转柄。本方案中,该旋转轮设置为八字型机构,其与外部结构的接触部均为曲线或曲面,该手旋转柄,配合曲面,将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旋转轮的形态改变控制,从而快速调节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联动柄、第二联动柄、第三联动柄和第四联动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旋转轮的上、下、前和后四个方位;所述第一联动柄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轮配合,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车体;所述第二联动柄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轮配合,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车体;所述第三联动柄的下部与所述旋转轮配合,上部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第四联动柄对应第三联动柄设置在所述旋转轮的下部;当所述旋转轮转动至竖直位置时,所述座椅向上运动,同时,所述第一联动柄向靠近第二联动柄的方向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旋转轮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同时,所述第一联动柄向远离第二联动柄的方向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本方案中,该联动装置之所以能够完成前车体和后车体,以及座椅的联动调节,主要是因为该第一联动柄、第二联动柄、第三联动柄和第四联动柄,与旋转轮的配合结构,当该旋转轮竖直设置时,该旋转轮的长轴将第三联动柄和第四联动柄向外顶出,使得该座椅向上运动,而该旋转轮的短轴则与第一联动柄和第二联动柄配合,使得两者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该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变小,以适应体型较小等人群的需求;反之同理;另外,该座椅下可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的支撑杆,以便调节座椅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柄、第三联动柄、第二联动柄和第四联动柄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两两通过可活动的一组联杆连接。本方案中,该联杆的存在,是为了使得该四个联动柄在一个限定的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内进行调节,如此,当第三联动杆向上运动时,对应的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将受此影响相互靠近;而该第三联动杆向下运动时,该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将受此影响相互远离;当然,其中旋转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每组联杆包括两根联杆,分别设置在联动柄的两侧面。双联杆的设置,是为了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联动杆在同一垂直平面上运动,避免其错位。进一步的,所述后车体包括用于固定后左车轮的后左车体,和用于固定后右车轮的后右车体;所述后左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后踏板,所述后右车体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后踏板;所述后左车体和后右车体之间设置有设置空间,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设置空间,并通过固定部固定设置在后左车体和后右车体之间;所述设置空间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后左车体和后右车体的连接壁,所述第二联动柄通过连接壁固定于所述后车体。该设置空间腾出足够联动装置设置和形态变换的空间,而该连接壁则起到固定、限位和引导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前车体包括前独轮,所述前独轮为从动轮或驱动轮;所述前车轮的轮盖向两边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前踏板和第二前踏板;所述第一前踏板和第二前踏板可沿板的根部向上或者向下翻折。本方案中,驾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第一前踏板、第二前踏板、第一后踏板和第二后踏板中的任一一个或两个来帮助驾驶操作;踏板能够可以设置有传感器,通过感应驾驶者的压力,而帮助完成加减速和转向等操作;踏板可翻转,便于携带或者储存。进一步的,所述前车体上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向上配合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可拆卸并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本方案中,该扶手可以帮助驾驶者进行平衡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内设传感器或者架设速度控制结构等帮助驾驶者完成驾驶操作。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前车体和后车体,且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通过联动装置连接,而该联动结构的形态可变,当联动结构的形态改变时,该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将对应改变;故而,该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可调,当驾驶者身形较为高大时,可通过改变联动结构的形态,使得该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增大,驾驶者能够拥有较大的驾驶空间;而相对应的,当驾驶者的体型较为娇小时,可通过改变联动结构的形态,使得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隔缩小,让体型娇小的驾驶者也能够完成驾驶;而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该联动装置除了与调节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有关外,还与座椅的调节相关;随着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不同,该座椅的高度也不同,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的寻求,同时,形态的多变,也给同一用户以多种形态的满足,提高了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通过联动装置连接;所述联动装置结构改变时,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也对应改变;所述联动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座椅;当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时,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通过联动装置连接;所述联动装置结构改变时,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间距也对应改变;所述联动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座椅;当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时,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后车体的固定部、以及活动连接于固定部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长宽不一的旋转轮;当所述旋转轮竖直设置时,所述联动装置收缩,所述座椅向上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小;当所述旋转轮水平设置时,所述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座椅向下运动,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旋转部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轮固定或活动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为八字型旋转轮,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旋转轮的手旋转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联动机构缩展调节车身长度的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联动柄、第二联动柄、第三联动柄和第四联动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旋转轮的上、下、前和后四个方位;所述第一联动柄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