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内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19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内锅。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所在区域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抗菌内锅的易感染细菌的区域设置抗菌层下,能够使得所得的抗菌内锅更具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发挥抗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内锅
本技术涉及内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内锅。
技术介绍
小家电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能够加热的烹饪器具都具有预约功能,能够提前设置烹饪完成时间,免于等待。但是大多数烹饪器具预约时都需要事先对食材进行预处理,清洗后加水预约,在温度高的环境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食材在预约的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内,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的密闭腔体内,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食材变质并产生难闻的气味,给消费者造成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加热器皿内锅的易感染细菌的区域具有抗菌作用的抗菌内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内锅,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所在区域中的一种。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的表面上。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或者,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或者,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大于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水位线以下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本技术通过在抗菌内锅的易感染细菌的区域设置抗菌层下,能够使得所得的抗菌内锅更具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发挥抗菌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配置至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该内锅所示的是密封垫圈3未压合状态。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配置至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该内锅所示的是密封垫圈3压合状态。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附图标记说明1——内锅基体;2——抗菌层;3——密封垫圈;4——手柄;5——水位线;6——内锅锅底。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内锅,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1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其中,所述抗菌层2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各种用于形成锅内抗菌层的采用,例如为纳米银层等。根据本技术,所述抗菌内锅可以是烹饪器例如电饭锅等的内锅,也可以是豆浆机桶身、热水壶内胆等。根据本技术,所述内锅基体1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各种形成内锅基体的材料形成,例如为不锈钢材等。该内锅基体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4-5mm。根据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也即,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整个内锅表面,包括密封垫圈3密封内锅时与内锅表面接触的区域。通常,由于密封垫圈3易于聚集细菌,导致其与内锅表面接触的区域易于感染细菌,成为整个内锅感染细菌的源头。在该情况下,所述抗菌层2的厚度优选为2-50μm,优选为10-30μm。根据本技术,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也即,抗菌层2在垫圈处的厚度大于在其他区域处的厚度。优选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处的厚度比在其他区域处的厚度大2-15μm,优选为5-10μm。根据本技术,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特别是,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1-10μm,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垫圈处和锅底处以外)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0μm。根据本技术,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锅底处以外)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5μm,优选为5-10μm。根据本技术,如图3所示,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尽管上述的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为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但是由于该处与内锅内食物接触的机会较少,可以不进行抗菌处理,以节约抗菌材料。如图3所示,当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时,也就意味着,上述的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处并未设置有抗菌层。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抗菌层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1)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1)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在内锅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曹达华李兴航李洪伟李康屈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