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77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包括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避障机构、牵引杆及控制电路,电动动物模型通过牵引杆与承载车厢相互连接,驱动行走轮嵌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从动行走轮嵌于承载车厢下端面,电动动物模型前端面和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承载车厢后前端面后端面和左右两侧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控制电路嵌于承载车厢的下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在满足正常运行作业需要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对路况及障碍物的辨识能力,在极大的提高自主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An electric animal model traction tour bu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animal model traction touring car, which comprises an electric animal model, a loading carriage, a driving running wheel, a driven running wheel, a barrier avoiding mechanism, a traction rod and a control circuit. The electric animal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ading carriage through a traction rod, and the driving running wheel is embedded i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electric animal model, and the driven driving wheel is driven by a driven device. The running wheel is embedded i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arriage,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electric animal model and the side fac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obstacle avoidance device, and the rear end fac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ar end face of the carriage are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obstacle avoidance device, and the control circuit is embedded i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arriag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use, good versat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bility of road conditions and obstacles while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normal operation, greatly improving the autonomous operation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确切地说是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
技术介绍
基于动物模型的电动牵引车辆,在公园、旅游景区等娱乐场所中使用量巨大,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这类电动车辆在使用中往往需要乘坐人员直接操控、工作人员操控或由特定的运行轨道引导运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极大的限制了车辆运行的灵活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也导致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因设备故障,操控失误等原因而引发撞车等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电动游览车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在满足正常运行作业需要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对路况及障碍物的辨识能力,在极大的提高自主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包括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避障机构、牵引杆及控制电路,电动动物模型至少一个,通过牵引杆与承载车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驱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铰接,从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车厢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车厢下端面相互铰接,避障机构若干,电动动物模型前端面和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承载车厢后前端面后端面和左右两侧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且各避障装置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控制电路嵌于承载车厢的下端面,并分别于驱动行走轮、避障机构和转台机构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车厢至少一个,且当承载车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承载车厢均分布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台机构上另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且所述的角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台机构为二维转台或三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杆包括承载板、弹性伸缩杆、连接板及连接弹簧,所述的承载板前端面和后端均与至少一个弹性伸缩杆末端相互铰接,且所述的弹性伸缩杆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呈0°—90°夹角,所述的弹性伸缩杆前端与连接板后端面相互铰接,并与连接板上表面呈0°—90°夹角,所述的连接板上设至少一个连接螺孔,且所述的连接螺孔轴线与连接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连接弹簧嵌于连接螺孔内,并与连接螺孔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及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且当为电动伸缩杆时和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无线数据通讯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在满足正常运行作业需要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对路况及障碍物的辨识能力,在极大的提高自主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包括电动动物模型1、承载车厢2、驱动行走轮3、从动行走轮4、避障机构5、牵引杆6及控制电路7,电动动物模型1至少一个,通过牵引杆6与承载车厢2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驱动行走轮3至少两个,嵌于电动动物模型1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8与电动动物模型1下端面铰接,从动行走轮4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车厢2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8与承载车厢2下端面相互铰接,避障机构5若干,电动动物模型1前端面和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5,承载车厢2后前端面后端面和左右两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5,且各避障装置5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控制电路7电气连接,控制电路7嵌于承载车厢2的下端面,并分别于驱动行走轮3、避障机构和5转台机构8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车厢2至少一个,且当承载车厢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承载车厢2均分布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台机构8上另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9,且所述的角度传感器9与控制电路7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台机构8为二维转台或三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杆6包括承载板61、弹性伸缩杆62、连接板63及连接弹簧64,所述的承载板61前端面和后端均与至少一个弹性伸缩杆62末端相互铰接,且所述的弹性伸缩杆62轴线与承载板61上表面呈0°—90°夹角,所述的弹性伸缩杆62前端与连接板后端面相互铰接,并与连接板63上表面呈0°—90°夹角,所述的连接板63上设至少一个连接螺孔65,且所述的连接螺孔65轴线与连接板63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连接弹簧64嵌于连接螺孔65内,并与连接螺孔65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伸缩杆62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及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且当为电动伸缩杆时和控制电路7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7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无线数据通讯装置。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对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避障机构、牵引杆及控制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待机备用。在具体运行时,乘客直接坐在承载车厢内,然后由乘客或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路驱动驱动行走轮运行时,实现车辆运行作业的需要,在运行过程中,由分布在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外表面的各避障机构对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周边环境障碍物,路面起伏坑洼等不利于车辆运行的路面状态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反馈到控制电路,并由控制电路驱动转台机构旋转,调整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的运行方向,达到避障作业,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在满足正常运行作业需要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对路况及障碍物的辨识能力,在极大的提高自主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包括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避障机构、牵引杆及控制电路,所述的电动动物模型至少一个,通过牵引杆与承载车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铰接,所述的从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车厢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车厢下端面相互铰接,所述的避障机构若干,电动动物模型前端面和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承载车厢后前端面后端面和左右两侧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且各避障装置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嵌于承载车厢的下端面,并分别于驱动行走轮、避障机构和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包括电动动物模型、承载车厢、驱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避障机构、牵引杆及控制电路,所述的电动动物模型至少一个,通过牵引杆与承载车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电动动物模型下端面铰接,所述的从动行走轮至少两个,嵌于承载车厢下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车厢下端面相互铰接,所述的避障机构若干,电动动物模型前端面和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承载车厢后前端面后端面和左右两侧侧端面均设至少一个避障装置,且各避障装置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嵌于承载车厢的下端面,并分别于驱动行走轮、避障机构和转台机构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车厢至少一个,且当承载车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承载车厢均分布在同一直线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动物模型牵引游览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台机构上另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宝艺游乐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