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77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火花塞的高频噪声。在火花塞的端子配件中处于主体配件的上端与端子凸缘部之间的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含Fe氧化物层。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为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积的1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花塞。
技术介绍
使用于内燃机的火花塞通常具备:筒状的主体配件;配置于该主体配件的内孔的筒状的绝缘体;插入于绝缘体的轴孔内并从绝缘体的前端向外部突出的中心电极;插入于绝缘体的轴孔内并从绝缘体的后端向外部突出的端子配件;及一端与主体配件的前端侧接合且另一端经由火花放电间隙与中心电极相对的接地电极。中心电极和端子配件在设置在绝缘体的轴孔内的导电性密封部电连接。近年来,伴随着内燃机的高输出化,要求火花塞的放电电压的上升。当火花塞的放电电压上升时,在放电时产生的高频噪声变大,担心对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期望使火花塞的高频噪声降低。为了使火花塞放电时的高频噪声降低,以往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绝缘体的轴孔内的比主体配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设置噪声抑制用的电阻体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96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因电阻体的振动而绝缘体破损的危险性高、从而耐冲击性、气密性的确保困难的问题。因此,期望通过与现有不同的手段降低火花塞的高频噪声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火花塞,具备: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前端向外部突出;端子配件,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向外部突出;导电性密封部,在所述轴孔内将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端子配件电连接;及主体配件,收容所述绝缘体,所述端子配件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接触的端子凸缘部。该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配件中处于所述主体配件的上端与所述端子凸缘部之间的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含Fe氧化物层,所述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为所述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积的10%以上。在通常的火花塞中比主体配件的后端靠后端侧的部分(即,比主体配件的上端靠上方的部分),高频电流不经由绝缘体流动,因此容易得到基于含Fe氧化物的噪声降低效果。根据上述火花塞,在处于主体配件的后端与端子凸缘部之间的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设置有覆盖其表面积的10%以上的含Fe氧化物层,因此能够得到足够高的噪声降低效果。(2)在上述火花塞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形成有由从Ni、Cu、Cr、Zn、Fe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镀层,所述含Fe氧化物层形成在所述镀层上。如果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由镀层覆盖,则在导电性密封部的热处理时镀层与含Fe氧化物层之间形成反应相而相互的紧贴良好。其结果是,含Fe氧化物层难以从凸缘下方棒状部分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含Fe氧化物层的噪声降低效果。(3)在上述火花塞中也可以是,所述含Fe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当含Fe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小于10μm时存在噪声衰减效果稍微降低的倾向。此外,当平均厚度厚于200μm时,存在因凸缘下方棒状部分与含Fe氧化物层的热膨胀系数差而含Fe氧化物层剥离、从而噪声降低效果降低的可能性。(4)在上述火花塞中也可以是,所述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为所述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积的50%以上。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越大则噪声降低效果越高,如果设为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积的50%以上,则得到最高的噪声降低效果。(5)在上述火花塞中也可以是,所述导电性密封部具有由含Fe氧化物、导电性颗粒及玻璃成分构成的磁性复合相。通过在导电性密封部设置这样的磁性复合相,能够进一步提高噪声降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火花塞、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方式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表面积的测定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各种样品的噪声衰减试验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的下侧(发火部侧)称为火花塞1的前端侧,上侧(端子侧)称为后端侧。该火花塞1具备:具有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轴孔2的绝缘体3;插入于轴孔2内并从绝缘体3的前端向外部突出的中心电极4;插入于轴孔2内并从绝缘体3的后端3t突出的端子配件5;在轴孔2内将中心电极4和端子配件5电连接的导电性密封部60;收容绝缘体3的主体配件7;及以一端与主体配件7的前端面接合并且另一端与中心电极4经由间隙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接地电极8。主体配件7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形成为收容并保持绝缘体3。在主体配件7中的前端方向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9,利用该螺纹部9而在未图示的内燃机的汽缸盖安装火花塞1。绝缘体3经由滑石10及密封件11保持于主体配件7的内周部。绝缘体3的轴孔2具有:在轴线O的前端侧保持中心电极4的小径部12;及收容导电性密封部60且内径比小径部12的内径大的中径部14。此外,在小径部12与中径部14之间具有朝向后端侧扩径的锥状的第一台阶部13。绝缘体3在其前端部从主体配件7的前端面突出的状态下,固定于主体配件7。绝缘体3优选是具有机械强度、热强度、电气强度等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举出例如以氧化铝为主体的陶瓷烧结体。中心电极4收容于绝缘体3的小径部12,设置于中心电极4的后端的直径大的凸缘部17与绝缘体3的第一台阶部13卡定,在中心电极4的前端从绝缘体3的前端面突出的状态下绝缘保持于主体配件7。中心电极4优选由具有热传导性及机械强度等的材料形成,由例如inconel(商标名)(镍铬铁合金)等的Ni基合金形成。中心电极4的轴心部也可以通过Cu或Ag等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接地电极8形成为,一端与主体配件7的前端面接合,在中途弯曲成大致L字,另一端部与中心电极4的前端部经由间隙而相对。接地电极8通过与形成中心电极4的材料同样的材料形成。在中心电极4与接地电极8彼此相对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由铂合金及铱合金等形成的贵金属端头29、30。在各贵金属端头29、30之间形成有火花放电间隙g。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中心电极4及接地电极8的一方或两方的贵金属端头。端子配件5是用于将用于在中心电极4与接地电极8之间进行火花放电的电压从外部向中心电极4施加的端子。优选在端子配件5的前端侧设置有对外周面实施了基于滚花加工等的凹凸构造的凹凸部54。通过设置这样的凹凸部54,端子配件5与导电性密封部60的紧贴性良好,端子配件5和绝缘体3牢固地固定。在端子配件5的后端侧设置有与绝缘体3的后端3t接触的端子凸缘部50。端子配件5由例如低碳钢等金属部件形成。端子配件5中处于主体配件7的后端7t与端子凸缘部50之间的部分称为“凸缘下方棒状部分52”。在凸缘下方棒状部分52的表面形成有后述的含Fe氧化物层。此外,作为含Fe氧化物层的下层,优选形成有由从Ni、Cu、Cr、Zn、Fe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镀层。这些点进一步后述。导电性密封部60在轴孔2内配置于中心电极4和端子配件5之间,将中心电极4和端子配件5电连接。导电性密封部60具有由含Fe氧化物、导电性颗粒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花塞,具备: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前端向外部突出;端子配件,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向外部突出;导电性密封部,在所述轴孔内将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端子配件电连接;及主体配件,收容所述绝缘体,所述端子配件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接触的端子凸缘部,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配件中处于所述主体配件的上端与所述端子凸缘部之间的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含Fe氧化物层,所述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为所述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积的1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4 JP 2015-2513951.一种火花塞,具备: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前端向外部突出;端子配件,插入于所述轴孔内并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向外部突出;导电性密封部,在所述轴孔内将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端子配件电连接;及主体配件,收容所述绝缘体,所述端子配件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接触的端子凸缘部,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配件中处于所述主体配件的上端与所述端子凸缘部之间的凸缘下方棒状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含Fe氧化物层,所述含Fe氧化物层的表面积为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泽和浩高冈胜哉田中邦治本田稔贵黑野启一上垣裕则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