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013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属于加工刀具领域,包括刀头与刀方,所述刀头包括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圆弧形的切削刃,所述刀方向内弯折,所述刀头的后角为18°至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至4毫米,所述刀方的内侧面弯折角的大小为135°至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次实际应用实践与试验,基于传统的标准成形圆弧刀具,对刀具的圆弧形切削刃、刀方内侧面弯折角以及刀具的后角作出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切削轻快、排屑效果好的新型刀具结构,提高了对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切削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切削后切削后工件上切削部分的表面粗糙度。

Special tool for machining arc in root of large diameter inner ho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ecial cutter for machining the inner arc of the root of a large diameter inner hol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machining cutters, including a cutter head and a cutter square. The cutter head comprises a front cutter face, a rear cutter face and a circular arc cutting edge. The cutter is bent in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utter, and the back angle of the cutter head is 18 degrees to 20 degrees, and the circular arc half of the circular arc cutting edge. The diameter of the tool is from 3.5 mm to 4 mm, and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cutter is from 135 to 140 degrees. The utility model optimizes the circular-arc cutting edge,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square and the rear angle of the cutter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forming circular-arc cutter through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experiments. A new cutter structure with light cutting speed and good chip removal effect is proposed, which improves the root of the large-diameter inner h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cutting part on the workpiece after cutting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
本技术涉及加工刀具领域,具体涉及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
技术介绍
标准成形圆弧刀具是加工零件内圆弧的常用刀具,但现有标准成形圆弧刀具在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圆弧时,由于受零件结构形状、圆弧尺寸的大小、加工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常规标准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刚性不足,常出现加工效率低、刀具消耗成本高、被加工面的质量低等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加工效率的专用刀具。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包括刀头与刀方,所述刀头包括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圆弧形的切削刃,所述刀方向内弯折,所述刀头的后角为18°至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至4毫米,所述刀方的内侧面弯折角的大小为135°至140°。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后角为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所述刀方的内侧面弯折角的大小为136°。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上的前刀面与刀方之间通过前刀面应力槽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上的后刀面与刀方外侧面之间通过两道后刀面应力槽过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多次实际应用实践与试验,基于传统的标准成形圆弧刀具,对刀具的圆弧形切削刃、刀方内侧面的弯折角度以及刀具的后角作出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切削轻快、排屑效果好的新型刀具结构,提高了对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切削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切削表面粗糙度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符号说明】1-前刀面,2-后刀面,3-切削刃,4-前刀面应力槽,5-后刀面应力槽,6-后角,7-前角,8-内侧面弯折角,9-刀头,10-刀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包括刀头9与刀方10,所述刀头9包括前刀面1、后刀面2以及圆弧形的切削刃3,所述刀方10向内弯折,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9的后角6为18°至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3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至4毫米,所述刀方10的内侧面弯折角8的大小为135°至140°。其中,内侧即指刀方10靠近于正在切削的零件加工表面的一侧,刀方10的内侧面指刀方10上相对于正在切削的零件加工表面的侧面;刀架、刀杆或铝镗头夹持住刀方10的一端,刀方10在夹持部位和其与刀头9连接的部位之间发生弯折从而形成内侧面弯折角8。本技术通过多次实际应用实践与试验,基于传统的标准成形圆弧刀具,对刀具的圆弧形切削刃3、刀方10内侧面弯折角8以及刀具的后角6作出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切削轻快、排屑效果好的新型刀具结构,提高了对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切削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切削表面粗糙度精度。此外,本实施方式当中,前角7为1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多次切削的试验结果,筛选出切削效率最高的专用刀具以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刀头9的后角6为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3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所述刀方10的内侧面弯折角8的大小为13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提高刀具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刀头上的前刀面1与刀方10之间通过前刀面应力槽4过渡连接。前刀面应力槽4使刀具圆滑过渡,有效的避免了应力集中。同理,传统的标准成形圆弧刀具在其后刀面2与刀方10的外侧面连接处应力显著增高,所以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刀头上的后刀面2与刀方10外侧面之间通过两道后刀面应力槽5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包括刀头(9)与刀方(10),所述刀头(9)包括前刀面(1)、后刀面(2)以及圆弧形的切削刃(3),所述刀方(10)向内弯折,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9)的后角(6)为18°至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3)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至4毫米,所述刀方(10)的内侧面弯折角(8)的大小为135°至140°。

【技术特征摘要】
1.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包括刀头(9)与刀方(10),所述刀头(9)包括前刀面(1)、后刀面(2)以及圆弧形的切削刃(3),所述刀方(10)向内弯折,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9)的后角(6)为18°至20°,所述圆弧形切削刃(3)的圆弧半径大小为3.5毫米至4毫米,所述刀方(10)的内侧面弯折角(8)的大小为135°至14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大直径内孔根部内圆弧的专用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荣谯波刘长阳
申请(专利权)人: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