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534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箱罩、传送装置和托架,冷却箱罩呈凹字形,且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冷却箱罩与传送装置构成了冷却通道,冷却箱罩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机和收集口,其中冷却风机的吹风口朝向冷却通道内的传送装置;托架通过传送装置设置在冷却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冷却风机和收集口,使得本冷却结构在对陶器进行冷却时能够通过收集口将热风收集,从而再次利用,进而解决传统的冷却装置对陶器进行冷却时,其吹出的热风不进行收集,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却结构,具体涉及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陶瓷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从2004年的建筑瓷砖年产量30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日用瓷产量13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成),到2006年的建筑陶瓷砖年产量约为35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5%),日用陶瓷产量高达17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这些惊人的天文数字让中国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陶瓷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而在我国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大、污染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集约化和科技含量较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陶瓷企业4300余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700余家,民营及外资企业3600多家,建筑陶瓷辊道窑约8000条,耗能巨大,热能利用率仅25%左右。窑炉余热利用率也低,据国内外各种窑型窑炉的资料分析及计算,可回收的余热大多数用于制品的干燥,有的也用于烧嘴的助燃,但经过配温,助燃风温度在70℃~150℃之间,余热利用率很低,没有将可回收的较高温度余热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解决传统的冷却装置对陶器进行冷却时,其吹出的热风不进行收集,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箱罩、传送装置和托架,冷却箱罩呈凹字形,且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冷却箱罩与传送装置构成了冷却通道,冷却箱罩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机和收集口,其中冷却风机的吹风口朝向冷却通道内的传送装置;托架通过传送装置设置在冷却通道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传送装置包括滚轮传送带,滚轮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将托架导向冷却通道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有两条,且平行设置;传送装置包括滚轮传送带,滚轮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将托架导向冷却通道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有两条,且平行设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托架由两层以上的托板构成,且托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其中每层托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陶器的固定桩;位于最下层的托板上还铺设有增加与滚轮传送带摩擦的摩擦垫板。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冷却风机安装在冷却通道内的一侧侧壁上,收集口设置在冷却通道内的另一侧侧壁上,其中收集口通过管道与冷却箱罩外的收集箱连接;收集箱内还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收集箱内分为集尘腔和热风风腔,其中管道与集尘腔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冷却通道的进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有活动盖板,活动盖板通过导轨安装在冷却箱罩上;活动盖板的下沿上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在竖直方向上与导向轨道相对设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导向轨道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定位缓冲弹簧的定位凹槽,其中定位凹槽内设置有定位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1、本技术通过冷却风机和收集口,使得本冷却结构在对陶器进行冷却时能够通过收集口将热风收集,从而再次利用,进而解决传统的冷却装置对陶器进行冷却时,其吹出的热风不进行收集,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2、导向轨道能使托架稳定的进入到冷却通道内,避免托架在滚轮传送带上传送时,撞到冷却箱罩上,而摩擦垫圈提高了滚轮传送带上滚轮与托架之间的摩擦力,使运输更加平稳。3、两层以上的托板使得托架一次能放置更多的陶器进行冷却,从而提高本冷却装置的利用率,而固定桩使得放置在托板上的陶器更加稳定,摩擦垫板提高了滚轮与托架之间的摩擦力,使运输更加平稳。4、收集箱通过过滤网能将热风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从而方便将集尘腔内的热气导入其他装置中再次利用。5、活动盖板能关闭冷却通道,避免热气从冷却通道的进出口吹出,而缓冲弹簧能避免活动盖板长时间使用后从导轨上滑落,对滚轮传送带造成损伤。6、缓冲弹簧和定位凹槽的配合使得活动盖板关闭时,更加的轻柔,进而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有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带有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带有活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缓冲弹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箱罩1、传送装置和托架3,冷却箱罩1呈凹字形,且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冷却箱罩1与传送装置构成了冷却通道4,冷却箱罩1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机5和收集口13,其中冷却风机5的吹风口朝向冷却通道4内的传送装置;托架3通过传送装置设置在冷却通道4内。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箱罩1安装在传送装置上,冷却箱罩1由三块罩壁构成,且呈凹字形,托架3上设置待冷却的陶器,陶器通过托架3进入到冷却通道4,其中冷却通道4的进口与辊道窑的出口连通,当装着陶器的托架3进入到冷却箱罩1内时,通过冷却风机5对陶器进行冷却,而收集口13能将冷却陶器后被加热的热风进行收集,从而利用到其他装置中。实施例2:如图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滚轮传送带6,滚轮传送带6的上方设置有将托架3导向冷却通道4的导向轨道7,导向轨道7有两条,且平行设置;托架3位于两条平行设置的导向轨道7之间,且滚轮传送带6上与托架3的相接触的滚轮上固定套接有摩擦垫圈8。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轨道7安装在冷却通道4的内侧壁上,导向轨道7与滚轮传送带6之间存在间隙,在使用时托架3放置在两条导向轨道7之间,然后通过滚轮传送带6的带动,使托架3进入到冷却箱罩1中进行冷却,而摩擦垫圈8能增加托架3与导向轨道7上滚轮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导向轨道7上滚轮与托架3之间出现相对滑动,造成传输不顺的问题。实施例3:如图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托架3,托架3由两层以上的托板9构成,且托板9之间通过连接杆10连接,其中每层托板9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陶器的固定桩11;位于最下层的托板9上还铺设有增加与滚轮传送带6摩擦的摩擦垫板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层以上的托板9能放置更多的陶器,从而提高一次在冷却通道4进行冷却的陶瓷的数量,而固定桩11方便碗状、罐状等陶器的定位,避免陶器从托板9上掉下来,摩擦垫板12提高了滚轮与托架3之间的摩擦力,使运输更加平稳。实施例4:如图2、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3,本实施例优化了冷却风机5,冷却风机5安装在冷却通道4内的一侧侧壁上,收集口13设置在冷却通道4内的另一侧侧壁上,其中收集口13通过管道14与冷却箱罩1外的收集箱15连接;收集箱15内还设置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将收集箱15内分为集尘腔17和热风风腔18,其中管道14与集尘腔17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冷却陶器的时候,经过收集口13的热风中常常会存在大量的灰尘,为了避免这些灰尘影响热风的使用,故通过在收集箱15内设置过滤网16,从而使得灰尘能被收集到集尘腔17中,而热风风腔18则能与其他需要提供热风的装置连接,进行供热。实施例5:如图5所示,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冷却通道4,冷却通道4的进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有活动盖板19,活动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箱罩(1)、传送装置和托架(3),所述冷却箱罩(1)呈凹字形,且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冷却箱罩(1)与传送装置构成了冷却通道(4),所述冷却箱罩(1)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机(5)和收集口(13),其中所述冷却风机(5)的吹风口朝向冷却通道(4)内的传送装置;所述托架(3)通过传送装置设置在冷却通道(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箱罩(1)、传送装置和托架(3),所述冷却箱罩(1)呈凹字形,且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冷却箱罩(1)与传送装置构成了冷却通道(4),所述冷却箱罩(1)上还设置有冷却风机(5)和收集口(13),其中所述冷却风机(5)的吹风口朝向冷却通道(4)内的传送装置;所述托架(3)通过传送装置设置在冷却通道(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滚轮传送带(6),所述滚轮传送带(6)的上方设置有将托架(3)导向冷却通道(4)的导向轨道(7),所述导向轨道(7)有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托架(3)位于两条平行设置的导向轨道(7)之间,且滚轮传送带(6)上与托架(3)的相接触的滚轮上固定套接有摩擦垫圈(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窑出口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由两层以上的托板(9)构成,且托板(9)之间通过连接杆(10)连接,其中每层托板(9)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陶器的固定桩(11);位于所述最下层的托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滇鉴陶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