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淑敏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823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侧端出油口、电线、三三角插头、支撑脚、油气入口、控制按钮、显示屏幕、控制箱、螺栓、端部出油口、端头盖帽,端部出油口下端与端头盖帽上端相连接,端头盖帽下端通过螺栓与油气分离装置上端相连接,油气分离装置与端头盖帽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油气分离装置前端面与控制箱后端面相连接,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为一级油液离心分离,但还有部分的油气进入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进行二次分离,最后同一排出,可将排出管侧端出油口和端部出油口接管回收,油和气分离发动机不易损坏,大大降低了机器事故的发生。

An oil and gas separation device for engine small displacement boos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il-gas separating device for small displacement turbocharging of an engine, which comprises an oil-gas separating device, a side outlet, a wire, a triangular plug, a supporting foot, an oil-gas inlet, a control button, a display screen, a control box, a bolt, an end outlet, an end cap, a bottom end outlet and an end cap. The upper end of the cap is connected, the lower end of the c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through bolts, the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 end cap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in the same central axis,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face of the control box, the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the oil-gas absorp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first grade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The separation structure is a primary oil centrifugal separation, but some oil and gas enter th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the water vapor discharger for secondary separation. Finally, the same discharge can be used to recover the nozzle at the side and the nozzle at the end of the exhaust pipe. The oil and gas separation engine is not easy to damage, greatl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machine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属于油气分离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油气分离是生产过程(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流体压力降低而出现的原油脱气现象,它可能发生在地层中、在井筒流动过程中或在地面油气输运过程中。在实际油气生产中,由于降压的方式及条件不同,油气的分离方式通常有三种基本类型-闪蒸分离、差异分离和微分分离。但现有技术使用时,发动机的汽油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部分情况下容易造成其含水,含水的汽油容易损坏发动机,导致机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发动机的汽油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部分情况下容易造成其含水,含水的汽油容易损坏发动机,导致机械故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侧端出油口、电线、三三角插头、支撑脚、油气入口、控制按钮、显示屏幕、控制箱、螺栓、端部出油口、端头盖帽,所述端部出油口下端与端头盖帽上端相连接,所述端头盖帽下端通过螺栓与油气分离装置上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与端头盖帽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前端面与控制箱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幕,所述控制按钮共设有三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左端与油气入口右端相连接并且右端与侧端出油口左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右端通过电线与三三角插头电连接,所述支撑脚上端与油气分离装置下端焊接,所述支撑脚设有是三个并且之间呈中心圆分布,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由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与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和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设于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左下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上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所述装置外壳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由一级油气排出口、油气吸纳轮、空气进入轨道、油气离心环轨道、输气腔室、橡胶球、密闭块、挤压腔室、挤压筒、凸块轮、螺旋伞齿轮、电机螺旋伞齿轮、电机、固定轴承快、螺纹杆、轴承板、稳固臂、稳固块、锥形齿轮、斜面齿轮盘、转轴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复合斜面齿轮盘、复合传动齿轮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上端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左下端与油气离心环轨道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内部设有空气进入轨道,所述空气进入轨道通过管线与油气吸纳轮设有的腔室相连接,所述油气吸纳轮设有的腔室通过管线与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下端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共设有两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挤压腔室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内部设有橡胶球和密闭块,所述密闭块与橡胶球间隙配合,所述橡胶球通过弹簧与输气腔室颞部相连接,所述挤压腔室与挤压筒间隙配合,所述挤压筒左端通过弹簧与挤压腔室内部相连接,所述挤压筒右端与凸块轮间隙配合,所述凸块轮通过传送带与复合斜面齿轮盘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斜面齿轮盘左端设有齿槽与螺旋伞齿轮右端相啮合,所述螺旋伞齿轮之间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所在的轴杆与固定轴承快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轴承快下端与装置外壳内部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下端与电机螺旋伞齿轮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下端通过轴杆与电机上端相连接,所述电机左端通过垫板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并且下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通过转轴与固定轴承快相连接并且右端与锥形齿轮相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轴承板相连接,所述轴承板下端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轴承板与稳固臂铰接,所述稳固臂通过弹簧与稳固块相连接,所述稳固块与螺纹杆相配合,所述锥形齿轮共有三个,所述斜面齿轮盘左端与上端设有锥形齿轮并且两者之间相啮合,所述转轴杆上下两端设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端与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左端通过轴杆与第二齿轮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上端与复合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复合传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与油气吸纳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由发热丝、二级油气结构外壳、短距油气管、凝固板、宽距油气管、控制模块箱、旋转电机、降温吹风扇、降温板、通风管、二级油气分离出口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右端通过管线与短距油气管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上下端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有方设有凝固板,所述凝固板下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内部相连接,所述凝固板有方设有宽距油气管,所述宽距油气管右端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左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外壁相连接并且右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下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下端通过轴杆与降温吹风扇相连接,所述通风管设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二级油气分离出口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右端相连接,所述降温板设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由稳固齿轮板、双向齿条移动板、弧形齿轮盘、辅助齿轮、第一齿条、第一复合传动轮、第二齿条、扭转传动带、第二复合传动轮、传送轮、旋转杆、稳固呈台、单向齿轮、浮球、开关旋转阀、储水箱、连动杆、橡胶凹槽、凹槽橡胶球、固定杆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上端通过管线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下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箱上端所在的管线内部设有橡胶凹槽,所述橡胶凹槽与凹槽橡胶球相配合,所述凹槽橡胶球右端与双向齿条移动板左端相连接,所述双向齿条移动板上下两端设有的齿槽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稳固齿轮板下端通过齿轮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上端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复合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复合传动轮左端设有第一齿条并且右端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端与连动杆铰接,所述连动杆与储水箱铰接,所述连动杆左端设有浮球,所述储水箱下端通过管线与开关旋转阀相连接,所述开关旋转阀下端通过管线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开关旋转阀右端与单向齿轮左端相连接,所述单向齿轮右端与旋转杆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杆右端通过轴承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杆与稳固呈台相配合,所述稳固呈台下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传送轮设于旋转杆上并且通过第二复合传动轮与扭转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扭转传动带左端与第二齿条设有的齿槽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旋转阀由固定块、第一传动齿轮、齿环、U形压板、第二传动齿轮组成,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齿环与齿环内部齿槽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与U形压板上设有的齿槽相啮合,所述U形压板左端贯穿过固定块并且之间为互动连接。有益效果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1)、侧端出油口(2)、电线(3)、三三角插头(4)、支撑脚(5)、油气入口(6)、控制按钮(7)、显示屏幕(8)、控制箱(9)、螺栓(10)、端部出油口(11)、端头盖帽(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出油口(11)下端与端头盖帽(12)上端相连接,所述端头盖帽(12)下端通过螺栓(10)与油气分离装置(1)上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与端头盖帽(12)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前端面与控制箱(9)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控制箱(9)上设有控制按钮(7)和显示屏幕(8),所述控制按钮(7)共设有三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左端与油气入口(6)右端相连接并且右端与侧端出油口(2)左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右端通过电线(3)与三三角插头(4)电连接,所述支撑脚(5)上端与油气分离装置(1)下端焊接,所述支撑脚(5)设有是三个并且之间呈中心圆分布;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由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装置外壳(104)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与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和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设于装置外壳(104)内部,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左下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上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装置外壳(104)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1)、侧端出油口(2)、电线(3)、三三角插头(4)、支撑脚(5)、油气入口(6)、控制按钮(7)、显示屏幕(8)、控制箱(9)、螺栓(10)、端部出油口(11)、端头盖帽(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出油口(11)下端与端头盖帽(12)上端相连接,所述端头盖帽(12)下端通过螺栓(10)与油气分离装置(1)上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与端头盖帽(12)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前端面与控制箱(9)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控制箱(9)上设有控制按钮(7)和显示屏幕(8),所述控制按钮(7)共设有三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左端与油气入口(6)右端相连接并且右端与侧端出油口(2)左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右端通过电线(3)与三三角插头(4)电连接,所述支撑脚(5)上端与油气分离装置(1)下端焊接,所述支撑脚(5)设有是三个并且之间呈中心圆分布;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由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装置外壳(104)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与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和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设于装置外壳(104)内部,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左下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上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装置外壳(104)为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由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油气吸纳轮(10102)、空气进入轨道(10103)、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输气腔室(10105)、橡胶球(10106)、密闭块(10107)、挤压腔室(10108)、挤压筒(10109)、凸块轮(10110)、螺旋伞齿轮(10111)、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电机(10113)、固定轴承快(10114)、螺纹杆(10115)、轴承板(10116)、稳固臂(10117)、稳固块(10118)、锥形齿轮(10119)、斜面齿轮盘(10120)、转轴杆(10121)、第一齿轮(10122)、第二齿轮(10123)、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复合传动齿轮(10125)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上端与装置外壳(105)相配合,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左下端与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内部设有空气进入轨道(10103),所述空气进入轨道(10103)通过管线与油气吸纳轮(10102)设有的腔室相连接,所述油气吸纳轮(10102)设有的腔室通过管线与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下端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10105)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10105)共设有两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挤压腔室(10108)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10105)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10105)内部设有橡胶球(10106)和密闭块(10107),所述密闭块(10107)与橡胶球(10106)间隙配合,所述橡胶球(10106)通过弹簧与输气腔室(10105)颞部相连接,所述挤压腔室(10108)与挤压筒(10109)间隙配合,所述挤压筒(10109)左端通过弹簧与挤压腔室(10108)内部相连接,所述挤压筒(10109)右端与凸块轮(10110)间隙配合,所述凸块轮(10110)通过传送带与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左端设有齿槽与螺旋伞齿轮(10111)右端相啮合,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之间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所在的轴杆与固定轴承快(10114)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轴承快(10114)下端与装置外壳(105)内部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下端与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下端通过轴杆与电机(10113)上端相连接,所述电机(10113)左端通过垫板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并且下端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所述螺纹杆(10115)左端通过转轴与固定轴承快(10114)相连接并且右端与锥形齿轮(10119)相连接,所述螺纹杆(10115)通过轴承与轴承板(10116)相连接,所述轴承板(10116)下端与装置外壳(105)相连接,所述轴承板(10116)与稳固臂(10117)铰接,所述稳固臂(10117)通过弹簧与稳固块(10118)相连接,所述稳固块(10118)与螺纹杆(10115)相配合,所述锥形齿轮(10119)共有三个,所述斜面齿轮盘(10120)左端与上端设有锥形齿轮(10119)并且两者之间相啮合,所述转轴杆(10121)上下两端设有锥形齿轮(10119),所述第一齿轮(10122)上端与锥形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曾淑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