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351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可在合流路口位置预防车辆碰撞的车路协同系统,一方面在合流路口侧,可通过主路车辆感知设备和辅路车辆感知设备分别观察主路道和辅路道上的车辆情况,解决地理空间上对车辆观察的限制问题,并通过智能交通基站对两道路上车辆观察结果的汇聚处理,可以判断当前主路车辆与辅路车辆是否存在车辆碰撞风险,如存在则发射出无线预警信号,另一方面在车辆侧,若接收到该无线预警信号,则触发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做出刹车或减速等应急措施来规避车辆碰撞风险,由此可大大降低在合流路口处的车祸事故率,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
本技术属于智能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s,ITS)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VehicleHighwaySystem,IVHS),其是一种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中,智能交通基站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基本单元,用于广泛布置在路侧以衔接传感器、终端、车辆、数据中心和指挥控制系统等,是路车智能数据与通信平台,具备数据采集、通信、供电等组合功能。众所周知,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辆与车辆之间的行驶安全距离(车速×行驶安全时间,其中行驶安全时间一般默认为3秒)是随着车速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且进行并道、变道、减速或加速等时,通常需要依靠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观测来识别是否可以安全行驶,然而,驾驶员在车内的观察角度有限,很容易出现视野盲区,使得驾驶员对周围车辆的情况预估不足,从而导致车辆驾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目前提供了很多碰撞提示设备及方法,可以辅助驾驶员感知周围车辆的情况,提升驾驶安全性,但是这些设备主要配置在车辆个体上,当车辆在合流路口(即主路道与辅路道的合流处)进行并道时,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限制,驾驶员及车载碰撞提示设备都很难观察到另一道路(主路道或辅路道)上的车辆情况,使得驾驶员不易及时地做出应急措施来规避车辆碰撞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包括车辆和安装于合流路口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其中,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载ECU模块及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载ECU模块的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包括底座、竖直杆、主路横杆、主路车辆感知设备、辅路横杆、辅路车辆感知设备、路侧无线收发设备和智能交通基站,其中,所述主路横杆和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主路道的上方,所述辅路横杆和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辅路道的上方,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能够与所述车载无线收发设备无线通信;所述竖直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路横杆和所述辅路横杆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的顶部,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路横杆上,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固定安装在所述辅路横杆上,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包括防水外壳、电源模块、CPU模块、存储器和时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所述CPU模块、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位于所述防水外壳的内部,所述CPU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一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二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三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优化的,所述智能交通基站还包括GPRS无线收发模块和光纤接口,其中,所述GPRS无线收发模块位于所述防水外壳的内部并通信连接所述CPU模块,所述光纤接口嵌在所述防水外壳的外表面中并通信连接所述CPU模块。进一步优化的,还包括车辆注册登记管理服务器和车主智能手机;所述车辆注册登记管理服务器通过因特网络及所述光纤接口或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及所述GPRS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所述CPU模块,所述车主智能手机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及所述GPRS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所述CPU模块。优化的,所述主路横杆或所述辅路横杆通过抱箍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的顶部。优化的,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竖直杆顶端的避雷针。具体的,所述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包括RF315/433射频无线收发模块、DSRC无线收发模块、WiFi无线收发模块和/或LTE-V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包括RF315/433射频无线收发模块、DSRC无线收发模块、WiFi无线收发模块和/或LTE-V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和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相同的无线收发模块。具体的,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包括车辆雷达测速仪,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包括车辆雷达测速仪和车牌识别摄像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可在合流路口位置预防车辆碰撞的车路协同系统,包括车辆和专用于合流路口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一方面在合流路口侧,可通过主路车辆感知设备和辅路车辆感知设备分别观察主路道和辅路道上的车辆情况,解决地理空间上对车辆观察的限制问题,并通过智能交通基站对两道路上车辆观察结果的汇聚处理,可以判断当前主路车辆与辅路车辆是否存在车辆碰撞风险,如存在则通过路侧无线收发设备发射出无线预警信号,另一方面在车辆侧,若通过车载无线收发设备接收到该无线预警信号,则触发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做出刹车或减速等应急措施来规避车辆碰撞风险,由此可大大降低在合流路口处的车祸事故率,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2)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还具有可远程通信、布置灵活和避雷安全等特点,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防碰撞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在合流路口的布置示意图。图中:1-底座;2-竖直杆;3-主路横杆;4-主路车辆感知设备;5-辅路横杆;6-辅路车辆感知设备;7-路侧无线收发设备;8-智能交通基站;801-防水外壳;9-抱箍件;10-避雷针;50-车辆碰撞提示装置;61-合流路口主路道;62-合流路口辅路道;71-主路车辆;72-辅路车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包括车辆和安装于合流路口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其中,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载ECU模块及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载ECU模块的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包括底座1、竖直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和安装于合流路口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其中,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载ECU模块及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载ECU模块的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包括底座(1)、竖直杆(2)、主路横杆(3)、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辅路横杆(5)、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和智能交通基站(8),其中,所述主路横杆(3)和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主路道的上方,所述辅路横杆(5)和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辅路道的上方,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能够与所述车载无线收发设备无线通信;所述竖直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主路横杆(3)和所述辅路横杆(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路横杆(3)上,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固定安装在所述辅路横杆(5)上,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8)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8)包括防水外壳(801)、电源模块、CPU模块、存储器和时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所述CPU模块、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位于所述防水外壳(801)的内部,所述CPU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一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二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三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和安装于合流路口的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其中,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载ECU模块及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载ECU模块的车载无线收发设备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模块;所述车辆碰撞提示装置包括底座(1)、竖直杆(2)、主路横杆(3)、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辅路横杆(5)、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和智能交通基站(8),其中,所述主路横杆(3)和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主路道的上方,所述辅路横杆(5)和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分别用于布置在合流路口辅路道的上方,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能够与所述车载无线收发设备无线通信;所述竖直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主路横杆(3)和所述辅路横杆(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路横杆(3)上,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固定安装在所述辅路横杆(5)上,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8)固定安装在所述竖直杆(2)的顶部;所述智能交通基站(8)包括防水外壳(801)、电源模块、CPU模块、存储器和时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所述CPU模块、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位于所述防水外壳(801)的内部,所述CPU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时钟模块,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一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主路车辆感知设备(4),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二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辅路车辆感知设备(6),所述CPU模块还通过第三RJ45接口通信连接所述路侧无线收发设备(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基站的车辆防碰撞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林张一鹏李振华范青蓝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