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68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属于抛丸机领域,解决了磁力渐变使钢丸料在滚筒表面滚动,从而导致钢丸料从滚筒上掉落下来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丸料斗,所述丸料斗上端设有磁性滚筒结构,所述丸料斗上设有粉尘斗,所述粉尘斗与丸料斗连通形成分料口,所述分料口位于磁性滚筒结构的下方,所述磁性滚筒结构包括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周向设有线圈,仅为所述转动辊下方的线圈通电,所述转动辊上同轴套设有的滚筒,所述线圈设置于滚筒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附的钢丸料通过分料口后,线圈不再通电,使磁力产生骤降,从而达到了使钢丸料脱离磁性滚筒结构的目的。

A magnetic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a shot blas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ic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a shot blasting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 shot blasting machin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dropping the steel ball material on the roller surface by the gradual change of magnetic force and causing the ball to fall off the roller. A dust bucket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bucket connected with a pill hopper to form a feed outlet. The material outlet is located unde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gnetic roller, the magnetic roller structure includes a rotating roll, and the rotation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coil last week, only a coil under the rotating roll is electrified, and a roller with a coaxial sleeve on the rotating roll is provided. The coil is set in the gap between the roller and the rotating roll.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When the coil material of the coil is energized to produce magnetic field adsorption, the coil is no longer electrified and the magnetic force is suddenly reduced. Thus the ball material is separated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magnetic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丸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抛丸机,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并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目前,公告号为CN1047232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抛丸机的磁选分离器,包括用于盛装并收集丸料的丸料斗、设置在丸料斗中上部的磁性滚筒机构、设置在丸料斗底部的放料阀门、与丸料斗上部相连反弹仓、设置在丸料斗顶部的分离器,磁性滚筒机构包括磁铁和滚筒,其中磁铁相对于滚筒而言其为固定不旋转,在滚筒的外周与之相对的一定区域内形成可以吸附钢丸料等磁性粒子的磁场区域。当钢丸料靠近滚筒使吸附于滚筒上并顺着滚筒转动,而从表面冲击下来的粉尘颗粒不会被吸附,从而达到了将钢丸料和粉尘颗粒分离,钢丸料顺着滚筒转动,随着钢丸料远离磁铁,两者之间的磁力减小,从而钢丸料从滚筒上掉落下来。但上述技术方案中,钢丸料呈球形,在钢丸料逐渐远离磁铁时,两者间的磁力逐渐减小,从而使钢丸料与滚筒之间的压力减小,进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钢丸料无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是在滚筒表面滚动,进而导致钢丸料与磁铁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无法从滚筒上掉落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附的钢丸料通过分料口后,线圈不再通电,使磁力产生骤降,从而达到了使钢丸料脱离磁性滚筒结构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包括丸料斗,所述丸料斗上端设有磁性滚筒结构,所述丸料斗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丸料斗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丸料斗上设有粉尘斗,所述粉尘斗与丸料斗连通形成分料口,所述分料口位于磁性滚筒结构的下方,所述磁性滚筒结构包括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周向设有线圈,所述线圈与直流电源电连接,同时穿过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两个磁极的直线与转动辊的转动轴线相交且垂直,仅为所述转动辊下方的线圈通电,所述转动辊上同轴套设有的滚筒,所述线圈设置于滚筒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转动辊下方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从而将钢丸料吸附于滚筒上,当钢丸料随着转动辊转动时,当该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附的钢丸料通过分料口后,线圈不再通电,此时磁力产生骤降,从而使钢丸料脱离磁性滚筒结构,将线圈设置于套辊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线圈的稳固性,使磁性滚筒结构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内设有软磁铁芯,所述软磁铁芯固定连接于转动辊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软磁铁芯增强了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强度,增加的钢丸料与磁性滚筒结构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加了钢丸料与滚筒之间摩擦力,减小了钢丸料在滚筒表面滚动的几率,使钢丸料更加有效的脱离磁性滚筒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两端设有端盖,所述丸料斗内壁靠下的位置设有与端盖呈同轴设置的弧形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半径大于第二导电片的半径,所述线圈的两端均分别电连接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当所述转动辊转动时所述第一电刷的运动轨迹的半径与第一导电片半径相同,所述第二电刷运动轨迹的半径与第二导电片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靠下的线圈的第一电刷与第一导电片接触,第二电刷与第二导电片接触,为靠下的线圈通电,线圈在转动辊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分别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滑动;当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分别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滑离时,线圈不再通电从而不再产生磁场而使该线圈吸附的钢丸料从滚筒上脱离,通过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连通,使线圈与电源通电性良好,增加了线圈与电源电连接结构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丸料斗侧壁上开设有与转动辊为同轴设置并且呈环形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导电片置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片抵触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均设有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没有抵触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时,将抵触弧形板上,因聚四氟乙烯极低的摩擦系数,减少了弧形板与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的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对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的磨损,增长了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电刷,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刷,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触于第一电刷或第二电刷上,所述弹簧另一端抵触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底面。因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容易磨损,在长期使用中会使其的变短,从而无法抵触于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上而导致线圈无法通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电刷或第二电刷被磨短后,仍可利用弹簧将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分别抵触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使线圈通电,增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为铜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电刷或第二电刷电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线圈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使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始终与线圈连通,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两者之间的电连接,使线圈与第一电刷以及第二电刷电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之间设有软铁将两者隔开的软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分别在进入两块软铁中从而形成闭路,利用软铁屏蔽线圈两侧的磁性,减少了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丸料斗内上部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丸料斗的内壁形成一个上端大下端小的峡口。因钢丸料被吸附于磁性滚筒机构上,部分粉尘颗粒会被后方钢丸料挤压在磁性滚筒机构上从而导致钢丸料和粉尘颗粒分离效果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导板使钢丸料更加有序的吸附于磁性滚筒结构上,减少出现粉尘颗粒会被后方钢丸料挤压在磁性滚筒结构的情况,使分离粉尘的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远离丸料斗的一端设有进料槽,所述丸料斗侧边设有将钢丸料向上输送进入进料槽的传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传送带将抛出的钢丸料回收,并将钢丸料输送至丸料斗上方,对钢丸料粉尘颗粒重新进行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丸料斗上位于进料管的正下方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丸料斗上端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与丸料斗内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风机使丸料斗内形成负压,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丸料斗中,再从抽风机排出,从而带着一些细小的粉尘杂质排至丸料斗外,进一步使分离粉尘的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磁力产生骤降从而使钢丸料更加顺利的从而滚筒上脱离;分离粉尘的效果更佳;利用软铁屏蔽线圈两侧的磁性,减少了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影响;连接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电刷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外盖的爆炸图。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包括丸料斗(2),所述丸料斗(2)上端设有磁性滚筒结构(3),所述丸料斗(2)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21),所述丸料斗(2)上端设有进料管(22),所述丸料斗(2)上设有粉尘斗(25),所述粉尘斗(25)与丸料斗(2)连通形成分料口(251),所述分料口(251)位于磁性滚筒结构(3)的下方,其特征是:所述磁性滚筒结构(3)包括转动辊(31),所述转动辊(31)上周向设有线圈(342),所述线圈(342)与直流电源电连接,同时穿过所述线圈(34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两个磁极的直线与转动辊(31)的转动轴线相交且垂直,仅为所述转动辊(31)下方的线圈(342)通电,所述转动辊(31)上同轴套设有的滚筒(32),所述线圈(342)设置于滚筒(32)和转动辊(31)之间的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包括丸料斗(2),所述丸料斗(2)上端设有磁性滚筒结构(3),所述丸料斗(2)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21),所述丸料斗(2)上端设有进料管(22),所述丸料斗(2)上设有粉尘斗(25),所述粉尘斗(25)与丸料斗(2)连通形成分料口(251),所述分料口(251)位于磁性滚筒结构(3)的下方,其特征是:所述磁性滚筒结构(3)包括转动辊(31),所述转动辊(31)上周向设有线圈(342),所述线圈(342)与直流电源电连接,同时穿过所述线圈(34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两个磁极的直线与转动辊(31)的转动轴线相交且垂直,仅为所述转动辊(31)下方的线圈(342)通电,所述转动辊(31)上同轴套设有的滚筒(32),所述线圈(342)设置于滚筒(32)和转动辊(31)之间的间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线圈(342)内设有软磁铁芯(341),所述软磁铁芯(341)固定连接于转动辊(3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滚筒(32)两端设有端盖(321),所述丸料斗(2)内壁靠下的位置设有与端盖(321)呈同轴设置的弧形的第一导电片(411)和第二导电片(412),所述第一导电片(411)的半径大于第二导电片(412)的半径,所述线圈(342)的两端均分别电连接有第一电刷(323)和第二电刷(324),当所述转动辊(31)转动时所述第一电刷(323)的运动轨迹的半径与第一导电片(411)半径相同,所述第二电刷(324)运动轨迹的半径与第二导电片(412)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片(411)和第二导电片(412)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丸机磁选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丸料斗(2)侧壁上开设有与转动辊(31)为同轴设置并且呈环形的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所述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铭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聚业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