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08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涉及型钢生产设备,其技术要点为:一种钢结构构件,包括H型钢和设置在H型钢上的若干加强筋板,所述H型钢包括腹板和两块与所述腹板相垂直的翼板,所述翼板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设有两块L型板,两块L型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翼板之间构成供所述加强筋板插接的凹槽,所述L型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加强筋板和L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加强筋板与腹板和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加强筋板、腹板和两块翼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不仅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简单,而且还能提高钢结构构件安装时的稳定性。

A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relating to a section steel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the technical points are: a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including H-shaped steel and a number of reinforcing rib plates arranged on the H-shaped steel, the H-shaped steel comprises a web and two flange plates perpendicular to the web, the flange plates are on the side close to each other. Two L-shaped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two L-shaped plates are arrang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a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L-shaped plates for inserting the reinforcing rib plates.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shaped plates.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iffener plate and the L-shaped plate, further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tiffener plate and the web and the wing plate,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iffener plate, the web and the two wing plat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is not only easy to operate and simpl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teel structural components during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钢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现代H型钢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点焊和满焊两个步骤,点焊是指将一块腹板与两块翼板通过点焊的方式初步固定,在该过程中一般需要借助组立机。目前,现有的钢结构构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组立机将腹板和两块翼板固定组装,然后再采用点焊机电焊预固定,随后再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电弧焊固定;接着在腹板和翼板之间加固加强筋板,但是由于加强筋板的厚度有限,加强筋板与腹板和翼板之间连接的面积较小,连接稳定性不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通过设置L型板,增加了加强筋板与L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筋板、腹板和两块翼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构件,包括H型钢和设置在H型钢上的若干加强筋板,所述H型钢包括腹板和两块与所述腹板相垂直的翼板,所述翼板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设有两块L型板,两块L型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翼板之间构成供所述加强筋板插接的凹槽,所述L型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腹板和两块翼板经组立机焊接成为H型钢,然后根据施工详图和工艺要求,将L型板依次焊接在翼板和腹板上,此时相邻两块L型板之间构成了供加强筋板插接的凹槽,接着在加强筋板的两端涂覆上强力胶,加强筋板插入到上述凹槽内,接着采用自动焊接机将加强筋板的四周分别焊接在腹板或翼板上,此时部分强力胶从通孔流出,凝固后的强力胶呈柱状凝固在通孔内,由此提高了加强筋板和L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加强筋板与腹板和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加强筋板、腹板和两块翼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板在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T字形挡块,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T字形挡块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加强筋板的两端安装T字形挡板,同时在凹槽的内壁上开设卡槽,由此将T字形挡板卡接在由凹槽和两个卡槽构成的T字形槽内,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筋板与L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型板在靠近所述腹板和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加强筋板突出在所述第一倒角外,且与所述L型板相连接。由于翼板和腹板在焊接的过程中在两者的连接处会有焊接痕迹,此时若将L型板做成形状固定的矩状时,L型板在安装时与腹板或翼板之间会存在间隙,此时不利于安装,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L型板在靠近所述腹板和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由此能使L型板的两侧边能够分别与腹板和翼板相抵触,提高了L型板安装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板在靠近所述腹板和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由于翼板和腹板在焊接的过程中在两者的连接处会有焊接痕迹,此时若将加强筋板做成形状固定的矩状时,加强筋板在安装时与腹板或翼板之间会存在间隙,此时不利于安装,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筋板在靠近所述腹板和翼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由此能使加强筋板的两侧边能够分别与腹板和翼板相抵触,提高了加强筋板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延长钢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构件及其制作工艺,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简单,提高了钢结构构件安装时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S1、钢材预处理:清除钢材表面的浮绣、油漆或杂质后,将钢材经钢板吊装夹具运输到割机床上进行切割,得到若干的腹板、翼板、L型板和加强筋板;步骤S2、矫正:将步骤S1得到的腹板和翼板升温至600-800℃进行热矫正,然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步骤S3、组立预定型:清除连接接触面和焊缝边缘30-50c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和污垢后,将步骤S2矫正后的腹板和翼板在组立机的工作台上搭建成型;接着采用两把自动焊点枪分别在钢材的连接处焊接预焊点,得到H型钢;步骤S4、焊接:在钢材的连接处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电弧焊处理,然后将L型板和加强筋板经自动焊接机焊接在H型钢上;步骤S5、在步骤S4中焊接成型的H型钢经抛丸机进行表面清理和工件强化处理;步骤S6、在步骤S5得到的H型钢表面喷涂油漆;步骤S7、包装进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除钢材表面的浮绣、尤其或杂质后,通过切割机床切割成所需的形状,例如腹板、翼板、L型板以及加强筋板;然后将腹板和翼板进行热矫正,减少腹板与翼板表面明显的凹痕或损伤。接着采用组立机将腹板和两块翼板定位后采用点焊机进行焊接定型,然后再采用自动焊接机进行满弧焊加固,随后经抛丸机进行表面清理和工件强化处理。接着再在H型钢的表面喷涂油漆,进行基础防护,延长了钢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最后包装好即可进库收纳,上述工艺流程不仅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简单,而且还能提高钢结构构件安装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中,所述钢材在加工前需对钢材进行复检,当钢材表面具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后去允许负偏差值的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钢材的质量,有助于提升后期制得的钢结构构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中,将钢材进行放样处理,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钢材更加施工详图和工艺要求计算钢材实际的尺寸,并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加工余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焊接收缩余量,减少了废料产生的机率,提高钢结构构件在后期制作和安装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中,切割时端口截面上的缺棱需小于等于1mm,而切割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0.03;而切割完成后采有抛丸机清除切割边缘飞边、毛刺和熔渣,同时补焊或打磨大于1mm的缺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工人在搬运过程中被钩破手指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减少腹板、翼板、L型板以及加强筋板之间连接的缝隙率,提高连接的牢固度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2中,在矫正后腹板和翼板边缘进行刨边精加工,要求腹板和翼板的宽度和长度允许的偏差为±1.0mm,加工边直线度L/3000且小于等于2.0mm,相邻两边夹角角度小于等于±6度,加工面垂直度小于等于0.025t且小于等于0.5mm,加工面粗糙度小于5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误差,对腹板和翼板进行精加工可以提高钢结构构件的成品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3时,首先采用记号笔在腹板和翼板上标记L型板和加强筋板的位置,接着在腹板和翼板上进行钻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腹板和翼板上采用记号笔进行定位,接着再进行钻孔,有效提高了安装L型板和加强筋板时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加强筋板和L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加强筋板与腹板和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加强筋板、腹板和两块翼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第一倒角、第二倒角,提高了L型板和加强筋板在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延长钢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3、上述工艺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构件,包括H型钢(1)和设置在H型钢(1)上的若干加强筋板(2),所述H型钢(1)包括腹板(3)和两块与所述腹板(3)相垂直的翼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设有两块L型板(5),两块L型板(5)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翼板(4)之间构成供所述加强筋板(2)插接的凹槽(6),所述L型板(5)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构件,包括H型钢(1)和设置在H型钢(1)上的若干加强筋板(2),所述H型钢(1)包括腹板(3)和两块与所述腹板(3)相垂直的翼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设有两块L型板(5),两块L型板(5)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翼板(4)之间构成供所述加强筋板(2)插接的凹槽(6),所述L型板(5)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2)在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T字形挡块(8),所述凹槽(6)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T字形挡块(8)的卡槽(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5)在靠近所述腹板(3)和翼板(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10),所述加强筋板(2)突出在所述第一倒角(10)外,且与所述L型板(5)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2)在靠近所述腹板(3)和翼板(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1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S1、钢材预处理:清除钢材表面的浮绣、油漆或杂质后,将钢材经钢板吊装夹具运输到割机床上进行切割,得到若干的腹板(3)、翼板(4)、L型板(5)和加强筋板(4);步骤S2、矫正:将步骤S1得到的腹板(3)和翼板(4)升温至600-800℃进行热矫正,然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步骤S3、组立预定型:清除连接接触面和焊缝边缘30-50c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和污垢后,将步骤S2矫正后的腹板(3)和翼板(4)在组立机的工作台上搭建成型;接着采用两把自动焊点枪分别在钢材的连接处焊接预焊点,得到H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铭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聚业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