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10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传送设备。用于拉伸中间转印带的拉伸辊可倾斜地布置,并且包括不可旋转地布置在辊部分的两个轴向端部处的滑动环。中间转印带围绕滑动环缠绕并可滑动地转动。滑动环具有锥形部分,该锥型部分倾斜以使得外径朝向拉伸辊的轴向端部侧增大。锥形部分形成为使得相对于拉伸辊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至少部分地在周向方向上不同。

Belt convey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veyor with a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stretching rollers for stretching the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may be disposed obliquely and include a sliding ring arranged irrevocably at two axial ends of the roll portion. The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s wound around the slip ring and can be rotated. The slip ring has a conical portion, which is tilted to increase the outer diameter toward the axial end portion of the stretching roller. The tapered portion is formed so that the inclination angle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drawing roller is at least par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传送设备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带传送设备,该带传送设备具有通过多个张紧辊拉伸的旋转带部件。
技术介绍
例如,已知成像设备构造成将调色剂图像从多个感光鼓以叠置的方式转印到作为环形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上,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共同地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这种中间转印带被多个张紧辊拉伸和可旋转地驱动。在这种旋转状态下,由于张紧辊的外径精度和张紧辊之间的对准精度,中间转印带向任一侧横向地移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520611讨论了如下构造,其中具有锥形外周表面的滑动部分设置在转向辊的辊部分的两个轴向端部处,所述转向辊由于滑动部分和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的平衡而倾斜,并且带部件的横向移动被自动地控制。然而,如果滑动部分的整个圆周形成为呈锥形,则当带部件在滑动部分上运行时,带部件的低的材料极限强度(屈服应力)导致围绕滑动部分缠绕的带部件的边缘部分处畸变。这种畸变可能会缩短带部件的寿命。如果带部件较薄,则带部件很可能波动,容易在带部件的边缘部分处产生剪切应力,从而可能造成裂纹。可行的措施是减小锥角(辊部分与滑动部分之间的外径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带部件与滑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结果减小了使转向辊倾斜的力矩。结果,难以确保转向辊的用于控制带部件的横向移动的舵角,从而可能难以确保足够的转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在减小带部件的边缘部分处的应力的同时确保转向性能的带传送设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传送设备包括:环形的带部件,所述带部件构造成旋转;以及拉伸辊,所述拉伸辊构造成拉伸带部件并且倾斜以使带部件能够在与带部件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移动,拉伸辊包括:辊部分,所述辊部分构造成与带部件一起旋转;以及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不与带部件一起旋转,其中,在包括辊部分的旋转轴线的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一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二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的距离,第二位置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位于第一位置的内侧,其中当在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垂直地相交的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由Δr表示、并且带部件所缠绕的缠绕区域中的Δr的最大值由Δrmax表示时,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方向在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并且Δr为Δrmax的50%以上的区域占整个缠绕区域的40%以上且80%以下,并且其中当带部件的横向中心位置定位在辊部分的横向中心处时,第二预定横截面穿过带部件的横向端部。参照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向辊的透视图。图3A是示出了由根据比较例的转向辊拉伸的带部分的透视图,图3B是示出了带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了基于转向辊的自动横向移动控制的原理的示意图。图5A是示出了带位置相对于根据比较例的转向辊处于中性状态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带位置横向地移动到一侧的情况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聚酰亚胺薄膜和聚醚醚酮薄膜的疲劳极限曲线(S-N曲线)。图7A是示出了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向辊拉伸的带部分的透视图,图7B是示出了带部分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对于滑动环在带缠绕方向上的相位的锥形型线。图9A示出了通过模拟计算的根据一示例的转向辊的倾斜舵角与锥角之间的关系,图9B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关系。图10A示出了通过模拟计算带的端部部分处的主应力的结果,图10B示出了根据一示例和根据比较例的通过模拟计算带的边缘部分处的主应力的最大值的结果。图11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对于滑动环在带缠绕方向上的相位的锥形型线。图12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模拟计算具有最大锥角的设定位置与转向辊的倾斜舵角之间的关系的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下面将参照图1至10A和10B来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成像设备]成像设备100包括成像单元1、布置在成像单元1上方的图像读取单元2、以及设置在图像读取单元2上的文档传送单元3。文档传送单元3将向上放在文档托盘301上的文档片材D从第一页逐张地顺序进给至图像读取单元2。在文档片材D经由弯曲路径经过图像读取单元2的台板玻璃201之后,文档传送单元3将文档片材D排出到排出托盘302上。当由文档传送单元3传送的文档片材D从左向右经过台板玻璃201时,图像读取单元2经由保持在预定位置处的扫描仪单元202执行图像读取处理。更具体地,图像读取单元2利用扫描仪单元202的灯203的光照射文档片材D的读取表面,并且通过镜子204、205和206将来自文档片材D的反射光引导至透镜207。穿过透镜207的光聚焦在图像传感器208的成像平面上。图像传感器208将该光转换成电数字信号并将该电数字信号传输至成像单元1。可以不使用文档传送单元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抬起文档传送单元3、直接将文档片材D放在图像读取单元2的台板玻璃201上、并且从左向右移动扫描仪单元202以进行扫描来执行图像读取处理。更具体地,图像读取单元2不需要设置文档传送单元3,而是可以设置用于按压放在台板玻璃201上的文档片材D的文档按压部件。成像单元1是级联式全色电子照相打印机,其具有包括四个成像站Y、M、C和K的成像单元10,四个成像站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具有中间转印带31的转印单元30布置在成像单元10的上方。成像单元1基于来自与图像读取单元2或成像单元1可通信地连接的主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图像信号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记录材料包括例如纸、塑料膜和布的片材材料。成像站Y、M、C和K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除了显影颜色之外,用于四种不同颜色的成像站具有相同的构造。相同的部件被指定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将代表性地描述用于黄色的成像站Y。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由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12均匀地充电。然后,通过激光扫描仪13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所述激光扫描仪作为基于所传输的图像信息信号而驱动的曝光装置。通过显影装置14将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当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作为初次转印部件的初次转印辊17施加预定的压力和静电负载偏压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作为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31上。在转印之后,通过感光鼓清洁器15去除并收集感光鼓11上的少量残余调色剂。然后,感光鼓11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成像。同时,从盒20逐张地进给记录材料P。记录材料P从传送辊对22和24传送到对准辊对23。当对准单元21的对准辊对23改变记录材料P的前缘以形成弯曲部时,歪斜得以校正。然后,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对准辊对23将记录材料P传送至位于中间转印带31与外部的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二次转印部分T2处。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内部的二次转印辊34布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31面向外部的二次转印辊35。中间转印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传送设备,包括:环形的带部件,所述带部件构造成旋转;和拉伸辊,所述拉伸辊构造成拉伸带部件并倾斜以使带部件能够在与带部件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移动,拉伸辊包括:辊部分,所述辊部分构造成与带部件一起旋转;和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不与带部件一起旋转、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布置在辊部分的两端处并且构造成允许带部件滑动,其中,在包括辊部分的旋转轴线的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一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二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的距离,第二位置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位于第一位置的内侧,其中,当在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垂直地相交的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由Δr表示、并且带部件所缠绕的缠绕区域中的Δr的最大值由Δrmax表示时,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方向在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并且Δr为Δrmax的50%以上的区域占整个缠绕区域的40%以上且80%以下,并且其中,当带部件的横向中心位置定位在辊部分的横向中心处时,第二预定横截面穿过带部件的横向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30 JP 2017-0149081.一种带传送设备,包括:环形的带部件,所述带部件构造成旋转;和拉伸辊,所述拉伸辊构造成拉伸带部件并倾斜以使带部件能够在与带部件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移动,拉伸辊包括:辊部分,所述辊部分构造成与带部件一起旋转;和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不与带部件一起旋转、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布置在辊部分的两端处并且构造成允许带部件滑动,其中,在包括辊部分的旋转轴线的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一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二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的距离,第二位置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位于第一位置的内侧,其中,当在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垂直地相交的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由Δr表示、并且带部件所缠绕的缠绕区域中的Δr的最大值由Δrmax表示时,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方向在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并且Δr为Δrmax的50%以上的区域占整个缠绕区域的40%以上且80%以下,并且其中,当带部件的横向中心位置定位在辊部分的横向中心处时,第二预定横截面穿过带部件的横向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相对于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45度之内的区域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缠绕区域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Δr小于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Δr=Δrmax的区域位于相对于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45度之内的区域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在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沿着缠绕区域的周向方向每度缠绕角度的滑动部分倾斜角度的变化为-1度以上且+1度以下。6.一种带传送设备,包括:环形的带部件,所述带部件构造成旋转;和拉伸辊,所述拉伸辊构造成拉伸带部件并倾斜以使带部件能够在与带部件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移动,拉伸辊包括:辊部分,所述辊部分构造成与带部件一起旋转;和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不与带部件一起旋转、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布置在辊部分的两端处并且构造成允许带部件滑动,其中,在包括辊部分的旋转轴线的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一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在第二位置处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的距离,第二位置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位于第一位置的内侧,其中,当在与辊部分的旋转轴线垂直地相交的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滑动部分的外表面与辊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相对于辊部分的径向方向的距离由Δr表示、并且带部件所缠绕的缠绕区域中的Δr的最大值由Δrmax表示时,相对于辊部分的旋转方向在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并且Δr为Δrmax的50%以上的区域占整个缠绕区域的40%以上且80%以下,并且其中,当带部件的一个横向端部定位在辊部分的一个横向端部处时,第二预定横截面穿过带部件的另一横向端部所定位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相对于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45度之内的区域处的Δr为Δrmax的50%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缠绕区域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Δr小于0.3mm。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Δr=Δrmax的区域位于相对于缠绕区域的中间位置±45度之内的区域中。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传送设备,其中,在第二预定横截面中,沿着缠绕区域的周向方向每度缠绕角度的滑动部分倾斜角度的变化为-1度以上且+1度以下。11.一种带传送设备,包括:环形的带部件,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麓雅贵金井大工藤岚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