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40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5 00:03
本公开提供一种缓冲器,涉及缓冲技术领域。本公开的缓冲器包括外筒、活塞轴、封堵件、弹性套、活塞和密封环。外筒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活塞轴一端设于外筒外,另一端伸入开放端。封堵件密封配合于开放端。弹性套设于活塞且一端与封堵件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弹性套外筒为油腔,弹性套内为气腔。活塞设于油腔内并与活塞轴连接,以将油腔分为靠近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与活塞轴之间或活塞内设有阻尼通道,活塞外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底部设有回油槽,活塞设有位于环形槽两侧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回油槽,第二通道连通第二腔体和环形槽。密封环设于环形槽内并能沿轴向往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器
本公开涉及缓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器。
技术介绍
目前,缓冲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车辆工程、装备制造和建筑等领域,通过缓冲器对发生碰撞或震动的部件进行缓冲,以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现有的缓冲器通常包括底座、导杆和弹簧,导杆可滑动地穿设于底座内,弹簧位于底座外并套设于导杆外,可通过弹簧承受冲击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缓冲。但是,弹簧在多次伸缩后,容易失效,不利于提高缓冲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大冲击的场合,弹簧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而需要增大弹簧的尺寸,这会导致缓冲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拆装不便,也会导致使用缓冲器的设备的重量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缓冲器,包括:外筒,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活塞轴,一端设于所述外筒外,另一端伸入所述开放端;封堵件,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密封配合于所述开放端;弹性套,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位于所述外筒内,一端与所述封堵件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外筒间的空间为容纳有阻尼液的油腔,所述弹性套的内部空间为气腔;活塞,设于所述油腔内并与所述活塞轴连接,以将所述油腔分为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第二腔体;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或所述活塞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阻尼通道,所述活塞外周面设有环形槽,且所述活塞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一侧的第一通道,所述活塞或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另一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环形槽;密封环,设于所述环形槽内并与所述外筒密封配合,所述密封环能沿轴向在打开和封堵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阻尼通道连通并贯通所述活塞边沿;所述活塞轴设有轴肩,所述活塞密封地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位于所述轴肩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一侧;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垫片,套设于所述活塞轴,所述活塞夹持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轴肩之间,且所述第一垫片露出所述第一通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所述阻尼通道连通并贯通所述活塞边沿;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夹持于所述活塞和所述轴肩之间。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通道为贯通所述活塞两端面的阻尼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为形成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面的回油孔,所述环形槽的底部设有轴向延伸的回油槽,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回油槽贯通,所述密封环不完全遮蔽所述回油槽。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为形成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面的回油孔,所述密封环内缘与所述回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回油孔与所述环形槽底部的最小距离。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为形成于所述活塞外周面的多个过油槽,各所述过油槽周向分布于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开放端的一侧,且所述过油槽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连通。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件设有连通所述气腔与外界的气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件包括:基底,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固定于所述开放端内;支撑部,设于所述基底且位于所述弹性套内,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封闭端延伸并抵靠所述弹性套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所述弹性套靠近所述开放端的一端密封卡合于所述基底和所述外筒内壁之间,且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与所述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的一端设有向所述封闭端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缓冲器还包括:弹性卡箍,卡接于所述延伸部外。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盖帽组件,设于所述活塞轴位于所述外筒外的一端;弹性件,夹持于所述封堵件和所述盖帽组件之间,用于向所述盖帽组件施加远离所述外筒的力。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盖帽组件包括:盖帽,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活塞轴位于所述外筒外的一端,所述盖帽靠近所述外筒的一侧形成有凹形区;挡环,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卡合于所述凹形区内,所述弹性件夹持于所述挡环和所述封堵件之间。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还包括:填充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阻尼通道内,且限定于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所述填充件与所述阻尼通道的内壁间具有供阻尼液通过的空隙。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件的形状为球状或针状。本公开的缓冲器,当活塞轴受到冲击而被压向所述外筒内时,可带动活塞挤压第一腔体内的阻尼液,第一腔体内的阻尼液受压后可通过第一通道进入环形槽并将密封环压至封堵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使阻尼液无法通过第二通道进入第二腔体,而只能通过阻尼通道进入第二腔体,从而可使活塞和活塞轴向外筒的封闭端逐渐移动,使第一腔体逐渐减小,而第二腔体逐渐增大。在阻尼液通过阻尼通道的过程中,可对活塞产生阻尼,降低活塞和活塞轴的移动速度,从而起到缓冲效果。在此过程中,由于活塞轴进入油腔内的体积逐渐增大,油腔内的阻尼液受压后,可挤压弹性套变形,使气腔减小,从而保证活塞轴可顺利向外筒内运动。当冲击消失时,可使活塞轴反向移动,挤压第二腔体内的阻尼液,第二腔体内的阻尼液可顶开密封环并通过第二通道进入环形槽,再由第一通道回流至第一腔体,使得活塞和活塞轴可反向移动直至复位,而不用仅通过阻尼通道实现阻尼液的流通,从而实现活塞轴的快速复位。由此,可利用阻尼液通过阻尼通道所产生的阻尼实现缓冲,避免了仅采用弹簧作为缓冲件,相较于现有的缓冲器而言,可延长使用寿命,并可承受较大压力,避免为承受高压而采用尺寸较大的弹簧,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体尺寸和重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未被压缩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被压缩后的示意。图3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的封堵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的弹性套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的活塞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的活塞的右视图。图7为图6中缓冲器的A-A剖视图。图8为图7中缓冲器的B-B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缓冲器的活塞轴的示意图。图中:1、外筒;2、活塞轴;21、轴肩;3、封堵件;31、基底;311、气孔;312、凹槽;32、支撑部;321、支撑环;4、弹性套;41、翻边;42、安装孔;421、凸棱;43、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活塞轴,一端设于所述外筒外,另一端伸入所述开放端;封堵件,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密封配合于所述开放端;弹性套,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位于所述外筒内,一端与所述封堵件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外筒间的空间为容纳有阻尼液的油腔,所述弹性套的内部空间为气腔;活塞,设于所述油腔内并与所述活塞轴连接,以将所述油腔分为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第二腔体;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或所述活塞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阻尼通道,且所述活塞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活塞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一侧的第一通道,所述活塞或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另一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环形槽;密封环,设于所述环形槽内并与所述外筒密封配合,所述密封环能沿轴向在打开和封堵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活塞轴,一端设于所述外筒外,另一端伸入所述开放端;封堵件,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密封配合于所述开放端;弹性套,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位于所述外筒内,一端与所述封堵件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外筒间的空间为容纳有阻尼液的油腔,所述弹性套的内部空间为气腔;活塞,设于所述油腔内并与所述活塞轴连接,以将所述油腔分为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第二腔体;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或所述活塞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阻尼通道,且所述活塞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活塞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一侧的第一通道,所述活塞或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轴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槽另一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环形槽;密封环,设于所述环形槽内并与所述外筒密封配合,所述密封环能沿轴向在打开和封堵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阻尼通道连通并贯通所述活塞边沿;所述活塞轴设有轴肩,所述活塞密封地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位于所述轴肩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一侧;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垫片,套设于所述活塞轴,所述活塞夹持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轴肩之间,且所述第一垫片露出所述第一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所述阻尼通道连通并贯通所述活塞边沿;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活塞轴且夹持于所述活塞和所述轴肩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形状为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通道为贯通所述活塞两端面的阻尼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形成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面的回油孔,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