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212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包括压盖、本体、第一凹槽、铆块和凸起部;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本体一端,压盖与所述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本体中心形成空腔,本体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本体内端面延伸至本体的外端面;所述铆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加工,精度高,强度高,可避免汽车转向节与挡泥板间的松动现象。

A riveting and pres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veting pressure device. The riveting pressure device includes a cap, a body, a first groove, a rivet block and a convex part, which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cover is in interference with the body. The center of the body forms a cavity, and the inside of the body forms a first groove. The first groove is provided by the first groove. The end face of the body extends to the outer end of the body; the rivet block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groove; the convex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body, and a second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protrusion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simple structure design, convenient processing,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strength, and can avoid the loosening between the steering knuckle and the fe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节与挡泥板间连接用的铆压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制造业,为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泥浆甩到制动系统上,在汽车转向节的外侧都铆接有挡泥板,转向节与挡泥板间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转向节上加工3~4个螺纹孔,通过螺栓实现挡泥板与转向节的联接固定,优点是联接可靠,缺点是增加了转向节重量,成本较高;二是利用铆压装置将挡泥板铆接到转向节上,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优点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铆压装置将挡泥板铆压到转向节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铆压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包括压盖、本体、第一凹槽、铆块和凸起部;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本体一端,压盖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连接;所述本体中心形成空腔,本体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本体内端面延伸至本体的外端面;所述铆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如上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所述压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压盖的作用,一是定位铆块的轴向位置,二是承受设备压力,与本体过盈配合后将压力传递给本体及铆块。本体的作用,一是作为铆块的载体,通过第一凹槽固定铆块,二是利用凸起部分先将挡泥板压入转向节的凸台。如上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所述第一凹槽截面呈V型,所述铆块截面呈V型,铆块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部。铆块作为铆压装置的铆接部位,采用活体铆块,铆接后在转向节的凸台上形成均布的铆点。如上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4个,所述铆块的数量为4个,第一凹槽和铆块均匀分布在本体内侧。如上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4个,4个凸起部之间形成4个所述第二凹槽,所是第二凹槽截面呈V型。如上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用于连接汽车挡泥板和转向节。本技术设有压盖、本体、第一凹槽、铆块和凸起部;压盖连接在本体一端,压盖与本体一体化连接;本体中心形成空腔,本体内侧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由本体内端面延伸至本体的外端面;铆块设置在第一凹槽内部;凸起部设置在本体外侧,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对应与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本技术重量轻,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加工,精度高,强度高,可避免汽车转向节与挡泥板间的松动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铆压装置侧视图;图2为铆压装置仰视图;图3为铆压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铆压装置本体仰视图;图5为铆压装置与挡泥板、转向节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铆压装置,所述铆压装置包括压盖1、本体2、第一凹槽3、铆块4和凸起部5;所述压盖1连接在所述本体2一端,压盖1与所述本体2过盈配合;所述本体2中心形成空腔,本体2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由本体2内端面延伸至本体2的外端面;所述铆块4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3内部;所述凸起部5设置在所述本体2外侧,凸起部5之间形成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凹槽3的第二凹槽6。铆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1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2的直径。压盖1的作用,一是定位铆块4的轴向位置,二是承受设备压力,与本体2过盈配合后将压力传递给本体2及铆块4。本体2的作用,一是作为铆块4的载体,通过第一凹槽3固定铆块4,二是利用凸起部5分先将挡泥板7压入转向节8的凸台。铆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3截面呈V型,所述铆块4截面呈V型,铆块4嵌入所述第一凹槽3内部。铆块4作为铆压装置的铆接部位,采用活体铆块4,铆接后在转向节8的凸台上形成均布的铆点。铆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3的数量为4个,所述铆块4的数量为4个,第一凹槽3和铆块4均匀分布在本体2内侧,所述凸起部5的数量为4个,4个凸起部5之间形成4个所述第二凹槽6,所是第二凹槽6截面呈V型。铆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铆压装置用于连接汽车挡泥板7和转向节8。参见图5,以铆压装置用于连接汽车挡泥板7和转向节8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原理:铆压装置设有压盖1、本体2、第一凹槽3、铆块4和凸起部5;压盖1连接在本体2一端,压盖1与本体2一体化连接;本体2中心形成空腔,本体2内侧形成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由本体2内端面延伸至本体2的外端面;铆块4设置在第一凹槽3内部;凸起部5设置在本体2外侧,凸起部5之间形成有对应与第一凹槽3的第二凹槽6。本技术使用时,将转向节8放到定位工装上,依次放上挡泥板7和铆压装置,铆压装置受力后,本体2的凸起部5首先接触挡泥板7的凹槽并将挡泥板7压装到转向节8上,然后铆压装置的铆块4接触转向节8的凸台进行铆压,铆压后的转向节8形成4个均布的凸起,凸起嵌入挡泥板7,从而形成可靠的铆接状态。本技术重量轻,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加工,精度高,强度高,可避免汽车转向节与挡泥板间的松动现象。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铆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装置包括压盖、本体、第一凹槽、铆块和凸起部;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本体一端,压盖与所述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本体中心形成空腔,本体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本体内端面延伸至本体的外端面;所述铆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装置包括压盖、本体、第一凹槽、铆块和凸起部;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本体一端,压盖与所述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本体中心形成空腔,本体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本体内端面延伸至本体的外端面;所述铆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茂达张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孚瑞克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