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87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由二墙板、调线夹、驱动机构和电磁执行机构、总动力臂、剪线控制板、剪压线、放线机构组成。二墙板相隔平行设置,调线夹于与电磁执行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上,电磁执行机构由总动力臂配合,与驱动机构联动,总动力臂于二墙板上,剪线控制板于墙板底部,由驱动机构与其相配,藉其与剪压线、放线机构构成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性强的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属于针织圆机调线的专用部件。现有的调线装置,如日本OKUMA公司生产的功能圆机上的调线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二大下足。一是结构复杂、体本积庞大、零部件繁多,在同一口径的圆机上配置调线装置的数目受到限制,具体表现在1、电磁执行机构的安装位置不合理,一方面某些空间被浪费、另一方面使整个调线装置的体积庞大化、再一方面不能保证圆机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2、每个调线夹需分别配设一个作用于其的剪压线、放线机构,从而致使整个调线装置体积更显庞大、零部件重复。二是通用面窄、适用性差,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圆机的使用要求,具体表现在既不能安装于现有的最老式的211系列圆机上,又无法配置于稍高一档的215、051、113等机种上、更不能安装于其它的自国外进口的圆机上,所以,上述系列的各种圆机因缺乏一个能与其主机功能相配合的通用的调线装置而无法织造出各种风格和款式的织物。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电磁执行机构安装位置合理、能保证圆机工作可靠稳定的,不论调线夹数量多寡仅需一个剪压线、放线机构且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的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由二墙板4、至少二个调线夹、分别与调线夹的个数等量配设的驱动机构和电磁执行机构、一总动力臂、一剪线控制板22,一可作用于每个调线夹的剪压线、放线机构组成,二墙板4相互对称并相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每个调线夹子相应的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与电磁执行机构连接,电磁执行机构由总动力臂配合,与驱动机构构成联动,总动力臂于二墙板4上、剪线控制板22于二墙板4间的底部,由驱动机构与其相配,藉由其与剪压线、放线机构构成联动,电磁执行机构配设于二墙板4之内侧,剪压线、放线机构枢设在墙板4之外侧。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能确保圆机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而且具有通用性好、适用圆机机种广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图。本技术的电磁执行机构由电磁铁9、开关角尺6、拉板角尺34、拉簧36、33组成,电磁铁9配设在二墙板4内侧,其铁芯35对应于开关角尺6的角尺臂8,开关角尺6枢设在墙板4上,其作用端39与拉板角尺34的受控端40相对应,拉板角尺34与驱动机构枢接,拉簧36、3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开关角尺6的角尺臂8和驱动机构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墙板4和拉板角尺34的受控端40上。本技术的电磁执行机构的电磁铁9呈垂直状态配置。由于本技术需要有二个以上的调线夹,故电磁执行机构的个数与调线夹的个数相等,将每块电磁铁9通过复板7并加螺钉56旋入其上的孔37而固置于二墙板4之间。每块电磁铁9分别由线路41引出与计算机连接。待电磁铁9固定后,再将每个开关角尺6枢置于与二墙板4固接的开关角尺枢接轴83上,最后将每个拉板角尺34与驱动机构连接。拉簧36与墙板4的相固是通过固置于二墙板4上的固定轴38来实现的。为使开关角尺6的角尺臂8被铁芯35上推而后倾时的限位,可在二墙板4的顶部增设一限位块12,这样能保证开关角尺6在后倾时触及该限位块12而停止后倾。平时,电磁铁9的铁芯35下推动角尺臂8,则开关角尺6上的拉簧36处于压缩状态,将角尺臂8拉住,从而保证开关角尺6上的作用端39抵及拉板角尺34的受控端40,使拉板角尺34上的拉簧33呈伸张状态,这时的开关角尺6、拉板角尺34因作用端39与受控端40相触及而处于静态。然而当计算机将工作指令由线路41发送给与圆机所要求的本转内调纱换线的某个调线夹所对应的电磁铁9时,电磁铁9接受电信号的工作指令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其铁芯35被弹出,作用于开关角尺6的角尺臂8,并克服拉簧36的拉力使开关角尺6的作用端39与拉板角尺34的受控端40脱开,此时,在拉簧33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拉板角尺34的上端部后倾而进入总动力臂工作区域,随着外力拉动总动力臂向下摆动,使拉板角尺34带动驱动机构动作。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由定位板16、定位板限位轴19、摆动杠杆43、固定轴44、连接板24、拉动板28、拉动板限位轴46、27、撞头销钉31、拉簧29组成,定位板16中部可滑动地于定位板限位轴19上,定位板限位轴19固置于二墙板4之间,定位板16的上端部固置调线夹,下端部与摆动杠杆43的一端连接,摆动杠杆43的另一端于固定轴44上,固定轴44固置于二墙板4之间,摆动杠杆43的中部与连接板24的一端连接,连接板24的另一端与拉动板28的下部铰接,拉动板28的上部与电磁执行机构的拉板角尺34枢接,拉动板28中、下部分别可滑动地于拉动板限位轴46、27上,拉动板限位轴46、27固定在二墙板4之间,撞头销钉31固置在拉动板28的上部,与拉板角尺34的上端相对应,拉簧29二端分别固置于墙板4和拉动板28上。摆动杠杆43与定位板16的连接为嵌接。在定位板16上开有滑动槽17,当摆动杠杆43带动定位板16下行时,则由该滑动槽17沿定位板限位轴19滑动。摆动杠杆43与连接板24的连接为铰接,由销轴42来实现,连接板24与拉动板28的连接为铰接,是由销轴25来实现的。在拉动板28的中、下部分别开有滑动槽45、47,通过滑动槽45、47分别穿置于拉动板限位轴46、27上便可实现将拉动板28限位,拉动板限位轴27、46的轴端分别置于墙板4上的轴孔62、63上,并分别由螺帽61、64固定,在固定拉动板限位轴46、27时,其轴端可套置衬套26。拉动板28与拉板角尺34的枢接是通过销轴32来实现的,藉由拉板角尺34与拉动板28的枢接,使电磁执行机构与驱动机构构成联动。驱动机构的摆动杠杆43的一端端部具有一圆形凸头49,相应地定位板16的一端端部具有一月牙槽,只要将圆形凸头49嵌置于月牙槽内,便可达到使摆动杠杆43与定位板16的嵌接。固定轴44是通过其轴端伸置于二墙板4上的轴孔65并加螺帽66旋固来实现的。为防止拉动板28在上、下滑动过程中,因惯性等因素而过于向上擅跳,故可在其顶部增设一挡销5,挡销5的二端固置在二墙板4上。拉簧29与墙板4的固定是通过固置在二墙板4上的固定杆30来实现的。本技术的电磁执行机构的电磁铁9位于调线夹和拉动板28之间,且对应于摆动杠杆43的上部。随着总动力臂作用于进入其工作区域的电磁执行机构之拉板角尺34,由拉板角尺34的上部以固置在拉动板28上的撞头销钉31为受力点并克服拉簧29的拉力而使拉动板28下移,带动连接板24动作,由连接板24使摆动杠杆43以固定轴44为回转中心并以销轴42为作用受力点而使其将定位板16向下位移,使固置于定位板16上端部的调线夹下移。与此同时,定位板16的下端部触及剪线控制板22,使剪线控制板22与剪压线、放线机构构成联动。本技术的剪压线、放线机构由角尺控制轴23、推板角尺80、连接板70、推板68、剪压线摆臂10、凸头螺钉73、条形侧板81、放线摆臂50、滚轮53、拉簧75、74组成,角尺控制轴23枢设在二墙板4之间的底部,其轴体上固置剪线控制板22,其二个轴端伸出二墙板4的外侧,推板角尺80的一端固簧于角尺控制轴23的其中的一个轴端上,推板角尺8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圆机用调线装置,由二墙板(4)、至少二个调线夹、分别与调线夹的个数等量配设的驱动机构和电磁执行机构、一总动力臂、一剪线控制板(22)、一可作用于每个调线夹的剪压线、放线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墙板(4)相互对称并相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每个调线夹于相应的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与电磁执行机构连接,电磁执行机构由总动力臂配合,与驱动机构构成联动,总动力臂于二墙板(4)上,剪线控制板(22)于二墙板(4)间的底部,由驱动机构与其相配,藉由其与剪压线、放线机构构成联动,电磁执行机构配设于二墙板(4)之内侧,剪压线、放线机构枢设在墙板(4)之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迓旻徐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针织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