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压线、放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87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特别是用于针织圆机上的调线装置的剪压线、放线机构,它包括角尺控制轴、推板角尺、连接板、推板、剪压线摆臂、凸头螺钉、条形侧板、放线摆臂、滚轮、拉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不论调线装置的调线夹的多寡,只需一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剪压线、放线机构便可作用于每个调线夹,从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小化了调线装置的整体体积,有效地降低了造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特别是用于针织圆机上的调线装置的剪压线、放线机构。要使针织圆机织造出色彩兼设的织物,就必须使调线装置具有二个(织双色)或二个以上(织多色)的调线夹,由每个夹持着不同颜色的丝、线的调线夹交替作用而实现调线。而目前调线装置上的每个调线夹都有一个与其一一对应的剪压线、放线机构,由各剪压线、放线机构来完成对各调线夹的剪压线和放线。由于剪压线、放线机构与调线夹在数目上构成了等量配设,因而带来的最大不足之处是同一剪压线、放线机构重复设置、零部件倍增,致使整个调线装置的体积庞大,造价提高。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在一个调线装置上,不论调线夹的多寡不会出现重复设置的、可大大减少零部件和缩小整个调线装置体积以及降低成本的剪压线、放线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它包括角尺控制轴9、推板角尺8、连接板7、推板4、剪压线摆臂1、凸头螺钉12、条形侧板18、放线摆臂15、滚轮17、拉簧14、5,角尺控制轴9枢设在调线装置的二墙板21之间的底部,其二个轴端伸出二墙板21的外侧,推板角尺8的一端固置于角尺控制轴9的其中的一个轴端上,推板角尺8的另一端与连接板7的一端铰接,连接板7的另一端与推板4的中部铰接,推板4的一端与剪压线摆臂1铰接,剪压线摆臂1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装置的调线夹后部相对应,推板4的另一端与凸头螺钉12相对应,凸头螺钉12固置于条形侧板18上,条形侧板18固置于放线摆臂15上,放线摆臂15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夹前部相对应,滚轮17可转动地置于条形侧板18的下底部,拉簧14、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放线摆臂15和墙板21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墙板21和推板4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不论调线装置的调线夹的多寡,只需一个本技术剪压线、放线机构便可作用于每个调线夹,从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小化了调线装置的整体体积,有效地降低了造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图。角尺控制轴9的轴端伸出墙板21上的轴孔22,与墙板21构成枢接关系。推板角尺8的一端与伸露于墙板21外侧的角尺控制轴9的轴端固定,另一端通过销轴10与连接板7的一端铰接,连接板7的另一端由销轴11与推板4的中部铰接,推板4的一端由销轴6与剪压线摆臂1的一个臂端铰接,剪压线摆臂1通过销轴2穿过其上的销轴孔23而设于二墙板21上,推板4的另一端由其上的槽13与凸头螺钉12相配。放线摆臂15通过一对螺钉16旋入其上的螺孔24和旋入墙板21上的螺孔3而实现与墙板21的枢接。本技术的剪压线摆臂1的形状呈门框架,枢接在二墙板21的外侧,其能以销轴2为回转中心作一定距离的摆动,以便其作用于调线装置的调线夹的后部。本技术的放线摆臂15呈倒置的门形,枢接在二墙板21的外侧,其能以螺钉16为摆动中心作一定距离的摆动,以便作用于调线装置的调线夹的前部。本技术剪压线、放线机构由其角尺控制轴9与调线装置的驱动机构构成联动,具体是由固设于角尺控制轴9轴身上的调线装置的剪线控制板2 5来体现。当调线装置的总动力臂27带动驱动机构的定位板26下移时,位于定位板26上部的调线夹随之下移,调线夹的下剪刀19上的台阶28正好对应于本技术的条形侧板18。与此同时,定位板26下部带动剪线控制板25,角尺控制轴9便回转一定角度,使推板角尺8通过连接板7拉动推板4,推板4克服拉簧5的拉力而使其上的槽13对准凸头螺钉12。也正在此时,随着圆机针筒上部凸块推动滚轮17,使放线摆臂15克服拉簧14的拉力而向内摆动,条形侧板18便与台阶28接触并推动下剪刀19后移,使原先闭合的上、下剪刀20、19打开呈开口状态,所需颜色的工作纱线在开口处顺利通过,供针织圆机编织成圈。一经圆机针筒上部凸块脱离滚轮17,进入工作后的并正在放线的调线夹随定位板26上移而复位至起始状态,并继续放线。当要调换另一种颜色的纱线时,则由总动力臂27带动相应的驱动机构的另一块定位板26下移,从而带动位于该定位板26上的调线夹下移。此时,随着圆机针筒的旋转,其上部凸块再次作用于滚轮17,将该下移后的调线夹的上、下剪刀20、19的剪刀口打开放线,使所需调用的另一种颜色的工作纱线供圆机编织成圈。而在打开该下移后的调线夹的剪刀口的同时,也即旋转针筒上部凸块再次作用于滚轮17的同时,由条形侧板18上的凸头螺钉12推动推板4,由推板4推动剪压线摆臂1,由剪压线摆臂1将先前处于放线状态的调线夹上的上、下剪刀20、19的剪刀口关闭,即剪断纱线并且夹持,处等待状态。依次类推,可根据需要而反复调线,并由本技术剪压线、放线机构对调线夹进行剪压线、放线。权利要求1.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它包括角尺控制轴(9)、推板角尺(8)、连接板(7)、推板(4)、剪压线摆臂(1)、凸头螺钉(12)、条形侧板(18)、放线摆臂(15)、滚轮(17)、拉簧(14)、(5),其特征在于角尺控制轴(9)枢设在调线装置的二墙板(21)之间的底部,其二个轴端伸出二墙板(21)的外侧,推板角尺(8)的一端固置于角尺控制轴(9)的其中的一个轴端上,推板角尺(8)的另一端与连接板(7)的一端铰接,连接板(7)的另一端与推板(4)的中部铰接,推板(4)的一端与剪压线摆臂(1)铰接,剪压线摆臂(1)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装置的调线夹后部相对应,推板(4)的另一端与凸头螺钉(12)相对应,凸头螺钉(12)固置于条形侧板(18)上,条形侧板(18)固置于放线摆臂(15)上,放线摆臂(15)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夹前部相对应,滚轮(17)可转动地置于条形侧板(18)的下底部,拉簧(14)、(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放线摆臂(15)和墙板(21)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墙板(21)和推板(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压线、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剪压线摆臂(1)的形状呈门框架,枢接在二墙板(21)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压线、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放线摆臂(15)呈倒置的门形,枢接在二墙板(21)的外侧。专利摘要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特别是用于针织圆机上的调线装置的剪压线、放线机构,它包括角尺控制轴、推板角尺、连接板、推板、剪压线摆臂、凸头螺钉、条形侧板、放线摆臂、滚轮、拉簧。本技术的优点是:不论调线装置的调线夹的多寡,只需一个本技术剪压线、放线机构便可作用于每个调线夹,从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小化了调线装置的整体体积,有效地降低了造价。文档编号D04B15/38GK2345552SQ9822707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钱迓旻, 徐卫东 申请人:常熟市针织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压线、放线机构,它包括角尺控制轴(9)、推板角尺(8)、连接板(7)、推板(4)、剪压线摆臂(1)、凸头螺钉(12)、条形侧板(18)、放线摆臂(15)、滚轮(17)、拉簧(14)、(5),其特征在于角尺控制轴(9)枢设在调线装置的二墙板(21)之间的底部,其二个轴端伸出二墙板(21)的外侧,推板角尺(8)的一端固置于角尺控制轴(9)的其中的一个轴端上,推板角尺(8)的另一端与连接板(7)的一端铰接,连接板(7)的另一端与推板(4)的中部铰接,推板(4)的一端与剪压线摆臂(1)铰接,剪压线摆臂(1)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装置的调线夹后部相对应,推板(4)的另一端与凸头螺钉(12)相对应,凸头螺钉(12)固置于条形侧板(18)上,条形侧板(18)固置于放线摆臂(15)上,放线摆臂(15)于二墙板(21)上,并与调线夹前部相对应,滚轮(17)可转动地置于条形侧板(18)的下底部,拉簧(14)、(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放线摆臂(15)和墙板(21)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墙板(21)和推板(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迓旻徐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针织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