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55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注塑模具本体、型芯组件、第一定模板、开孔、第一支撑组件、容纳腔、顶出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第二定模板,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尺寸一致,且分别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底部两端,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容纳腔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且它们之间焊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一活动柱、第二活动柱向下移动,使第一移动柱与第二移动柱卡入第一活动柱、第二活动柱设有的卡槽内,从而达到了高度可调节的效果,同时起到稳定的作用,避免出现摇晃的问题。

An efficient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injection mold, which consists of an injection mold body, a core component, a certain template, a hole opening, a first support component, a holding chamber, a top out assembly, a second support component, and a second fixed template. The first support component is in the same size as the second support component, and is respectively welded to the injection. The section of the injection mold body is rectangular.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component, and they are welded together.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first cantilever beam and the second cantilever beam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on block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block. The first movable column and the second movable column are moved downward, so that the first movable column and the second moving column are stuck in the groove of the first movable column and the second movable column, thus achieving a highly adjustabl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 stable role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sh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方法,具体是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注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对注塑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以及模具的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高度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工人的身高进行灵活调节,不便于工人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注塑模具高度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工人的身高进行灵活调节,不便于工人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注塑模具本体、型芯组件、第一定模板、开孔、第一支撑组件、容纳腔、顶出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第二定模板,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尺寸一致,且分别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底部两端,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容纳腔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且它们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定模板与第二定模板尺寸一致,且分别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两端,所述的型芯组件固定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顶部,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顶出组件为圆形结构,且底部固定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顶部前侧,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上端设有四个开孔,且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由右齿轮传动机构、滑轮连接机构、活动框架、左齿轮传动机构、左升降调节机构、气缸、右升降调节机构、隔板、滑动机构、移动块组成,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与右升降调节机构尺寸一致,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与右升降调节机构设于隔板下方两端,且与活动框架相接触,所述的气缸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底部,所述的移动块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与气缸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气缸与移动块、左升降调节机构、右升降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的隔板两端水平延伸与活动框架内,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固定设于活动框架顶部,所述的左齿轮传动机构固定设于活动框架内左侧,且与滑轮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的右齿轮传动机构固定设于活动框架内右侧,且与滑动机构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固定设有活动框架与隔板之间,且与左齿轮传动机构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与滑轮连接机构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右齿轮传动机构由第一竖向支撑架、第一直线齿条、第一齿轮组成,所述的第一直线齿条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内壁,所述的第一竖向支撑架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顶部,所述的第一齿轮固定嵌入于第一竖向支撑架下端后表面,且与第一直线齿条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由第二竖向支撑架、第三竖向支撑架、第四竖向支撑架、第五竖向支撑架、第一滑轮、金属连接线、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组成,所述的第二竖向支撑架、第三竖向支撑架、第四竖向支撑架、第五竖向支撑架从右到左依次水平焊接于活动框架顶部,所述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分别嵌入于第二竖向支撑架、第三竖向支撑架、第四竖向支撑架、第五竖向支撑架下端表面,所述的金属连接线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的左齿轮传动机构由弧形齿条、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圆柱销、开口槽、第二齿轮、第二直线齿条组成,所述的第二直线齿条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内壁,所述的第二齿轮固定设于第二直线齿条右侧,且两者之间相啮合,所述的第二摆杆固定设有开口槽的凹槽,且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摆杆通过该圆柱销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前端,且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尺寸一致,且通过该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摆杆右侧固定焊接有弧形齿条,且相配合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由第一悬臂梁、第一活动柱、第一固定柱、第一连接块、第一套环、第一移动柱、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柱固定焊接于隔板底部,所述的第一悬臂梁固定设于第一固定柱下端表面,且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悬臂梁一端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于移动块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悬臂梁焊接在一起,且一端与第一活动柱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移动柱固定嵌入于活动框架内,且与第一活动柱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一移动柱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弹簧,且两者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套环固定套合于第一移动柱表面,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固定设于活动框架下方,且与第一活动柱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的右升降调节机构由第二悬臂梁、第二活动柱、第二固定柱、第二连接块、第二套环、第二移动柱、第二弹簧、第二固定块组成,所述的第二固定柱固定焊接于隔板底部,所述的第二悬臂梁固定设于第二固定柱下端表面,且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悬臂梁一端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于移动块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块与第二悬臂梁焊接在一起,且一端与第二活动柱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移动柱固定嵌入于活动框架内,且与第二活动柱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二移动柱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二弹簧,且两者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套环固定套合于第二移动柱表面,所述的第二固定块固定设于活动框架下方,且与第二活动柱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机构由第三直线齿条、第四直线齿条、导杆组成,所述的第三直线齿条与第四直线齿条尺寸一致,且分别设于导杆两端,所述的第三直线齿条与第四直线齿条内壁固定设有滑板,所述的导杆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与隔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齿条与第三直线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四直线齿条相啮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当注塑模具需要调节高度时,首先拉动第一移动柱与第二移动柱,第一移动柱与第二移动柱通过第一套环、第一弹簧、第二套环、第二弹簧的相互配合带动第一移动柱与第二移动柱离开第一活动柱、第二活动柱底部的卡槽,同时气缸开始工作,气缸带动移动块开始向上移动,移动块带动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的一端向上移动,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通过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使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的另一端开始向上移动,第一悬臂梁、第二悬臂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一活动柱、第二活动柱向下移动,使第一移动柱与第二移动柱卡入第一活动柱、第二活动柱设有的卡槽内,从而达到了高度可调节的效果,同时起到稳定的作用,避免出现摇晃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本体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本体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本体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注塑模具本体-1、型芯组件-2、第一定模板-3、开孔-4、第一支撑组件-5、容纳腔-6、顶出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8、第二定模板-9、右齿轮传动机构-101、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框架-103、左齿轮传动机构-104、左升降调节机构-105、气缸-106、右升降调节机构-107、隔板-108、滑动机构-109、移动块-110、第一竖向支撑架-1011、第一直线齿条-1012、第一齿轮-1013、第二竖向支撑架-1021、第三竖向支撑架-1022、第四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注塑模具本体(1)、型芯组件(2)、第一定模板(3)、开孔(4)、第一支撑组件(5)、容纳腔(6)、顶出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8)、第二定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5)与第二支撑组件(8)尺寸一致,且分别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1)底部两端,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容纳腔(6)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组件(5)与第二支撑组件(8)之间,且它们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定模板(3)与第二定模板(9)尺寸一致,且分别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1)两端,所述的型芯组件(2)固定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1)顶部,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顶出组件(7)为圆形结构,且底部固定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1)顶部前侧,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上端设有四个开孔(4),且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由右齿轮传动机构(101)、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框架(103)、左齿轮传动机构(104)、左升降调节机构(105)、气缸(106)、右升降调节机构(107)、隔板(108)、滑动机构(109)、移动块(110)组成;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105)与右升降调节机构(107)尺寸一致,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105)与右升降调节机构(107)设于隔板(108)下方两端,且与活动框架(103)相接触,所述的气缸(106)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3)底部,所述的移动块(11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与气缸(106)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气缸(106)与移动块(110)、左升降调节机构(105)、右升降调节机构(107)活动连接,所述的隔板(108)两端水平延伸与活动框架(103)内,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102)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顶部,所述的左齿轮传动机构(104)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内左侧,且与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连接,所述的右齿轮传动机构(101)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内右侧,且与滑动机构(109)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109)固定设有活动框架(103)与隔板(108)之间,且与左齿轮传动机构(104)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109)与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注塑模具本体(1)、型芯组件(2)、第一定模板(3)、开孔(4)、第一支撑组件(5)、容纳腔(6)、顶出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8)、第二定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5)与第二支撑组件(8)尺寸一致,且分别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1)底部两端,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容纳腔(6)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组件(5)与第二支撑组件(8)之间,且它们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定模板(3)与第二定模板(9)尺寸一致,且分别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1)两端,所述的型芯组件(2)固定焊接于注塑模具本体(1)顶部,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顶出组件(7)为圆形结构,且底部固定嵌入于注塑模具本体(1)顶部前侧,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上端设有四个开孔(4),且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注塑模具本体(1)由右齿轮传动机构(101)、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框架(103)、左齿轮传动机构(104)、左升降调节机构(105)、气缸(106)、右升降调节机构(107)、隔板(108)、滑动机构(109)、移动块(110)组成;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105)与右升降调节机构(107)尺寸一致,所述的左升降调节机构(105)与右升降调节机构(107)设于隔板(108)下方两端,且与活动框架(103)相接触,所述的气缸(106)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3)底部,所述的移动块(11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与气缸(106)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气缸(106)与移动块(110)、左升降调节机构(105)、右升降调节机构(107)活动连接,所述的隔板(108)两端水平延伸与活动框架(103)内,且两者之间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102)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顶部,所述的左齿轮传动机构(104)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内左侧,且与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连接,所述的右齿轮传动机构(101)固定设于活动框架(103)内右侧,且与滑动机构(109)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109)固定设有活动框架(103)与隔板(108)之间,且与左齿轮传动机构(104)紧密连接,所述的滑动机构(109)与滑轮连接机构(102)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齿轮传动机构(101)由第一竖向支撑架(1011)、第一直线齿条(1012)、第一齿轮(1013)组成,所述的第一直线齿条(1012)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3)内壁,所述的第一竖向支撑架(1011)固定焊接于活动框架(103)顶部,所述的第一齿轮(1013)固定嵌入于第一竖向支撑架(1011)下端后表面,且与第一直线齿条(1012)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102)由第二竖向支撑架(1021)、第三竖向支撑架(1022)、第四竖向支撑架(1023)、第五竖向支撑架(1024)、第一滑轮(1025)、金属连接线(1026)、第二滑轮(1027)、第三滑轮(1028)、第四滑轮(1029)组成,所述的第二竖向支撑架(1021)、第三竖向支撑架(1022)、第四竖向支撑架(1023)、第五竖向支撑架(1024)从右到左依次水平焊接于活动框架(103)顶部,所述的第一滑轮(1025)、第二滑轮(1027)、第三滑轮(1028)、第四滑轮(1029)分别嵌入于第二竖向支撑架(1021)、第三竖向支撑架(1022)、第四竖向支撑架(1023)、第五竖向支撑架(1024)下端表面,所述的金属连接线(1026)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轮(1025)、第二滑轮(1027)、第三滑轮(1028)、第四滑轮(1029)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齿轮传动机构(104)由弧形齿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柴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