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519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针织机构造,它包括有针筒、织针、沉片帽及沉片,该针筒上设有数个沉片槽,该织针配置于针筒与沉片间,该织针可受针轨驱动作上升、下降的动作,该沉片帽配置于沉片上,其内具有相通的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该沉片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配合,利用针筒本身的旋转,使沉片可作周期性前进、后的动作,该沉片帽上组装有一轨道模块,该第二轨道设置于轨道模块上,该轨道模块为一可更换式的模块,具有一机多用功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构造,尤其是指一种可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具有一机多用功能的针织机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图3及图4所示,公知的“正包毛巾布”是利用圆编针织机以沉片10a及织针20a分别针织毛圈纱31a及底纱32a,来形成毛圈纱31a、底纱32a、毛圈纱31a的依序排列层次的毛巾布。如图1所示,正包毛巾布也由于毛圈纱31a位于最底部,容易形成掉毛,对织物长期使用来说,有较易损坏、不耐用的现象,因此企业界则开始研究如何让毛巾布较耐用,才有所谓“反包毛巾布”的出现。“反包毛巾布”同样是利用沉片10a及织针20a分别针织毛圈纱31a及底纱32a,来形成毛圈纱31a、毛圈纱31a、底纱32a的依序排列层次的毛巾布。如图2所示,该反包毛巾布会形成底纱32a位于最底部,较不易掉毛确实能提供织物的耐用性。图3所示,沉片10a是置于针筒40a上方,而针筒40a外围面织针槽上设有可上升、下降的织针20a,该织针20a与沉片10a靠轨道导引进行周期性交叉针织作业。沉片10a顶端前面为片鼻11a,关于片鼻11a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12a,可用以容纳底纱32a,该片鼻槽12a底端为一倾斜面13a,当沉片10a置于针筒40a的沉片槽上时,该沉片10a与轨道配合,利用针筒40a本身的旋转,使沉片10a作周期性前进、后退的动作。由于沉片片鼻槽12a设有一倾斜面13a,使织针20a钩拉毛圈纱31a下降至沉片鼻槽12a处与底纱32a进行针织作业时,能利用此倾斜面13a,将底纱32a适当推抵至较靠近织针20a位置(如图4所示),以针织形成底纱32a位在最底部的“反包毛巾布”如图5所示,一般用于双面毛巾布的针织结构,其沉片50a顶端前面为片鼻51a,并在片鼻51a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52a,可用以容纳底纱32a,该片鼻槽52a下方设有一喂纱槽53a,可用以容纳外纱33a,使沉片50a作周期性前进、后退动作,相对的织针20a也因与轨道和配合,利用针筒的旋转,使织针20a作周期性上升、下降的动作,而以毛圈纱31a、底纱32a及外纱33a构成双面毛巾布。但是,上述公知的针织结构,其用以与沉片10a配合的轨道是呈固定型式,若欲编织双面毛巾布及反包毛巾布,则需分别制作适用于编织双面毛巾布及反包毛巾布的整个轨道,且其彼此之间不具通用性,使用上较不方便,制作成本较高。于是,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针织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针筒、织针、沉片帽及沉片所组成的织针结构改良,由于其模块为一可更换的模块,因此本技术具有可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的一机多功能的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针筒、织针、沉片帽及沉片,该针筒上设有数个沉片槽,该织针配置于针筒与沉片间,该织针可受针轨驱动作上升、下降的动作,该沉片帽是配置于沉片上,其内具有相通的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该沉片顶端前面为片鼻,该片鼻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该片鼻槽底端为一倾斜面,并于片鼻槽下方设有一喂纱槽,该沉片是与第一及第二轨道配合,利用针筒本身的旋转,使沉片可作周期性前进、后退的动作,该第一轨道中具有一可将沉片推出的坡度,可配合倾斜面,该沉片帽上组装有一轨道模块,该第二轨道是设置于轨道模块上,该轨道模块为一可更换式的模块,可适用于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或正包毛巾布。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它将轨道模块以可更换式组装于沉片帽上,可弹性选择不同的轨道模块组装于沉片帽上,以提供不同型式的第二轨道,若欲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不需分别制作适用于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的整个轨道,仅需要更换具有不同第二轨道的轨道模块即可,故沉片帽其它部分的构件可具通用性,使用上较为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图1为公知正包毛巾布毛圈组织的示意图。图2为公知反包毛巾布毛圈组织的示意图。图3为公知沉片与织针组装的示意图。图4为公知沉片与织针进行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的动作图。图5为另一种公知沉片与织针进行双面毛巾布针织作业的动作图。图6为本技术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结构立体图。图6A为本技术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结构沉片的立体图。图6B为本技术双面反包毛巾布针织结构沉片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结构针轨的前视图。图8为本技术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结构针轨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双面反包、正包毛巾布针织结构的前视图。图10为本技术沉片与织针进行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过程动作图(一)。图11为本技术沉片与织针进行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过程动作图(二)。图12为本技术沉片与织针进行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过程动作图(三)。图13为本技术沉片与织针进行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过程动作图(四)。图14为本技术沉片与织针进行单面反包毛巾布针织作业过程动作图(五)。现在结构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6及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织机构造,尤其是指一种可用以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的针织结构,包括给纱器10、针筒20、沉片30、织针40及沉片帽50,其中的给纱器10是以数组配置于圆编机(图略),该给纱器10是位于针筒20上方,其上各具有三个穿纱孔11、12、13,可分别用以穿设底纱14、外纱15及毛圈纱16,当欲编织单面毛巾布时需将外纱15拿掉。针筒20上设有数个沉片槽21,那些沉片槽21可用以容纳沉片30及毛圈纱16,该针筒20可被适当的机构(图略)驱动旋转。数个沉片30是各配置于沉片槽21中,它可为单片式设计或是为双片式设计,单片式设计沉片30(如图6A),它是用于编织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其顶端前面为片鼻31,并在片鼻31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32,可用以容纳底纱14,该片鼻槽32底端为一倾斜面33。双片式设计的沉片30(如图6B),它是用于编织双面反包毛巾布,其顶端前面为片鼻31,并于片鼻31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32,可用以容纳底纱14,该片鼻槽32底端为一倾斜面33,并于片鼻槽32下方设有一喂纱槽34,可用以容纳外纱15。织针40是配置于针筒20与沉片30间,该织针40具有一第一凸部41及第二凸部42,该两凸部41、42受该针筒的针轨22驱动,可作上升、下降的动作,以便织针40至给纱器10吃纱。沉片帽50是配置于沉片30上,其内具有数个不同形状的山角51及52,且山角51、52内具有相通的一第一轨道53及一第二轨道54,该第一轨道53及第二轨道54上方设有一第三轨道58,那些轨道53、54及58可用以驱动沉片30推出纱,该沉片30与轨道配合,利用针筒20本身的旋转,使沉片30可作周期性前进、后退的动作。该第一轨道53中具有一可将沉片30推出的坡度55,为配合针路,顺利形成反包效果。沉片帽50上组装有一轨道模块56或57(如图9所示),第二轨道54即设置于该轨道模块56或57上,该轨道模块56或57为一可更换式的模块,可依据编织双面反包、单面反包及正包毛巾布的不同用途而更换不同的轨道模块56或57。如图7所示,该轨道模块56是适用于编织单面反包毛巾布,其第二轨道54呈先后退再推出的型式,可推动沉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筒、织针、沉片帽及沉片;该针筒可旋转,其上设有数个沉片槽;该沉片分别配置于所述的沉片槽中,其顶端前面为片鼻,该片鼻下方朝内形成一片鼻槽,该片鼻槽底端为一倾斜面;该织针配置于针筒与沉片间,并与所述针筒上的针轨配合动作;该沉片帽配置于所述沉片上,其内具有相通的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还组装有一轨道模块,该第一轨道中具有一可将沉片推出的坡度与所述的倾斜面配合,该第二轨道设置于该轨道模块上,该轨道模块为一可更换式的模块,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与所述沉片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紫彬
申请(专利权)人: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