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77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2:58
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该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包括正规针及移圈针。正规针可水平移动的设置于机台针盘上,移圈针可垂直移动的设置于针筒上,正规针的针脚配合于对应的第一轨道内,移圈针的针脚配合于对应的第二轨道内,第二轨道内设置有两段式的移圈段,可导引移圈针预先上升一小段,使正规针的一端些微的插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将移圈针推至上方,进行移圈的动作。由此,可避免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密度织物利用移圈针移动纱环的移圈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圆织机主要编织部分的机构包括有多个上织针及多个下织针,上织针可水平移动的设置于机台针盘上,下织针可垂直移动的设置于针筒上,使上织针及下织针借以分别产生内、外及上、下位移,以便进行出针、收针的动作,钩纱后而编织吐纱,反复此动作而达成编织的功能。
[0003]高密度织物已有应用移圈装置移动纱环,用以生成开孔织物。簧片式(弹簧片匣式)单圈移圈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移圈针,在针杆的侧面具有一移圈簧片,下端固定在针杆上,上端针尖紧贴在针杆上,可撑开纱环,让对应织针(正规针)插入移圈簧片及纱环内,当移圈针下降时,移圈簧片的上端针尖被对应针钩撑开,纱环即落入对应针钩上,完成一次单针移圈。
[0004]然而现有的移圈装置,若应用于高密度织物时,由于纱环较小,且当纱环套在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外时,移圈簧片会被纱环套住压扁,使得对应织针(正规针)插入移圈簧片内的动作较为困难,因此经常会有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导致移圈的动作失败,进而造成织物的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可避免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包括机台针盘、针筒、正规针、移圈针、针盘山角及针筒山角。该机台针盘与该针筒相互垂直设置;该正规针设置于该机台针盘上且能水平移动,该正规针包含一第一针杆、一第一针钩及一第一针舌,该第一针钩设置于该第一针杆的前端,该第一针舌枢设于该第一针杆上靠近该第一针钩的位置,该第一针杆上凸设一第一针脚;该移圈针设置于该针筒上且能垂直移动,该移圈针包含一第二针杆、一第二针钩、一第二针舌及一移圈簧片,该第二针钩设置于该第二针杆的上端,该第二针舌枢设于该第二针杆上靠近该第二针钩的位置,该移圈簧片设置于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下端固定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上端为活动端,且紧贴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第二针杆上凸设一第二针脚;该针盘山角设置于该机台针盘的上方,该针盘山角上设有第一轨道,该正规针的第一针脚配合于该第一轨道内;该针筒山角设置于该针筒的外侧,该针筒山角上设有第二轨道,该移圈针的第二针脚配合于该第二轨道内,该第二轨道内具有一移圈段,该移圈段能导引该移圈针向上移动进行移圈动作,该移圈段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一段的下游位置,且该第二段高于该第一段;其中该移圈段的第一段能导引该移圈针预先上升一段,使该正规针的一端的第一针钩局部预
先插入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以该移圈段的第二段导引该移圈针上升,使该移圈针推至上方进行移圈的动作。
[0007]优选地,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呈水平状,且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二轨道内的上端处。
[0008]优选地,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之间具有一倾斜段,该倾斜段连接于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之间,该倾斜段由该第一段往该第二段的方向递升。
[0009]优选地,该第二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段的长度。
[0010]优选地,该移圈段设置于一上升段及一下降段之间,该上升段及该下降段皆呈倾斜状,该上升段朝向靠近该移圈段的方向递升,该下降段朝向远离该移圈段的方向递降,该第一段远离该第二段的一端连接于该上升段,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连接于该下降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将该正规针及该移圈针置于一预定位置,预备进行移圈动作;而后推动该正规针向前移动,使第一纱环拨开该第一针舌,准备移取第二纱环;接着使该第一纱环停留在该第一针钩内,并使该正规针向前移动,使该正规针位于准备位置;而后使该移圈针上升,先以该移圈段的第一段导引该移圈针预先上升一段,使该正规针的第一针钩预先插入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以该移圈段的第二段导引该移圈针继续上升,使该移圈针移动至移圈位置,并使该第二纱环滑落在该移圈针上被该移圈簧片撑开,且该正规针向前伸入该移圈簧片和该第二纱环内;接着该正规针接取该第二纱环,该移圈针开始下降复位;以及该正规针接取该第二纱环后,与该第一纱环同时进入该第一针钩内,完成移圈动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针筒山角的第二轨道内设置有两段式的移圈段,能以移圈段的第一段导引移圈针预先上升一段,使正规针的第一针钩预先插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此时待移圈的第二纱环还未紧套在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外,因此移圈簧片不会被第二纱环压扁,使得后续正规针插入移圈簧片内的动作较为容易,不会发生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使得移圈成功的机率大幅提升。
[0013]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圈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针盘山角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针筒山角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一)。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二)。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三)。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四)。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五)。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六)。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七)。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移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八)。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移圈针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第一实施例][0027]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该移圈装置应用于高密度织物,该移圈装置包括正规针1、移圈针2、机台针盘3及针筒4,通常圆织机主要编织部分的机构包括有多个正规针1及多个移圈针2,图示中仅公开一正规针1及一移圈针2。该机台针盘3与针筒4相互垂直设置。该正规针1设置于机台针盘3上,亦即该机台针盘3上设有多个针盘针槽(图略),该正规针1设置于对应的针盘针槽内,且能水平移动。该移圈针2设置于针筒4上,亦即该针筒4上设有多个针筒针槽(图略),该移圈针2设置于对应的针筒针槽内,且能垂直移动。由于上述圆织机主要编织部分的机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予以赘述。
[0028]该正规针1可为上织针,该正规针1包含一第一针杆11、一第一针钩12及一第一针舌13。第一针钩12设置于第一针杆11的前端,该第一针舌13枢设于第一针杆11上靠近第一针钩12的位置。该第一针杆11上凸设一第一针脚14。
[0029]该移圈针2可为下织针,该移圈针2包含一第二针杆21、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针盘;针筒,该机台针盘与该针筒相互垂直设置;正规针,该正规针设置于该机台针盘上且能水平移动,该正规针包含一第一针杆、一第一针钩及一第一针舌,该第一针钩设置于该第一针杆的前端,该第一针舌枢设于该第一针杆上靠近该第一针钩的位置,该第一针杆上凸设一第一针脚;移圈针,该移圈针设置于该针筒上且能垂直移动,该移圈针包含一第二针杆、一第二针钩、一第二针舌及一移圈簧片,该第二针钩设置于该第二针杆的上端,该第二针舌枢设于该第二针杆上靠近该第二针钩的位置,该移圈簧片设置于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下端固定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上端为活动端,且紧贴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第二针杆上凸设一第二针脚;针盘山角,该针盘山角设置于该机台针盘的上方,该针盘山角上设有第一轨道,该正规针的第一针脚配合于该第一轨道内;以及针筒山角,该针筒山角设置于该针筒的外侧,该针筒山角上设有第二轨道,该移圈针的第二针脚配合于该第二轨道内,该第二轨道内具有一移圈段,该移圈段能导引该移圈针向上移动进行移圈动作,该移圈段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一段的下游位置,且该第二段高于该第一段;其中该移圈段的第一段能导引该移圈针预先上升一段,使该正规针的一端的第一针钩预先插入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以该移圈段的第二段导引该移圈针上升,使该移圈针推至上方进行移圈的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呈水平状,且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二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紫彬叶峰富
申请(专利权)人: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