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899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其为大黄蜂跑车造型,包括车尾、车身及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设有跑车驱动牙箱及变形驱动牙箱,所述车身与车头相连,下侧为机器人构造,上侧为跑车构造,所述机器人构造包括腿部、脚部、身体部、臂部、手部及头部,所述脚部与车尾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腿部与脚部相铰接,所述身体部与腿部相铰接,所述臂部与身体部相铰接,所述跑车构造包括车头盖、车身盖、左侧盖、右侧盖、左前轮及右前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跑车仿真及电动变形,在跑车模式和机器人模式之间随意转换,而且增加了红外收发装置,实现电动对战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形玩具车,特别涉及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变形玩具车,结构简单,可玩性不强,而且不能实现电动变形。另外,其变形结构也较为复杂,往往导致需要改变玩具车原本的构造,使得不能进行百分百的跑车造型仿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实现跑车仿真及电动变形,而且增加了红外收发装置,实现电动对战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其为大黄蜂跑车造型,包括车尾、车身及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设有跑车驱动牙箱及变形驱动牙箱,所述跑车驱动牙箱位于车尾后端左、右后轮的中间部位,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形成的第一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左后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组形成的第二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右后轮相连接,所述变形驱动牙箱位于车尾前端中间部位,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组,所述车尾前端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该万向轮与车尾后端的左、右后轮呈三角形分布,所述车尾还设有IC电路板、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及扬声装置;所述车身与车头相连,下侧为机器人构造,上侧为跑车构造,所述机器人构造包括腿部、脚部、身体部、臂部、手部及头部,所述脚部与车尾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腿部与脚部相铰接,所述身体部与腿部相铰接,所述臂部与身体部相铰接,所述跑车构造包括车头盖、车身盖、左侧盖、右侧盖、左前轮及右前轮,所述车头盖包括左、中、右车头盖及车头盖底板,所述中车头盖与左、右车头盖铰接,且所述机器人构造的头部位于中车头盖下侧,所述车头盖底板与中车头盖对应的部位设有容置所述机器人构造头部的空间,所述车身盖与中车头盖相连接,所述左、右侧盖与机器人构造的左、右手部相铰接,所述左、右前轮设于左、右侧盖上,所述车头盖底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容置所述左、右前轮的空间;另外,所述机器人构造的身体部后侧设有支撑连杆,该支撑连杆的下端与车尾相铰接,上端与车头盖底板相铰接,且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中部设有变形齿轮,该变形齿轮与变形驱动牙箱的输出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机器人构造的手部设有卡接插槽,该卡接插槽可拆卸式装有武器或盾牌。进一步,所述发光装置为设于车尾的若干个指示灯,该些指示灯与IC电路板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扬声装置为设于车尾的扬声器,该扬声器与IC电路板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车头设有红外收发装置,该红外收发装置包括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灯,分别设于左、右车头盖与车头盖底板之间。进一步,所述车尾前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变形驱动牙箱固定在该固定架上,所述支撑连杆与该固定架相铰接。本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工作原理如下:汽车模式:产品呈现汽车模式,喇叭有汽车发动机轰鸣声,车尾的跑车驱动牙箱,由独立的第一、第二电机带动,能够单独驱动,遥控器按前进,第一、第二电机同向转动,通过第一、第二齿轮组带动轮子同时向前,反之就同时反向转动完成后退功能;前进加转向时,转向的那边对应的第一或第二电机反方向转动来协助完成转弯功能;单独打转向,第一、第二反方向转动,能实现原地正反向旋转功能。(车底中间部位配有万向轮,支撑车子前部分重力)。二.机器人模式:产品万向轮上端有个变形驱动牙箱,由第三电机驱动,另外还有离合装置保护牙轮,遥控器按下变形按键,发出变形指令,车上接收板收到信号并解码,输出变形功能驱动变形驱动牙箱的第三电机带动第三齿轮组,再连动连杆使得自动变形成为机器人模式,过程中,扬声器发出机器人变身的机械声,变为机器人模式时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可以人工进行进一步完善装配,配有可以拆装的武器和盾牌。跟汽车模式一样具有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左右转圈功能。机器人模式按住变形开关产品会自动变为汽车模式。高配机器人增加机器人之间对打模式:(1)当进攻者走在被攻击者正前方,正对被攻击者,按下遥控器发炮按键,产品在前灯旁边的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光信号,给被攻击者的前灯旁的接收头一个红外信号,通过电路板解码,信号为被对方打中。(2)产品设有4个生命灯(即车尾发光装置的若干指示灯),被打中一次生命灯熄灭一盏,中4次为生命终止,5秒后自动复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模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进一步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器人模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进一步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进一步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车尾1;车身2;车头3;跑车驱动牙箱4;变形驱动牙箱5;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组7;第二电机8;第二齿轮组9;第三电机10;第三齿轮组11;万向轮12;IC电路板13;电源装置14;发光装置15;腿部16;脚部17;身体部18;臂部19;手部20;头部21;车头盖22;车身盖23;左侧盖24;右侧盖25;车头盖底板26;支撑连杆27;变形齿轮28;红外接收管29;红外发射灯30;固定架31。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4,本技术所提供的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其为大黄蜂跑车造型,包括车尾1、车身2及车头3;所述车尾1设有跑车驱动牙箱4及变形驱动牙箱5,所述跑车驱动牙箱4位于车尾1后端左、右后轮的中间部位,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组7、第二电机8、第二齿轮组9,所述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组7形成的第一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左后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第二齿轮组9形成的第二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右后轮相连接,所述变形驱动牙箱5位于车尾前端中间部位,包括第三电机10、第三齿轮组11,所述车尾1前端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12,该万向轮12与车尾1后端的左、右后轮呈三角形分布,所述车尾1还设有IC电路板13、电源装置14、发光装置15及扬声装置;所述车身2与车头3相连,下侧为机器人构造,上侧为跑车构造,所述机器人构造包括腿部16、脚部17、身体部18、臂部19、手部20及头部21,所述脚部17与车尾1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腿部16与脚部17相铰接,所述身体部18与腿部16相铰接,所述臂部19与身体部18相铰接,所述跑车构造包括车头盖22、车身盖23、左侧盖24、右侧盖25、左前轮及右前轮,所述车头盖22包括左、中、右车头盖及车头盖底板26,所述中车头盖与左、右车头盖铰接,且所述机器人构造的头部21位于中车头盖下侧,所述车头盖底板26与中车头盖对应的部位设有容置所述机器人构造头部21的空间,所述车身盖23与中车头盖相连接,所述左、右侧盖24、25与机器人构造的左、右手部相铰接,所述左、右前轮设于左、右侧盖24、25上,所述车头盖底板26的左右两侧设有容置所述左、右前轮的空间;另外,所述机器人构造的身体部18后侧设有支撑连杆27,该支撑连杆27的下端与车尾1相铰接,上端与车头盖底板26相铰接,且所述支撑连杆27的下端中部设有变形齿轮28,该变形齿轮28与变形驱动牙箱5的输出端相连接。具体地,所述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其为大黄蜂跑车造型,包括车尾、车身及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设有跑车驱动牙箱及变形驱动牙箱,所述跑车驱动牙箱位于车尾后端左、右后轮的中间部位,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形成的第一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左后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组形成的第二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右后轮相连接,所述变形驱动牙箱位于车尾前端中间部位,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组,所述车尾前端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该万向轮与车尾后端的左、右后轮呈三角形分布,所述车尾还设有IC电路板、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及扬声装置;所述车身与车头相连,下侧为机器人构造,上侧为跑车构造,所述机器人构造包括腿部、脚部、身体部、臂部、手部及头部,所述脚部与车尾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腿部与脚部相铰接,所述身体部与腿部相铰接,所述臂部与身体部相铰接,所述跑车构造包括车头盖、车身盖、左侧盖、右侧盖、左前轮及右前轮,所述车头盖包括左、中、右车头盖及车头盖底板,所述中车头盖与左、右车头盖铰接,且所述机器人构造的头部位于中车头盖下侧,所述车头盖底板与中车头盖对应的部位设有容置所述机器人构造头部的空间,所述车身盖与中车头盖相连接,所述左、右侧盖与机器人构造的左、右手部相铰接,所述左、右前轮设于左、右侧盖上,所述车头盖底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容置所述左、右前轮的空间;另外,所述机器人构造的身体部后侧设有支撑连杆,该支撑连杆的下端与车尾相铰接,上端与车头盖底板相铰接,且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中部设有变形齿轮,该变形齿轮与变形驱动牙箱的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蜂跑车电动变形机器人玩具,其为大黄蜂跑车造型,包
括车尾、车身及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设有跑车驱动牙箱及变形
驱动牙箱,所述跑车驱动牙箱位于车尾后端左、右后轮的中间部位,包
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电机、第
一齿轮组形成的第一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左后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
第二齿轮组形成的第二驱动部,其输出端与右后轮相连接,所述变形驱
动牙箱位于车尾前端中间部位,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组,所述车尾
前端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该万向轮与车尾后端的左、右后轮呈三角形
分布,所述车尾还设有IC电路板、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及扬声装置;
所述车身与车头相连,下侧为机器人构造,上侧为跑车构造,所述机器
人构造包括腿部、脚部、身体部、臂部、手部及头部,所述脚部与车尾
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腿部与脚部相铰接,所述身体部与腿部相铰接,
所述臂部与身体部相铰接,所述跑车构造包括车头盖、车身盖、左侧盖、
右侧盖、左前轮及右前轮,所述车头盖包括左、中、右车头盖及车头盖
底板,所述中车头盖与左、右车头盖铰接,且所述机器人构造的头部位
于中车头盖下侧,所述车头盖底板与中车头盖对应的部位设有容置所述
机器人构造头部的空间,所述车身盖与中车头盖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