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及曲面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45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亮膜及曲面显示器,曲面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和增亮膜,增亮膜包括基材和位于基材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增亮膜的第一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正常显示区域,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弯折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亮膜不同区域上设计不同角度的微结构来匹配弯折的液晶面板,使得光尽量垂直入射弯折后的液晶面板,达到可以不弯折背光模组的情况下实现曲面显示,同时改善进曲面显示发光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膜及曲面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曲面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增亮膜及曲面显示器。
技术介绍
由于曲面显示器可以显示出环绕立体画面效果,比传统的平面显示器更佳的显示效果,曲面显示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目前,使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曲面屏时,一般都是将背光模组20和液晶显示面板10同时进行弯折,如图1所示,进而实现曲面显示的效果。现有设计中存在如下缺点:背光模组弯折后,各光学膜片受到影响,导致发光不均匀;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同时弯折,精度不好控制,增加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亮膜及曲面显示器,可有效解决改善曲面显示器中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弯折后发光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和位于基材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二微结构为直角棱镜。进一步,第二微结构呈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微结构为三棱镜。进一步,所述三棱镜为等边三棱镜或者等腰三棱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器,包括上述增亮膜以及液晶面板,增亮膜的第一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正常显示区域,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弯折区域。进一步,所述增亮膜的直角棱镜靠近基材的锐角为β,满足tanβ=n2×sinθ/(n1-n2×cosθ)且β<arcsin(n1/n2),其中n1为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2为空气折射率,其中n1>n2,θ为当液晶面板弯折时所对应的弧心角的二分之一。进一步,所述直角棱镜的锐角β由基材外侧向内侧依次增大。进一步,每个直角棱镜的与基材垂直的一条直角边的高度相同,直角棱镜与基材平行的直角边宽度不同。进一步,所述每个直角棱镜的与基材垂直的一条直角边的高度不同,直角棱镜与基材平行的直角边宽度相同。进一步,命名上述任意一种增亮膜为第一增亮膜,所述曲面显示器还包括第二增亮膜,所述第二增亮膜上具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三微结构为三棱镜。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增亮膜不同区域上设计不同角度的微结构来匹配弯折的液晶面板,使得光尽量垂直入射弯折后的液晶面板,达到可以不弯折背光模组的情况下实现曲面显示,同时改善进曲面显示发光不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曲面显示器简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结构示意图,增亮膜包括基材100和位于基材100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01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02。当增亮膜用于曲面显示器时,增亮膜的第一微结构101对应液晶面板10的正常显示区域,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102对应液晶面板10的弯折区域。所述第一微结构101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为等边三棱镜或者等腰三棱镜,第一微结构101的底边位于基材100上,两个相同的底角位于靠近基材,即第一微结构100的中心线垂直于基材100。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02呈对称设置或者呈不对成设置,所述第二微结构102为直角棱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增亮膜、光源、反射片和扩散片,增亮膜的第一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正常显示区域,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弯折区域。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或者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为: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光源、位于光源上方的扩散片和位于扩散片上的增亮膜;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为: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板、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光源、位于导光板上的扩散片和位于扩散板上的增亮膜。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直角棱镜具有两个锐角,其中,第二微结构102的直角位于基材100上,第二微结构102的一个锐角β位于基材100且靠近基材端部,由折射定律n1*sinα=n2*sinγ,且由图2可知γ=α+Θ,β=α,则容易得到直角棱镜的锐角β满足tanβ=n2×sinθ/(n1-n2×cosθ)且β<arcsin(n1/n2)。其中α为入射角,γ为折射角,n1为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2为空气折射率,其中n1>n2,θ为当液晶面板弯折时所对应的弧心角的二分之一。可见,直角棱镜102的锐角β随着液晶面板弯折弧心角的变化而变化,也即直角棱镜102的锐角β由基材100外侧向内侧逐渐增大,直角棱镜102的锐角β的变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光尽量垂直入射弯折后的液晶面板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增亮膜包括基材100和位于基材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01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021。所述第二微结构1021为直角棱镜,直角棱镜靠近基材100的锐角为β,且满足tanβ=n2×sinθ/(n1-n2×cosθ)且β<arcsin(n1/n2),n1为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2为空气折射率,其中n1>n2,θ为当液晶面板弯折时所对应的弧心角的二分之一。锐角β由基材外侧向内侧依次为β1、β2、β3…βn,其中应满足β1<β2<β3…<βn。在设计时可以使每个直角棱镜1021与基材100平行的一条直角边宽度相同,与基材100垂直的一条直角边高度不同。增亮膜左右两端的直角棱镜1021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图4为本专利技术增亮膜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增亮膜包括基材100和位于基材100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01和位于基材100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022。所述第二微结构1022为直角棱镜,直角棱镜1022靠近基材100的锐角为β,且满足tanβ=n2×sinθ/(n1-n2×cosθ)且β<arcsin(n1/n2),n1为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2为空气折射率,其中n1>n2,θ为当液晶面板弯折时所对应的弧心角的二分之一。锐角β由基材100外侧向内侧依次为β1、β2、β3…βn,其中应满足β1<β2<β3…<βn。在设计时可以使每个直角棱镜1022的与基材100垂直的一条直角边的高度相同,直角棱镜1022与基材100平行的直角边宽度不同。增亮膜左右两端的直角棱镜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曲面显示器还可以采用双层增亮膜设计,命名上述增亮膜为第一增亮膜,本专利技术曲面显示器还可以包括一第二增亮膜,第二增亮膜位于第一增亮膜的下方,该第二增亮膜上具有多个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三微结构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为等边三棱镜或者等腰三棱镜。同样,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或者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为: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光源、位于光源上方的扩散片、位于扩散片上的第二增亮膜和位于第二增亮膜上方的第一增亮膜;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为: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板、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光源、位于导光板上的扩散片、位于扩散板上的第二增亮膜和位于第二增亮膜上方的第一增亮膜。本专利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位于基材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位于基材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和位于基材两端的多个第二微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为直角棱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呈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为三棱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镜为等边三棱镜或者等腰三棱镜。6.一种曲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种增亮膜及液晶面板,增亮膜的第一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正常显示区域,增亮膜的第二微结构对应液晶面板的弯折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的直角棱镜靠近基材端部的锐角为β,满足:tanβ=n2×sinθ/(n1-n2×cosθ)β<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