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19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修井作业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前者包括接油板、油管桥和两个沿前后向呈间隔分布的油污罐,在两个油污罐之间设有能放置油管的油管桥,油管桥包括至少两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管桥本体包括复合梁和液压支腿,复合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均设有能通过液压控制调节长度的液压支腿;后者包括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放置在井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污罐和接油板可实现油管内外油污的全方位回收,防止油污对作业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在复合梁的下方增设两根液压支腿,可对复合梁的高度、水平度和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油管桥具有油管存放、运送和自动排放的作用。

Anti pollution device for workover worksite and its us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ell repair work device, which is a well site pollution prevention device for well workover and its use method. The former includes oil plate, oil pipe bridge and two oil pollution tanks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ront and back, and between the two oil tanks, the oil pipe bridge can be placed between the oil pipe and the oil pipe bridge, and the oil pipe bridge includes at least two groups along the front and back. The pipe bridge body consists of a distributed pipe bridge body. The pipe bridge includes a composite beam and a hydraulic leg. The lower left side of the composite beam and the lower right part of the composite beam are equipped with hydraulic support which can control the length by hydraulic control. The latter includes steps as follows: the first step is to place the well site pollution prevention device at the well site at the wellhead. This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full recovery of oil pollu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oil pipe by setting oil tank and oil plate, preventing pollution by oil pollution to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By adding two hydraulic legs under the composite beam, the height, level and angle of the composite beam can be adjusted, and the oil pipe bridge has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oil pipe. And the role of automatic e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修井作业装置
,是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油水井的修井作业中,为防止油、水落地造成污染,目前都是在搭建管桥时在管桥下铺设防渗膜。提出的管、杆内外壁会沾满油、水、蜡,将管、杆摆放到管杆桥上后,油、水会不断的往下滴落在防渗膜上。提出的油管、抽油杆进行地面清蜡时,主要是通过蒸汽的热量将管、杆内外的死油、死蜡融化后清理干净,地清出来的油、水、蜡会落到管桥下铺设的防渗膜上,防渗膜四周要用掩体将污水遮挡起来,这种方法往往由于井场地势不平或防渗膜被大风吹烂等原因,难免油水不落地,无法确保井场环境不受污染,并且使用过的防渗膜无法重复利用,带有油泥、蜡的防渗膜不但回收处理非常困难,而且处理的成本也很高。而且,现有的油管桥大都为采用15座管桥凳子搭建而成,其在搭建完成后高度固定,压上油管后,管桥高度不能调整,而且受地形限制,不容易搭平。提油管时,需要二、三岗配合将油管撬至油管桥上,二岗再将油管滚至管桥后端并摆排整齐;下油管时,需要三岗先将油管滚至滑道旁,再与二岗配合将油管抬至油管滑车上,如此重复直至全井油管提、下完成。若管桥未搭平,油管不易滚动,施工人员摆排油管就很困难,还会出现管桥倒塌的危险因素。该种方法全靠人力拉排、滚动才能完成油管的提、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因素较多,操作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修井作业井场存在的污染严重,采用防渗膜防污染费时费力,易破损,无法重复使用,带有油泥、蜡的防渗膜回收处理困难且成本高,油管桥的高度不能调节,受地形限制不易搭平,需要人工拉排、滚动完成油管的移动,劳动强度大,危险因素多,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包括接油板、油管桥和两个沿前后向呈间隔分布的油污罐,在两个油污罐之间设有能放置油管的油管桥,油管桥包括至少两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管桥本体包括复合梁和液压支腿,复合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均设有能通过液压控制调节长度的液压支腿;每两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均设有呈倾斜状且能将油污导入油污罐内的接油板,油污罐的上端面设有低于管桥本体的油污入口,接油板的最下端位于油污入口的上方。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复合梁可包括主梁、副梁、连接筋和斜拉筋,两根液压支腿分别固定于主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对应两个液压支腿之间位置的主梁下侧平行分布有副梁,副梁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外扩的连接筋与主梁固定在一起,主梁和副梁之间固定有呈波折线状分布的斜拉筋,且每根斜拉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主梁和副梁固定在一起。上述每两根斜拉筋之间均可设有纵向筋,纵向筋的上端与主梁固定在一起,纵向筋的下端与副梁固定在一起。上述位于后侧的油污罐后侧上方可设有挡污板。上述挡污板可包括沿左右向依次分布的分挡板,每两相邻的分挡板的端部均设有交叠部,每块分挡板的下部均与清水罐通过能限位分挡板开启角度的铰接限位件铰接在一起。上述位于前侧的油污罐内可设有清水罐。上述清水罐内可设有潜水泵,清水罐的顶部设有防污盖板。上述油管桥可包括三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位于前侧两个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的接油板呈前低后高倾斜状,位于后侧两个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的接油板呈前高后低倾斜状,前侧接油板的前端位于前侧油污罐的油污入口的上方,后侧接油板的后端位于后侧油污罐的油污入口的上方。上述还可包括与管桥本体一一对应的底座,所有的液压支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底座上。上述液压支腿上可设有锁紧装置。上述复合梁的左端上侧或/和右端上侧可设有限位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放置在井口处,将油管桥安置在需要排放油管的位置,预先调节各个液压支腿的初始高度,初始高度的调节以所有复合梁位于同一高度且呈水平状态为条件,当井场地形高低不平时,对各个液压支腿进行分别调节,当井场地形平整时,对各个液压支腿进行同步调节,并通过调节液压管路使位于左侧的所有的液压支腿的高度能实现同步调节,以及使位于右侧的所有的液压支腿的高度能实现同步调节;第二步,使油管摆放移动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位于油管桥的左右两侧,以右端为起始端,左端为终止端为例,先调整液压支腿的高度,使位于左侧的液压支腿的顶端低于位于右侧的液压支腿的顶端,此时复合梁呈左低右高倾斜状,当操作者将油管放置在复合梁的右端后,油管将沿复合梁的倾斜方法向左下方滚动,此时通过对复合梁的左端上侧进行限位阻挡油管前行,防止油管从此处滑脱,待所有需上提的油管均完成上述步骤后,调节左侧和右侧的液压支腿使其回复初始高度,此时复合梁呈水平状态,油管将平置在油管桥上,在此过程中,油管外壁粘附的油污将掉落至接油板上,并自接油板进入相应的油污罐内,油管内的油污将通过油管的前后两端口分别掉落至相应的油污罐内;第三步,对油管进行地面清洗作业,在此过程中,油管外壁粘附的油污将掉落至接油板上,并自接油板进入相应的油污罐内,油管内的油污将通过油管的前后两端口分别掉落至相应的油污罐内。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能对应油管前后两端的油污罐可使位于油管内的油污能沿油管的两端分别落入相应的油污罐内,通过接油板的设置可接拢位于油管外壁上的油污,并能将其导入到相应的油污罐内,从而实现地清作业中油污的全方位回收,防止油污对作业环境造成污染,接油板可重复使用,且具有清洗方便,拼装省力,成本低廉的特点,通过在复合梁的下方增设两根液压支腿,可对复合梁的高度、水平度和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油管桥具有油管存放、运送和自动排放的作用,无需人工排列和多人操作,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液压管路控制,可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员成本,使油管桥还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且排放效率高的特点,其安置可不受地形的约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复杂工况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接油板,2为油污罐,3为液压支腿,4为主梁,5为副梁,6为连接筋,7为斜拉筋,8为纵向筋,9为挡污板,10为清水罐,11为底座,12为限位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3所示,该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包括接油板1、油管桥和两个沿前后向呈间隔分布的油污罐2,在两个油污罐2之间设有能放置油管的油管桥,油管桥包括至少两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管桥本体包括复合梁和液压支腿3,复合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均设有能通过液压控制调节长度的液压支腿3;每两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均设有呈倾斜状且能将油污导入油污罐2内的接油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板、油管桥和两个沿前后向呈间隔分布的油污罐,在两个油污罐之间设有能放置油管的油管桥,油管桥包括至少两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管桥本体包括复合梁和液压支腿,复合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均设有能通过液压控制调节长度的液压支腿;每两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均设有呈倾斜状且能将油污导入油污罐内的接油板,油污罐的上端面设有低于管桥本体的油污入口,接油板的最下端位于油污入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板、油管桥和两个沿前后向呈间隔分布的油污罐,在两个油污罐之间设有能放置油管的油管桥,油管桥包括至少两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管桥本体包括复合梁和液压支腿,复合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均设有能通过液压控制调节长度的液压支腿;每两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均设有呈倾斜状且能将油污导入油污罐内的接油板,油污罐的上端面设有低于管桥本体的油污入口,接油板的最下端位于油污入口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复合梁包括主梁、副梁、连接筋和斜拉筋,两根液压支腿分别固定于主梁的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对应两个液压支腿之间位置的主梁下侧平行分布有副梁,副梁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外扩的连接筋与主梁固定在一起,主梁和副梁之间固定有呈波折线状分布的斜拉筋,且每根斜拉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主梁和副梁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斜拉筋之间均设有纵向筋,纵向筋的上端与主梁固定在一起,纵向筋的下端与副梁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后侧的油污罐后侧上方设有挡污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污板包括沿左右向依次分布的分挡板,每两相邻的分挡板的端部均设有交叠部,每块分挡板的下部均与清水罐通过能限位分挡板开启角度的铰接限位件铰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前侧的油污罐内设有清水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清水罐内设有潜水泵,清水罐的顶部设有防污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修井作业井场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管桥包括三组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管桥本体,位于前侧两个相邻的管桥本体之间的接油板呈前低后高倾斜状,位于后侧两个相邻的管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权侯文刚刘成贵黄翼黄向东寇兵陈仙江李焕敏孙苏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准东勘探开发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