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3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绳索扣件包括:具有一个第一侧穿孔(2h)揿芯(1);一个具有一个揿芯座孔(12)和若干与揿芯座孔(12)连通的第二侧穿孔(13)的外壳(11);一个螺形弹簧(21)。界定第一穿孔(2h)的揿芯(1)孔壁,该孔壁上有一对做在第一穿孔(2h)下部的相对的线性棱脊(2he),该对棱脊(2he)沿第一穿孔(2h)的轴向延伸并向上隆起,和/或界定第二穿孔(13)的孔壁,该孔壁被做成向内收口的斜曲面(13f)。(*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绳索扣件,用于调节诸如帐蓬、旅行背包或大衣上绳索的紧固状态或紧固位置。一种已知此类绳索扣件由一个揿芯和一个外壳组成该揿芯有一个侧向延伸的穿孔,用于从中穿过一条绳索;该外壳有一个揿芯座孔和若干与该揿芯座孔连通的侧穿孔,当揿芯被装入揿芯座孔时,该侧穿孔与揿芯的穿孔连通,以使绳索穿过揿芯和外壳的穿孔,和一个装在揿芯座孔和揿芯之间的螺形弹簧,用于沿导致揿芯从外壳中弹出之方向偏压该揿芯,因此,由于螺形弹簧的偏压力,穿过穿孔的绳索被钳在揿芯和外壳之间。两种穿孔的曲面一般均为圆柱形。在这种绳索扣件中,通过增加螺形弹簧的弹力可加大揿芯和外壳在绳索上的钳力。但是,由于揿芯和外壳二者的穿孔均具有圆柱形曲面,螺形弹簧的弹力不得不做得相当大,以保证有力地钳住揿芯和外壳之间的绳索。这是不利的,因为强劲的弹力要降低绳索扣件的可操作性,并会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手指受伤。本专利技术被实现用以克服上述不利之处并以提供这样一利绳索扣件为目的该绳索扣件使揿芯和外壳能够紧紧钳住绳套,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可操作性,保证手指在操作过程中免于受伤并保证绳索便捷穿过穿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现提供一种绳索扣件,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第一侧穿孔的揿芯;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个垂直的揿芯座孔,和若干与揿芯座孔连通的第二侧穿孔,当揿芯被装入揿芯座孔时,第二侧穿孔与第一侧穿孔连通,以使一条绳索穿过第一和第二侧穿孔;和蓄能介质,用于沿导致揿芯从外壳中弹出之方向偏压该揿芯,因此,由于蓄能介质的偏压力,穿过穿孔的绳索被钳在揿芯和外壳之间;所述绳索扣件,其特征在于界定第一侧穿孔的揿芯孔壁上有一对做在第一侧穿孔下部的相对的线性棱脊,该对棱脊沿第一侧穿孔的轴向延伸并向内隆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现提供一种绳索扣件,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第一侧穿孔的揿芯;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个垂直的揿芯座孔,和若干与揿芯座孔连通的第二侧穿孔,当揿芯被装入揿芯座孔时,第二侧穿孔与第一侧穿孔连通,以使一条绳索穿过第一和第二侧穿孔;和蓄能介质,用于沿导致揿芯从外壳中弹出之方向偏压该揿芯,因此,由于蓄能介质的偏压力,穿过穿孔的绳索被钳在揿芯和外壳之间;所述绳索扣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穿孔的孔壁向内收口。由于,界定第一侧穿孔的揿芯孔壁上有一对做在第一侧穿孔下部的相对的线性棱脊,该对棱脊沿第一侧穿孔的轴向延伸并向上隆起,和/或第二侧穿孔的孔壁向内收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绳索扣件能够紧紧钳住绳索,因为蓄能介质用于将绳索钳在揿芯和外壳之间的偏压力被集中在棱脊和/或第二侧穿孔的内缘上。由于,既使在蓄能介质之偏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揿芯和外壳也能产生较大的绳索钳固力,所以有可能使用比较弱的蓄能介质。因为将揿芯揿入外壳所需之力因此而变得较小,在操作过程中伤害手指的危险被降低而该绳索扣件的可操作性被增加。经参照附图作如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揿芯的俯视图;图2是一个图1中的揿芯的底视图;图3是一个图1中的揿芯的侧视图;图4是一个沿图1中线IV—IV的截面图;图5是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绳索扣件之第一实施例的外壳俯视图;图6是一个图5中的外壳的侧视图;图7是一个沿图5中线VII—VII的载面图;图8是一个沿图5中线VIII—VIII的截面图;图9是一个表现处于组装状态的该绳索和件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截面正面图;图10是一个沿图9中线X—X的截面图;图11是一个表现一条绳索被怎样穿过图9中之绳索扣件的截面图;图12是一个表现一条绳索怎样被图9中之绳索扣件钳住的截面图;图13是一个对应图12的侧面图;图14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揿芯的正面图,它表现了该揿芯左半部的截面;图15是一个沿图14中线XV—XV的截面图;图16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外壳的侧面图,它表现了该外壳右半部的截面;图17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外壳侧面图,它表现了该外壳右半部的截面;图18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外壳的透视图,它表现了该外壳的揿芯座孔中的一个斜面部分;图19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的分解截面图;图20是一个表现一条绳索怎样被图19中的绳索扣件钳住的截面图;图21是一个对应图20的侧面图;图22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组装好的绳索扣件之俯视图。图1是一个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绳索扣件之揿芯的俯视图,图2是一个图1中的揿芯的底视图,图3是一个图1中的揿芯的侧视图,及,图4是一个沿图1中线IV—IV的截面图。在这些图中,参考数字1表示一个用一种合成树脂模压制成的揿芯。该揿芯有一个圆柱形的端头2、两个从端头2直径相对位置上向下伸展用作蓄能介质的弹性支腿3和两个肩突4。端头2在其下部做有一个侧穿孔2h和一对啮合轨槽2d,该对啮合轨槽位于端头2上直径相对部位,上端封口,下端开口。该对啮合轨槽位于端头2上一条直径的两端,该直径与穿孔2h的轴垂直,且每条啮合轨槽2d的上顶面与端头2的顶面平行,构成一个阻面2df。如图3和图4所示,界定穿孔2h的孔壁之靠下部分做有一对相对的棱脊2he,该对棱脊平行于穿孔2h的轴并向内隆起。弹性支腿3在截面上大致成半圆形并可向内弯曲。每条支腿在其末端做有一个突脚3p,该空脚3p其顶端外展,稍稍超过端头2的外缘。两条弹性支腿3的邻接面(内面)被做成两个斜面3f,这两个斜面向下分叉而其上端延入端头2的穿孔2h。肩突4做于穿孔2h相对两端之下,以便连接端头2和弹性支腿3。每个肩突微微向外伸出,朝向端头2的径向,并有一个底斜面4f,该斜面外展时向上抬起。图5是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绳索扣件之第一实施例的外壳俯视图,图6是一个图5中的外壳的侧视图,图7是一个沿图5中线VII—VII的截面图,及,图8是一个沿图5中线VIII—VIII的截面图。在这些图中,参考数字11表示一个用一种合成树脂模压制成的外壳,其外形类似一个截顶圆球。该外壳11在其截平面部分做有一个垂直的揿芯座孔12,用于容纳揿芯1,并在其相对的两侧做有两个侧穿孔13,当揿芯1揿入揿芯座孔12时,该侧穿孔13与揿芯1的穿孔2h连成一线。揿芯座孔12的直径大致与揿芯1端头2的直径相同。揿芯座孔12中靠穿孔13以下之孔壁部分被做成向下收口的两个斜面时,并如图5、图6和图8所示,界定穿孔13的孔壁被做成向内收口的斜曲面13f。一对用于与揿芯1两条啮合轨槽啮合的导轨14被做在界定揿芯座孔12的孔壁上,该对导轨在各离穿孔13偏置90度的直径相对部位沿揿芯座孔12的轴平行延伸。每个穿孔13的下边做有一个肩窝15,该肩窝15同时凹进揿芯座孔12和穿孔13。当揿芯1被揿入外壳11时,肩突4落入肩窝15。图9是一个处于组装状态的绳索扣件之部分载面正面图,图10是一个沿图9中线X—X的截面图,及,图11、图12和图13是解释该绳索扣件操作的视图。绳索在图11和图12中用参考符号S表示。现在解释揿芯和外壳的组装。首先,将揿芯1的啮合轨槽2d和导轨14直线竖直对齐,按下端头2,以将弹性支腿3揿入揿芯座孔12。随着端头2开始向下运动,肩突4上的斜面4f碰在外壳11上,造成弹性支腿3向内弹性变形,由此肩突4亦向内回收并进入揿芯座孔12。随着端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绳索扣件包括:一个具有一个第一侧穿孔的揿芯;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个垂直的揿芯座孔,和若干与揿芯座孔连通的第二侧穿孔,当揿芯被装入揿芯座孔时,第二侧穿孔与第一侧穿孔连通,以使一条绳索穿过第一和第二侧穿孔;和蓄能介质,用于沿导致揿芯从外壳中弹出之方向偏压该揿芯,因此,由于蓄能介质的偏压力,穿过穿孔的绳索被钳在揿芯和外壳之间。所述绳索扣件,其特征在于界定第一侧穿孔的揿芯孔壁有一对做在第一侧穿孔下部的相对的线性棱脊,该对棱脊沿第一侧穿孔的轴向延伸并向内隆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靖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弗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