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末片润滑齿轮、中间片润滑齿轮以及配合成的组合润滑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05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包括外端面、内端面、第一轮齿以及设于首末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一齿轮孔,还包括贯穿外端面和内端面的第一通孔,内端面上沿径向设有第一油槽,第一轮齿上设有第一啮合面油槽,其中,第一油槽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孔连通,第一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啮合面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首末片润滑齿轮相配合的中间片润滑齿轮以及包括首末片润滑齿轮和中间片润滑齿轮的组合润滑齿轮。首末片润滑齿轮与中间片润滑齿轮装配成的组合润滑齿轮可以根据被润滑齿轮的不同厚度的传动需求调整中间片润滑齿轮的数量,由此,调整组合润滑齿轮的厚度,满足同一齿顶圆直径下不同厚度的传动需求。

First and last lubrication gear, intermediate piece lubricating gear and combined lubrication ge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rst - end piece lubricating gear, including the outer end face, the inner end face, the first tooth and the first gear hole in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piece lubrication gear, and the first through hol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outer end face and the inner end face, the first oil groov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meshing surface oil groove on the inner face. Wherein, one end of the first oil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gear hol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oil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engagement surface oil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middle piece lubricating gear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piece of the first piece lubricating gear and a combined lubricating gear including the first piece lubricating gear and the middle piece lubricating gea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ubricating gear and the middle piece lubricating gear can adjust the number of the lubricating gear in the middle piece 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demand of the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lubricated gear. Thu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bined gear can be adjusted to meet the transmission demand of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same tooth top cir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首末片润滑齿轮、中间片润滑齿轮以及配合成的组合润滑齿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中间片润滑齿轮以及由首末片润滑齿轮和中间片润滑齿轮配合成的组合润滑齿轮。
技术介绍
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的主要部件,在汽车行业、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业、航天工业等行业中的应用都非常的广泛,齿轮工业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各种机械设备,如机床、飞机、汽车、轮船以及日常生活中用的手表、电扇等都要用到各种齿轮。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目前,齿轮的厚度都是按照需求预先设计好后开模生产加工的,齿轮规格单一,用途也相对局限,当需要改变齿轮厚度以适应机械传动时,需要重新开模生产,费时费力,很难满足机械传动领域关于齿轮厚度变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与首末片润滑齿轮相配合的中间片润滑齿轮;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首末片润滑齿轮和中间片润滑齿轮的组合润滑齿轮。通过将首末片润滑齿轮及中间片润滑齿轮装配成组合润滑齿轮来解决润滑齿轮厚度固定、难以满足不同厚度齿轮的传动需求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包括外端面、内端面、第一轮齿以及设于首末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一齿轮孔,还包括贯穿外端面和内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端面上沿径向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轮齿上设有第一啮合面油槽,其中,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孔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面油槽连通。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与上述的首末片润滑齿轮相配合的中间片润滑齿轮,包括第二轮齿以及设于中间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二齿轮孔,还包括与第一通孔对应并贯穿两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两端面上均沿径向设有与第一油槽相对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轮齿上设有第二啮合面油槽,其中,所述第二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孔连通,所述第二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啮合面油槽连通。本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润滑齿轮,包括上述的首末片润滑齿轮及中间片润滑齿轮,所述首末片润滑齿轮设于中间片润滑齿轮的两端;还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贯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此时,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合围成过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孔和第二齿轮孔中均插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与第一齿轮孔及第二齿轮孔之间还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齿轮孔及第二齿轮孔过盈配合,所述轴套与所述空心轴间隙配合;所述过油通道与所述空心轴相通,使用时,注入空心轴中的润滑油流入过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上设有与所述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空心轴外壁上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空心轴的两端套设有第一挡油圈,所述第一挡油圈的外周抵接所述轴套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两端套设有第二挡油圈,所述第二挡油圈的外周抵接所述第一齿轮孔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齿的内端面上以及第二轮齿的两端面上均设有V形油槽,组装组合润滑齿轮时,两贴合面上的V形油槽彼此合围成V形油道,所述第一轮齿及第二轮齿的两齿廓面上均设有啮合面油槽,所述V形油道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V形油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啮合面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首末片润滑齿轮的内端面上设有圆柱凸块或圆柱孔,所述中间片润滑齿轮的两端面上还设有与所述首末片润滑齿轮的内端面上的圆柱凸块或者圆柱孔相互配合的圆柱孔或圆柱凸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槽及第二油槽的截面均呈半圆形。进一步地,所述首末片润滑齿轮及中间片润滑齿轮均为塑料制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首末片润滑齿轮的第一通孔与中间片润滑齿轮的第二通孔,实现首末片润滑齿轮与中间片润滑齿轮装配、固定,构建出组合润滑齿轮。使用时,可以根据被润滑齿轮的不同厚度的传动需求调整中间片润滑齿轮的数量,由此,调整组合润滑齿轮的厚度,满足同一齿顶圆直径下不同厚度的传动需求,增加齿轮的有效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合润滑齿轮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首末片润滑齿轮的内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插设轴套的组合润滑齿轮的剖面视图;图5为插设轴套和空心轴的组合润滑齿轮的剖面视图。图中:1、首末片润滑齿轮;11、第一通孔;111、压紧部;112、压板;121、外端面;122、内端面;13、第一轮齿;14、第一齿轮孔;15、第一油槽;16、第一啮合面油槽;161、圆孔;162、过油通道;17、第一V形油槽;181、第一挡油圈;182、第二挡油圈;191、圆柱凸块;192、圆柱孔;2、中间片润滑齿轮;3、锁紧螺钉;4、轴套;41、第一导油孔;5、空心轴;51、第二导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图1为一种组合润滑齿轮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首末片润滑齿轮1的内端面122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组合润滑齿轮包括首末片润滑齿轮1及中间片润滑齿轮2,其中,首末片润滑齿轮1设置在整个组合润滑齿轮的两端,中间片润滑齿轮2设置在两端首末片润滑齿轮1之间,首末片润滑齿轮1及中间片润滑齿轮2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贯穿两端面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11相同),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的位置、数量相应,组装该组合润滑齿轮时,通过锁紧螺钉3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最后用螺母、平垫等从锁紧螺钉3两端拧紧。由此,固定住首末片润滑齿轮1及中间片润滑齿轮2,当需要更改组合润滑齿轮的厚度时,可以取出锁紧螺钉3,进而改变中间片润滑齿轮2的数量,使得整个组合润滑齿轮的厚度契合传动需求;再次通过锁紧螺钉3固定住首末片润滑齿轮1及中间片润滑齿轮2,满足相同齿顶圆直径下不同厚度的传动需求,增加组合润滑齿轮的利用率。如图1-3所示,该首末片润滑齿轮1包括外端面121、内端面122、第一轮齿13以及设于首末片润滑齿轮1中央的第一齿轮孔14,还包括贯穿外端面121和内端面122的第一通孔11,其中,组装该组合润滑齿轮时外端面121朝向外面,内端面122朝向内侧中间片润滑齿轮2并与中间片润滑齿轮2贴合;内端面122上沿径向设有若干第一油槽15,第一轮齿13的两齿廓面上均设有第一啮合面油槽16,第一油槽15的近心端与第一齿轮孔14连通,第一油槽15的远心端与第一啮合面油槽16连通。对应地,如图4所示,一种与上述的首末片润滑齿轮1相配合的中间片润滑齿轮2,中间片润滑齿轮2的两个端面的结构均与首末片润滑齿轮1的内端面122的结构相同(见附图3)。中间片润滑齿轮2均包括第二轮齿以及设于中间片润滑齿轮2中央的第二齿轮孔,还包括与第一通孔11对应并贯穿中间片润滑齿轮2两端面的第二通孔,两端面上均沿径向设有与第一油槽15相对的第二油槽,第二轮齿上同样设有第二啮合面油槽,其中,第二油槽的近心端与第二齿轮孔连通,第二油槽的远心端与第二啮合面油槽连通。组装该组合润滑齿轮时,中间片润滑齿轮2置于组合润滑齿轮中间位置,首末片润滑齿轮1从两端夹紧中间片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包括外端面、内端面、第一轮齿以及设于首末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一齿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外端面和内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端面上沿径向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轮齿上设有第一啮合面油槽,其中,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孔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面油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首末片润滑齿轮,包括外端面、内端面、第一轮齿以及设于首末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一齿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外端面和内端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端面上沿径向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轮齿上设有第一啮合面油槽,其中,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孔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面油槽连通。2.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末片润滑齿轮相配合的中间片润滑齿轮,包括第二轮齿以及设于中间片润滑齿轮中央的第二齿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通孔对应并贯穿两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两端面上均沿径向设有与第一油槽相对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轮齿上设有第二啮合面油槽,其中,所述第二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孔连通,所述第二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啮合面油槽连通。3.一种组合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末片润滑齿轮及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片润滑齿轮,所述首末片润滑齿轮设于中间片润滑齿轮的两端;还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贯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此时,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合围成过油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孔和第二齿轮孔中均插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与第一齿轮孔及第二齿轮孔之间还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齿轮孔及第二齿轮孔过盈配合,所述轴套与所述空心轴间隙配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谷佛山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