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58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包括油箱、电磁柱塞泵的泵座、注油口螺钉、孔用弹性挡圈、滤油网、滤网接头;油箱的底部设有注油口,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注油口螺钉将油箱和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滤网接头安装在油箱内,并位于油口螺钉的顶部;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滤网接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滤油网上移,设置在油箱内,清洗时只需要在油箱内拆除滤网接头,就可以更换滤网接头内的滤油网即可,不需要拆解整个注油口结构,避免了经常拆卸导致滤油网容易失效的缺陷,且也会保证整个注油口结构的密封性。

A structure of easy cleaning oil injection port applied in electromagnetic piston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柱塞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润滑泵是一种润滑设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定期的润滑,以前润滑的主要方式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到达一定的保养周期后进行人工润滑,比如通俗说的打黄油。润滑泵让这种维护工作更简便。注油口结构是润滑油油箱和润滑泵的泵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用于添加润滑油。但是,现有的注油口结构包括第一油箱1’、第一泵座2’、第一注油口螺钉3’、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滤油网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油箱底部设有注油口,所述第一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第一注油口螺钉将第一油箱和第一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滤油网通过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一泵座的注油通道内,并位于第一注油口螺钉的下方,用于过滤润滑油的杂质,防止润滑泵(电磁柱塞泵)堵塞。但是上述注油口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第一滤油网安装在第一泵座的注油通道内,并位于第一注油口螺钉的下方,清洗第一滤油网时,需要先将第一注油口螺钉松开,拆出第一油箱,然后再拆出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和第一滤油网,即需要拆解整个注油口结构,经常拆卸导致滤油网容易失效,且整个注油口结构的密封性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本技术将滤油网上移,设置在油箱内,清洗时只需要在油箱内拆除滤网接头,就可以更换滤网接头内的滤油网即可,不需要拆解整个注油口结构,避免了经常拆卸导致滤油网容易失效的缺陷,且也会保证整个注油口结构的密封性。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包括油箱、电磁柱塞泵的泵座、注油口螺钉、孔用弹性挡圈、滤油网、滤网接头;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注油口,所述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口螺钉将油箱和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所述滤网接头安装在油箱内,并位于油口螺钉的顶部;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滤网接头内。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接头包括滤网安装部和连接在滤网安装部底部的固接部;所述滤网安装部与固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滤网安装部上设有滤网承载凸台;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压接在滤网承载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安装部还设有缓冲腔,该缓冲腔位于滤油网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滤油网的过滤面积大于注油通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螺钉与油箱连接处之间设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螺钉与电磁柱塞泵的泵座之间设有密封垫。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滤油网上移,设置在油箱内,清洗时只需要在油箱内拆除滤网接头,就可以更换滤网接头内的滤油网即可,不需要拆解整个注油口结构,避免了经常拆卸导致滤油网容易失效的缺陷,且也会保证整个注油口结构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磁柱塞泵注油口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易清洗注油口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滤网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油箱;2’、第一泵座;3’、第一注油口螺钉;4’、第一孔用弹性挡圈;5’、第一滤油网;1、油箱;101、注油口;2、电磁柱塞泵的泵座;201、注油通道;3、注油口螺钉;4、孔用弹性挡圈;5、滤油网;6、滤网接头;601、滤网安装部;6011、滤网承载凸台;6012、缓冲腔;602、固接部;7、垫片;8、密封垫;9、柱塞;10、柱塞套;11、压缩弹簧;12、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包括油箱1、电磁柱塞泵的泵座2、注油口螺钉3、孔用弹性挡圈4、滤油网5、滤网接头6;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注油口101,所述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201;所述注油口螺钉将油箱和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所述滤网接头安装在油箱内,并位于油口螺钉的顶部;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滤网接头内。具体地,滤网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与注油口螺钉固定。本技术将滤油网上移,设置在油箱内,清洗时只需要在油箱内拆除滤网接头,就可以更换滤网接头内的滤油网即可,不需要拆解整个注油口结构,避免了经常拆卸导致滤油网容易失效的缺陷,且也会保证整个注油口结构的密封性。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包括滤网安装部601和连接在滤网安装部底部的固接部602;所述滤网安装部与固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滤网安装部上设有滤网承载凸台6011;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压接在滤网承载凸台上。固接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与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滤网安装部还设有缓冲腔6012,该缓冲腔位于滤油网的下方。缓冲腔的设计令过滤后的润滑油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送,出油更加顺畅。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滤油网的过滤面积大于注油通道的直径。由于将滤油网上移,滤油网设置在油箱内,清洗时只需要在油箱内拆除滤网接头,该滤油网的安装方式使滤油网的过滤面积可以设计得更大,尤其是滤油网的过滤面积大于注油通道的直径,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和效果。而现有的安装方式则无法做到将滤油网面积随意设计,因为滤油网的大小与泵座内注油通道的直径大小相关,即增大滤油网的大小则需要改进泵座内注油通道的直径大小,因此改造工程大,改造工序繁琐,改造成本高。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注油口螺钉与油箱连接处之间设有垫片7,提高密封效果。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注油口螺钉与电磁柱塞泵的泵座之间设有密封垫8,提高密封效果。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电磁柱塞泵安装腔,所述电磁柱塞泵安装腔内设有柱塞9、柱塞套10、压缩弹簧11、单向阀12;所述柱塞套套设在柱塞的一端上,柱塞套安装在电磁柱塞泵安装腔内;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柱塞上,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柱塞套上,另一端抵接在柱塞远离柱塞套的一端;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柱塞套远离压缩弹簧的一侧。在外力的作用下,柱塞向左运动,越过并密封泵座内的注油通道,然后将油推出,外力撤掉后,压缩弹簧复位,柱塞向右运动,将润滑油从进油方向处吸进,然后等待下一个外力将油泵出。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电磁柱塞泵的泵座、注油口螺钉、孔用弹性挡圈、滤油网、滤网接头;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注油口,所述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口螺钉将油箱和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所述滤网接头安装在油箱内,并位于油口螺钉的顶部;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滤网接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电磁柱塞泵中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电磁柱塞泵的泵座、注油口螺钉、孔用弹性挡圈、滤油网、滤网接头;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注油口,所述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口螺钉将油箱和电磁柱塞泵的泵座固定在一起,使注油口与注油通道连通;所述滤网接头安装在油箱内,并位于油口螺钉的顶部;所述滤油网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滤网接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洗注油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接头包括滤网安装部和连接在滤网安装部底部的固接部;所述滤网安装部与固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滤网安装部上设有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谷佛山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