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723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毛粗纺氨纶包芯纱的纺制装置,特别是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它包括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弯曲支架和小铁片;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安装在弯曲支架上,小铁片一端连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另一段连接在弯曲支架上,两个导轮都固装在弯曲支架同一侧,且两导轮的槽口线重合;该装置固定在与BC584细纱机罗拉座相连的支架上。它主要解决现有粗纺系统中须条在针圈罗拉和前罗拉之间受到牵伸作用,缺乏对须条的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毛须条在小范围内发生左右波动现象,最终导致部分氨纶纤维裸露于纱线表面,影响了包芯纱成纱质量的技术问题,避免断芯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毛粗纺氨纶包芯纱的纺制装置,特别是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棉纺和毛精纺细纱机上是可以纺制出包芯效果较好的氨纶包芯纱的,其技术线路为除原有对短纤维粗纱的牵伸机构之外,在环锭细纱机上再加装一套氨纶丝喂入机构和预牵伸机构,采用积极方式控制牵伸量,采用一V形定位导轮控制氨纶丝的位置。分别通过牵伸的短纤维须条和氨纶丝,同时从细纱机的前钳口喂入并合,经过导纱钩,再经过钢领、钢丝圈的加捻卷绕作用形成氨纶包芯纱。在精纺系统中,存在皮圈可以有效地握持并控制短纤维须条的位置,而氨纶丝的V形定位导轮又可以保证氨纶丝始终位于纱线的中心位置,从而生产出包芯良好的包芯纱。这在中国专利02215625.9、00221011.8,02144095.6中有记载。虽然同为环锭纺细纱机,但上述方法却很难应用在毛粗纺细纱机BC584上,其主要原因是精纺和粗纺系统的原料组成和牵伸机构差异造成。精纺系统的羊毛粗纱条是经过多道针梳机梳理得到的平行顺直纤维,而粗纺细纱机所用的毛粗纱仅经过一道梳毛机,其纤维的平行顺直度远不如精纺系统的粗纱条。另外,精纺系统中有皮圈装置能有效控制须条的位置,而粗纺系统中须条在针圈罗拉和前罗拉之间受到牵伸作用,缺乏对须条的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毛须条在小范围内发生左右波动现象,最终导致部分氨纶纤维裸露于纱线表面,影响了包芯纱成纱质量。另外,若在同精纺相同的位置处安装V形槽导轮,会使氨纶纤维容易碰到针圈罗拉上的针布,造成包芯纱断芯现象。因此,根据毛粗纺细纱机的特定情况,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的芯丝定位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粗纺系统中须条在针圈罗拉和前罗拉之间受到牵伸作用,缺乏对须条的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毛须条在小范围内发生左右波动现象,最终导致部分氨纶纤维裸露于纱线表面,影响了包芯纱成纱质量的技术问题,避免断芯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弯曲支架和小铁片;该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安装在弯曲支架上,小铁片一端连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另一段连接在弯曲支架上,两个导轮都固装在弯曲支架同一侧,且两导轮的槽口线重合;该装置固定在与BC584细纱机罗拉座相连的支架上。所述的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小铁片和未改变路径的粗纱条间夹角应小于5°。所述的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侧边加有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可改变氨纶芯丝的喂入角度,避免因氨纶碰到针圈罗拉而造成的断芯,可进一步降低纺纱过程中的断头率,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2、本技术的两个定位导轮能够真正有效地控制氨纶丝始终位于毛须条中央,即可获得包芯良好的粗纺包芯纱。3、使用本技术装置纺制的产品与常规毛粗纺细纱相比,粗纺氨纶包芯纱强力无明显降低,而弹性可提高20-4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是本技术中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是本技术中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小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a、5b、5c是本技术中弯曲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 2-弯曲支架;3-毛粗纱条V形定位导轮;4-小铁片; 5-氨纶卷装;6-氨纶积极退卷罗拉;7-后罗拉; 8-毛粗纱;11-针圈罗拉; 13-前上罗拉;14-前下罗拉。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它是本技术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1、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3、弯曲支架2和小铁片4;该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1安装在弯曲支架2上,小铁片4一端连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3,另一段连接在弯曲支架2上,两个导轮1、3都固装在弯曲支架2同一侧,且两导轮1、4的槽口线重合;该装置固定在与BC584细纱机罗拉座相连的支架上。请参阅图2a、2b,所述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1的导纱部分为V形,其内置滚珠轴承,从而使导轮能够旋转顺畅。该导轮外径D为32-38mm,内径d2为23-27mm,滚珠轴承内径d1为14-18mm,距离a为7-12mm,厚度b为0.5-2mm,厚度c为7-10mm,厚度e为4-6mm,α为50-70°。再请参阅图3a、3b,所述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3的导纱部分为U形,导轮直径d3为15-19mm,内孔直径d4为3-5mm,厚度f为3-5mm,厚度g为0.5-1mm。再请参阅图4,小铁片4厚度为1.5-2.5mm,长度为34-38mm,两孔中心距为24-28mm。再请参阅图5a、5b、5c,所述弯曲支架2内圆弧部分半径R为22-28mm,直线部分长65-75mm,宽度h为11-13mm,厚度k为1.5-2.5mm。将二导轮1、3装配在弯曲支架2上后,要保证两导轮1、3的槽口线重合,可通过在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3侧边加垫片的方法来调整,一般垫片的厚度为0.5-1.5mm。所述装配了两个导轮1、3的弯曲支架2中,两轮1、3中心距为72-74mm,小铁片4连接在弯曲支架2上的打孔中心与弯曲支架2圆弧末端之间的距离为16-19mm。本技术在使用时,请参阅图6,如图所示氨纶丝经氨纶退卷罗拉6退卷后,进入氨纶V形定位导轮,经过该导轮后其喂入角度发生变化,在针圈罗拉11前方喂入到前上罗拉13和前下罗拉14之间。毛粗纱条8经后罗拉7进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3,再进入针圈罗拉11和前罗拉13、14,在前罗拉13、14和针圈罗拉11之间受到牵伸作用。经过牵伸作用的毛粗纱8和氨纶丝在前钳口处会聚,此时,在两个定位导轮1、3的作用下,氨纶丝基本处于毛须条的中央位置。合并后,在钢丝圈加捻作用下毛纤维缠绕氨纶丝,形成包芯纱。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定位导轮1、3通过有效地控制纺纱过程可以使氨纶丝始终位于纱线的中心位置;弯曲支架改变了氨纶丝的喂入角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芯丝的断头。为了尽量不改变毛粗纱条的牵伸路径,减小由于增加毛粗纱条牵伸距离而产生的意外牵伸,应该注意调节连接毛粗纱条定位U形导轮和弯曲支架的小铁片的长度和固定位置,确保小铁片和原来未经改变的粗纱条间的夹角小于5°。在使用本技术装置后可纺制得到不同线密度和性质的粗纺氨纶包芯纱,其中氨纶在包芯纱中所占的比例为2-5%。(1)氨纶牵伸倍数为2.5,包芯纱线密度为100tex,氨纶百分含量为2.06%,包芯纱捻度为38捻/10cm时,使用本装置得到的包芯纱断裂强力与相同线密度的普通毛纱相比,断裂强力提高了8%,断裂伸长提高了35%,弹性回复率可达98.8%。(2)纺制以70den氨纶纤维为芯丝,氨纶牵伸倍数为2.0,捻度为45捻/10cm的71.4tex氨纶包芯纱时,通过本装置得到的包芯纱与相同线密度的普通毛纱相比,断裂强力提高了3%,断裂伸长提高了28%,弹性回复率可达97.5%。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粗纺氨纶包芯纱芯丝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弯曲支架和小铁片;该氨纶丝V形定位导轮安装在弯曲支架上,小铁片一端连接毛粗纱条U形定位导轮,另一段连接在弯曲支架上,两个导轮都固装在弯曲支架同一侧,且两导轮的槽口线重合;该装置固定在与BC584细纱机罗拉座相连的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元党敏张志龙高亚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