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428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该多离合器模块,包括壳体结构,设置于壳体结构中的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结构、第二行星排结构、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分别设置于输入轴两端,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第二行星排结构和输入轴上,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第二行星排结构和输入轴上,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第一行星排结构和输入轴上,制动器结构连接于第二行星排结构和壳体结构上;第一离合器结构位于输入轴径向外侧,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并排位于第一离合器结构外侧,且制动器结构位于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离合器模块,结构更紧凑,减小占用体积,简化结构降低装配要求。

Multi clutch module, clutch fuel supply system an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 clutch module, a clutch oil supply system and a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multi clutch module, including the shell structure, is set on the input shaft of the shell structure,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structure, the second planet row structure, the first clutch structure, the second clutch structure, the third clutch structure and the brak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planet row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row star row structure are respectively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input shaft. The first clutch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structure and the input shaft. The second clutch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structure and the input shaft. The third clutch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structure and the input shaft. The brake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and the shell structure; the first clutch structure is connected. Located on the lateral of the input axis, the second clutch structure and the third clutch structure are located side by side on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clutch structure, and the brake structure is located on the second clutch structure and the outside of the third clutch structure. The multi clutch modul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more compact structure, reduces occupied volume, simplifies structure and reduces assembly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AT)是在传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增设电子控制系统而形成,能对不同负荷和车速选择最佳速比,使发动机工作在相应最佳转速。所有换档由变速器自行完成,驾驶员仅用加速踏板表达对车速变化的意图和通过选档杆选择要求的运行状态。这种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一般通过包括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及行星排的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实现变速,发动机的动力经液力变矩器后传入行星齿轮变速机构进行变速后输出。因此,自动变速器的体积、重量、效率以及承载能力直接与行星齿轮机构有关。而且,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的挡位数越多,汽车的燃油消耗越低,经济性越好。但是随着挡位数的增加,离合器和制动器及行星排的数量也在增加,满足理论级比的设计更是难以实现。在传统技术中,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一般采用离合器毂与钢片或摩擦片之间的花键进行配合传递扭矩及转速,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对空间布置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拥有多个离合器总成和制动器的自动变速器,整体空间的要求加大,同时离合器系统组成较为复杂,装配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此外,拥有多个离合器总成和制动器的自动变速器,也需要多个油道提供油液,这就加大了供油系统的结构布置难度和工艺实现难度,以及提高了制造成本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离合器模块,结构更紧凑,减小占用体积,简化结构降低装配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离合器供油系统,可减少多离合器模块供油的通道的油路,简化结构复杂,降低加工难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其多离合器模块及离合器供油系统结构相对紧凑简单,能够实现较多的档位数,实现良好的经济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离合器模块,包括壳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的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结构、第二行星排结构、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两端,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制动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位于所述输入轴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并排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外侧,且所述制动器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外侧。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一端的第一太阳轮和第一行星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另一端的第二太阳轮和第二行星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并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的第二齿圈;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制动器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太阳轮上、或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制动器结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及所述制动器结构均设置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太阳轮上的第一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一离合器主体和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且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行星架上的第二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二离合器主体和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且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外侧;且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上的第三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三离合器主体和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制动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上的制动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中的制动器主体和制动器活塞结构,所述制动器壳体通过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和第三离合器壳体的外侧;且所述制动器主体连接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上,所述制动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制动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的第一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一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一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一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一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一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输入轴连接的第二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二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外侧或同侧;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二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二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二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二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的第三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三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的外侧或同侧;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三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三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三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三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制动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行星架或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的制动器内毂,以及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并位于所述制动器内毂外侧的制动器外毂,所述制动器内毂通过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外侧;所述制动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内毂上的多片制动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外毂上的多片制动器钢片,且多片所述制动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制动器钢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所述第二离合器外毂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一齿圈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所述壳体结构同时设置为所述制动器外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和第一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的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结构、第二行星排结构、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两端,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制动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位于所述输入轴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并排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外侧,且所述制动器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的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结构、第二行星排结构、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两端,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及制动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制动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和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位于所述输入轴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并排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外侧,且所述制动器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第三离合器结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一端的第一太阳轮和第一行星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另一端的第二太阳轮和第二行星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并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的第二齿圈;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太阳轮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制动器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太阳轮上、或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和制动器结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及所述制动器结构均设置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太阳轮上的第一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一离合器主体和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且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第二行星架上的第二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二离合器主体和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且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外侧;且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上的第三离合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中的第三离合器主体和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制动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上的制动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中的制动器主体和制动器活塞结构,所述制动器壳体通过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和第三离合器壳体的外侧;且所述制动器主体连接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上,所述制动器活塞结构一端与所述制动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的第一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一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一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一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一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一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输入轴连接的第二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二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外侧或同侧;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二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二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二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二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第三离合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的第三离合器内毂,以及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外侧的第三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的外侧或同侧;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上的多片第三离合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上的多片第三离合器钢片,且多片所述第三离合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第三离合器钢片之间;所述制动器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行星架或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的制动器内毂,以及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并位于所述制动器内毂外侧的制动器外毂,所述制动器内毂通过所述第二齿圈隔设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外侧;所述制动器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内毂上的多片制动器摩擦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器外毂上的多片制动器钢片,且多片所述制动器摩擦片间隔设置于多片所述制动器钢片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所述第二离合器外毂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所述第一齿圈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所述壳体结构同时设置为所述制动器外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和第一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和第一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一离合器平衡腔盖,且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一离合器平衡腔盖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两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杆体和第一离合器平衡腔盖之间的第一回位弹簧组;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和第二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二离合器活塞杆体,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杆体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内毂和第二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二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二离合器平衡腔盖,且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二离合器平衡腔盖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杆体两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杆体和第二离合器平衡腔盖之间的第二回位弹簧组;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和第三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三离合器活塞杆体,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杆体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主体与所述第三离合器主体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内毂和第三离合器外毂之间的第三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三离合器平衡腔盖,且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腔盖和第三离合器平衡腔盖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杆体两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杆体和第三离合器平衡腔盖之间的第三回位弹簧组;所述制动器活塞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上的制动器活塞缸,设置于所述制动器活塞缸中的制动器活塞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器活塞杆上并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的制动器回位弹簧组,所述制动器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制动器活塞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制动器主体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合器平衡腔盖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腔盖,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同时设置为所述第三离合器活塞腔盖。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第二太阳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太阳轴部连接的第二太阳轮体,所述第二太阳轴部靠近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体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轴部上的行星架轴向部,以及与所述行星架轴向部垂直连接的行星架径向部,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于所述行星架径向部上,所述第一离合器结构、第二离合器结构、第三离合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和所述行星架径向部之间;所述第一离合器外毂靠近所述第一行星排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离合器内毂连接于所述第二太阳轴部端部;所述第三离合器外毂连接于所述第二太阳轴部上,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结构和第三离合器活塞结构均连接于所述行星架轴向部上。10.一种离合器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桂余子林周友谢绪秒刘学武刘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