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单轨转向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11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单轨转向架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辅助转向牵引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的一端相连的若干牵引杆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或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相连的减震组件,且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牵引杆组件同向延伸。在转向架震动时,所述减震组件能够加速衰减转向架的震动,减轻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冲击,避免出现刚性震动的问题影响乘车的舒适性。

Auxiliary steering traction mechanism and monorail bogie assembly with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xiliary steering traction mechanism and a monorail bogie component, including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rm in parallel,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arm. The first drive arm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arm are provided with an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auxiliary steering traction mechanism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rm and second. A number of traction rod assemblie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arm are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rm and / or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arm, and the damping component extend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traction rod assembly. When the bogie is vibrated, the damping component can accelerate the vibration of the bogie, reduce the relative impact between the bogie and the car body, and avoid the problem of rigid vibration that affects the comfort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单轨转向架组件
本技术属于单轨转向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单轨车辆以其外形美观、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占用面积小等诸多显著优势,以及填补了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为定位,逐渐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道路坡道起伏大、弯道多、半径小、城市道路狭窄、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更是受到青睐;由于地形起伏或线路走向曲折,不可避免地导致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冲击,影响单轨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能够缓解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冲击,提高乘坐的舒适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平行设置;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臂与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若干牵引杆组件,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一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的一端连接,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垂直的方向延伸;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或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牵引杆组件同向延伸。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且所述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平行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臂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上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下传动臂。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臂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上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二下传动臂。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传动臂和第二上传动臂分别设有减震器支座,且所述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一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减震器支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传动臂和第二下传动臂分别设有牵引杆组件支座,且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一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牵引杆组件支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杆组件具有两个枢轴端,所述两个枢轴端之间设有牵引套管,两个所述枢轴端分别与牵引套管通过卡环进行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载保护装置为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横向节点,两个横向节点之间设有杆体,所述横向节点与杆体之间通过卡环进行固定。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轨转向架组件,包括构架,装在构架上的走行组件、动力总成和制动装置,所述单轨转向架组件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包括另一牵引杆组件,所述牵引杆组件包括牵引杆,所述牵引杆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牵引杆安装座,另一端与所述构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的优点如下:在辅助转向牵引机构上安装的减震组件,能缓冲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轨转向架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100,所述辅助转向牵引机构用于连接在转向架和单轨列车之间,包括第一传动臂2;第二传动臂9,所述第二传动臂9与所述第一传动臂2平行设置;过载保护装置5,所述过载保护装置5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臂2与所述第二传动臂9之间;若干牵引杆组件1,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传动臂2、第二传动臂9的一端连接,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1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垂直的方向延伸;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臂2和/或第二传动臂9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牵引杆组件同向延伸。在转向架震动时,所述减震组件能够加速衰减转向架的震动,减轻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冲击,避免出现刚性震动的问题影响乘车的舒适性。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1包括2支牵引杆,2支所述牵引杆可以为刚性金属杆,且每支牵引杆具有两个枢轴端11,两个所述枢轴端之间设有牵引套管13,两个所述枢轴端11分别与所述牵引套管13通过卡环12进行固定,由此使得枢轴端11和牵引套管13能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在单轨列车经过弯道时,弯道内侧的导向轮先于轨道梁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传递给转向架后依次通过与弯道内侧导向轮对应的牵引杆、过载保护装置传递给与弯道外侧对应的牵引杆,进而传递给弯道外侧的导向轮,由此起到辅助转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7,且所述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7平行设置,利用所述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7提供的阻尼振动可以缓解转向架构架16与辅助转向牵引机构之间震动的传递。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减震组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利用压缩弹簧等作为本申请的减震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臂2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上传动臂3,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下传动臂15;所述第二传动臂9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上传动臂10,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二下传动臂14,由此便于管理纵向牵引力并减少转向架相对于单轨列车的俯仰运动,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外设有防尘罩,防止灰尘、硬沙粒对传动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传动轴的工作性能,所述防尘罩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底座,由底座连接车体构架,传递车体相对转向架的牵引力,并吸收横向摆载负荷,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传动臂3和第二上传动臂10呈L形,且所述第一上传动臂和第二上传动臂分别包括第一臂、第二臂,且所述第一臂铰接于第二臂,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臂包括上下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设有减震器支座,所述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一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减震器支座,每个所述第二臂包括上下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支座,用于安装过载保护装置5,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载保护装置5为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横向节点,两个横向节点之间设有杆体,所述横向节点与杆体之间通过卡环进行固定,使得横向节点和杆体能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且两个横向节点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上传动臂3和第二上传动臂10的过载保护装置支座上,其中,所述杆体中间设为薄弱端,所述薄弱端在本示例中是指杆体强度最小的部分。当单轨列车遇到脱轨等危险情况下,通过横向连杆薄弱段的破坏,由此保护转向架构架16上的其他重要受力部件,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传动臂15和第二下传动臂14分别设有牵引杆组件支座,且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牵引杆组件支座,另一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转向架构架16上,以便若干所述连杆组件1能够相对于转向架构架16枢轴转动。基于以上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平行设置;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臂与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若干牵引杆组件,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一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的一端连接,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垂直的方向延伸;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或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牵引杆组件同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平行设置;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臂与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若干牵引杆组件,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一端分别于所述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的一端连接,若干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垂直的方向延伸;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或第二传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牵引杆组件同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且所述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臂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上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下传动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臂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上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二下传动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转向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传动臂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怡谭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