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110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用于所述走行轮走行;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通过对导向系统的和走行系统的分离设置,使得该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车辆运行更加安全。

A vehicle and rail trans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同时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国内很多城市交通状况并不好,表现出道路拥挤甚至堵塞的状况,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当前交通工具都因红绿灯、到站减速停靠、加速离站、乘客排队上下车等原因大大的降低了其平均运行速度,降低了交通运输效率,增大了整个城市的运输压力,从而导致整个交通运作状态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轨道交通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作出的:相关技术中,采用跨座式单轨技术方案,走行系统与导向系统均位于下车体转向架上,转向架系统需设置各种焊接轴连接导向轮和稳定轮,导致转向架系统结构复杂,制造复杂,且重量较大,且大部分技术方案均为单节车两个转向架,导致曲线通过性受到限制,环境适应性不强。导向轮与稳定轮伸出转向架较长,导致轨道梁高度较高,增加系统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的轨道交通系统,该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车辆运行更加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所述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表面;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框,所述导向框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所述导向框的底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上还设有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所述第一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左侧,所述第二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框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系统轴,所述导向系统轴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框,下端连接至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导向系统轴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轮包括:齐平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的中心所成的图形为矩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右侧壁;所述稳定轮包括齐平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稳定轮和第二稳定轮,所述第一稳定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中间,所述第二稳定轮位于所述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的中间,所述第一稳定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二稳定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右侧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在平面和右侧壁所在平面为法线沿横向的竖直面,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的轴线均沿竖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稳定轮和第二稳定轮高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为单根横截面是矩形或工字形的轨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走行轮包括同轴横向设置的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上,在横向上,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位于所述车体的中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走行轮还包括同轴横向设置的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走行在所述第一轨道上,在横向上,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位于所述车体的中间,且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的轴线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连接于所述车辆的底部,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转向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上,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中间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中间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为单根U型轨道,或包括两根在水平面里平行设置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工字形的轨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走行轮包括同轴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对称于纵向平分所述车体的竖直面,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分别走行于U型轨道的两上表面或分别走行于两根在水平面里平行设置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工字形的轨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走行轮还包括同轴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对称于纵向平分所述车体的竖直面,且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的轴线平行,在纵向上,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分别走行于U型轨道的两上表面或分别走行于两根在水平面里平行设置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工字形的轨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连接于所述车辆的底部,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转向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的中间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上,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两端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两端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走行轮和第四走行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二系悬挂簧,所述二系悬挂簧连接至所述转向架和车体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的两端与所述转向架之间还设有一系悬挂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内的座椅,在横向上,所述座椅成对的背对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内侧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所述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表面;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通过将导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n车辆,所述车辆包括:/n车体;/n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n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n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n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所述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表面;/n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
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车体;
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
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所述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表面;
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框,所述导向框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所述导向框的底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上还形成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导向槽的下端,所述导向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且所述导向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上还设有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所述第一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左侧,所述第二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框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系统轴,所述导向系统轴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框,下端连接至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导向系统轴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包括:
齐平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的中心所成的图形为矩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右侧壁;
所述稳定轮包括齐平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稳定轮和第二稳定轮,所述第一稳定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中间,所述第二稳定轮位于所述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的中间,所述第一稳定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述第二稳定轮走行于所述导向槽的右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所在平面和右侧壁所在平面为法线沿横向的竖直面,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的轴线均沿竖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稳定轮和第二稳定轮高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为单根横截面是矩形或工字形的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成李燕阳毛光丙陈斌梁演钊何钦洪刘姿罗智兰天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