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975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逃生装置和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的支撑装置,第二轨道梁和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另一端锁定于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逃生装置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支撑装置和逃生装置形成逃生通道。该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An Air Track System and an Air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track system and an air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air track system comprises an overhead first track beam, a second track beam, an escape device and a support device between the first track beam and the second track beam. The second track beam and the first track beam are constructed as two independent lines, and one end of the escape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track. The inner side of the beam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rail beam, the other end is locked on the first rail beam and the second rail beam. When a passenger needs to escape in case of a vehicle failure, the movable end of the escape device is unlocked to make it fall, and the escape passage is formed by the support device and the escape device. The air track system and the air rail transit system can make it easier for passengers to escape quickly in an emergency by installing escape devices between the rail beams of the two l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城市的交通情况越来越恶化,堵车现象日益严重,不但不利于居民的快速出行,而且造成大量的时间和能源消耗、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城市道路的拥堵、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空中轨道系统。该空中轨道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支撑装置和逃生装置,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逃生装置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逃生装置形成逃生通道。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用于将所述踩踏组件锁止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以驱动所述活动端的运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舌、第一锁环、第二锁舌、第二锁环和解锁旋钮,所述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对称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锁环和第二锁环分别对应的固定于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踩踏组件所述解锁旋钮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上,所述第一锁舌、第二锁舌均和解锁旋钮连接,旋转所述解锁按钮时,所述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分别同步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一锁环和第二锁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锁舌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一套筒中,所述第二锁舌可滑动的配合于第二套筒中;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舌的右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锁舌的左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同轴设置、且可转动的固定于踩踏组件上,所述第一滑轮用于支撑第一拉线,所述第二滑轮用于支撑第二拉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上,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所述另一端;第三拉线,所述第三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卷筒,所述卷筒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一拉索,所述第一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筒上,当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时,所述第一拉索可缠绕于所述卷筒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齿轮,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齿条,所述齿条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第二拉索,所述第二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且支撑于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齿条上,当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时,所述齿条可带动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运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上布置有绿化带。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培养槽用于种植植物,所述植物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绿化带。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件和钢丝网,所述若干支撑件的左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右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内侧,且沿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钢丝网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承载所述绿化带。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培养槽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上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丝网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植物的透明承载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承载板为玻璃或PVC板,且所述透明承载板上设有若干沟槽。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承载板上铺设有土壤层以用于种植植物。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浇灌装置、用于对所述植物洒水,所述浇灌装置可伸缩旋转的隐藏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梁体里面。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桥墩,所述桥墩包括若干横梁和墩柱,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墩柱的上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所述墩柱的下端固定于地面。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横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若干墩柱包括若干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二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所述墩柱包括第一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绿化带正下方的地面上设置至少设置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地面绿化带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绿化带正下方地面的至少一侧的地面设置机动车道。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侧面、第二轨道梁的侧面设有装饰灯。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墩柱上,且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和所述沟槽连通、下端延伸至地面。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接至所述第二边梁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边梁的左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梁体,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间隔固定于所述墩柱上,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梁体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和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逃生装置形成逃生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和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逃生装置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逃生装置形成逃生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用于将所述踩踏组件锁止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以驱动所述活动端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舌、第一锁环、第二锁舌、第二锁环和解锁旋钮,所述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对称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锁环和第二锁环分别对应的固定于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所述解锁旋钮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上,所述第一锁舌、第二锁舌均和解锁旋钮连接,旋转所述解锁按钮时,所述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分别同步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一锁环和第二锁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对称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锁舌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套筒中,所述第二锁舌可滑动地配合于第二套筒中;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舌的右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锁舌的左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同轴设置、且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上,所述第一滑轮用于支撑第一拉线,所述第二滑轮用于支撑第二拉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上,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所述另一端;第三拉线,所述第三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解锁旋钮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卷筒,所述卷筒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一拉索,所述第一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筒上,当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时,所述第一拉索可缠绕于所述卷筒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齿轮,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固定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齿条,所述齿条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第二拉索,所述第二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且支撑于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齿条上,当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时,所述齿条可带动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上布置有绿化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经胜孙晓杰赵杰许云凤庄清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