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96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装在细纱牵伸后面,固定在车面上。机架部分的转座圆套管两端为棉条输入孔和粗纱输出孔,中间有前、中、后罗拉,罗拉外有由齿轮、蜗轮、蜗杆组成的传动机构。罗拉与皮辊、铁辊、皮圈组成牵伸钳口,钳口处还有加压部件。并条机生产的熟条经过本装置,在牵伸的同时加捻,使喂入细纱牵伸区的须条粗细适中又有捻度,增加了纤维的抱合力,增大了细纱牵伸的摩擦力,保证成纱质量。用本装置可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棉纺机械类,具体地涉及一种将环锭纺纱的粗纺和细纺两个工序统一在一起的机械装置。环锭纺纱主要工序有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等五个工序。粗纱工序的主要作用是1.将并条机生产的熟条牵伸拉细,分担从熟条到细纱的牵伸;2、将拉细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便于退绕和为细纱牵伸服务;3、卷绕成形,便于贮存搬运及细纱机上的操作。细纱机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1、将粗纱牵伸拉细到成纱所要求的号数;2、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捻度,使成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和光泽;3、卷绕成形。从熟条到细纱要经过200倍左右的牵伸,其中粗纱工序分担5-70倍。由此,从整个纺纱过程看,加果有一种牵伸装置能达到200倍以上的牵伸则可省去粗纱工序。在很旱以前也出现过超大牵伸装置,安有三个牵伸区,能负担200倍的牵伸,但因其牵伸区呈平行排列,致使纤维松散,抱合力差、控制力弱、纱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因而无法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没有200倍以上且能保证质量的牵伸装置情况,旨在提供一种能将粗纺和细纺两个工序的牵伸统一的牵伸装置,采用本装置在牵伸的同时又可加捻,使喂入细纱牵伸区中的须条粗细适中又有捻度,增加纤维的抱合力,保证成纱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两墙板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面上,其中间孔与转座园套管相配合,转座园套内孔两端分别为棉条输入孔和粗纱输出孔。蜗轮5固装在棉条输入孔端的园套管上。与蜗轮5啮合的蜗杆4固装在长轴3上,长轴3由车头带动。转座2中间分别固装有后罗拉18、中罗拉19、前罗拉20。蜗轮9装在后罗拉18上。与蜗轮9啮合的蜗杆8固装在转座上,蜗杆8头端固装齿轮7。与齿轮7啮合的齿轮6固定在墙板上。齿轮10装在后罗拉18上,齿轮12装在中罗拉19上,过渡齿轮11分别与齿轮10、齿轮12啮合。蜗轮16装在前罗拉20上,与蜗轮16啮合的蜗杆15固装在转座上,蜗杆15头端固装齿轮14。与齿轮14啮合的齿轮13固定在墙板上。前罗拉20、中罗拉19、后罗拉19分别与装在墙板上的前皮辊23、中铁辊22、后皮辊21组成前钳口、中钳口、后钳口。装在中铁辊上的上皮圈25、装在中罗拉19上的下皮圈24、及装在墙板上的上销28、下销27组成前区弹簧钳口。前钳口和中钳口之间有一喇叭口26。前皮辊、中铁辊、后皮辊的两端装有弹簧29,固定弹簧29和对其加压的弹簧加压杆30装在转座的两个墙板上。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A示图图3图1的B向示图参照附图,本装置由机架、传动、牵伸、加压四部分组成。机架部分由墙板1和转座2组成。墙板起支承转座和定位作用,其高低和进出可调。转座用以安装传动件和牵伸件,转座穿入墙板孔内,并可转动。17档圈。传动部分长轴3由车头传动,长轴以125转/分的速度转动,固装在长轴上的蜗杆4便带动蜗轮5,使转座以25转/分的速度转动,转座每转动一周,便对从棉条输入孔进入的须条加上一个捻回。转座转动带动齿轮7转动,继而又通过蜗杆8、蜗轮9、带动后罗拉18转动,后罗拉又通达齿轮10、过渡齿轮11、齿轮12带动中罗拉19转动。转座转动带动齿轮14转动,继而又通过蜗蜗5、蜗轮16、带动前罗拉20转动。在转动中,前罗拉的转速高于中罗拉,而中罗拉的转速又略高于后罗拉,须条在前牵伸区被抽长拉细,牵伸倍数5-10倍,在向牵伸区则实现张力牵伸,牵伸倍数1、1-1、3倍。本技术前、中、后罗拉的转速分别为6、41转/分、1、12转/分、0、94转/分。罗拉在转动时又通过接触摩擦分别带动后皮辊21、中铁辊22、前皮辊23转动。牵伸部分包括由罗拉、皮辊、铁辊一组成的钳口和喇叭口。棉条从后钳口进入,从前钳口输出,经过5-10倍的均匀牵伸。前区弹性钳口起控制纤维变速、达到均匀牵伸的作用。喇叭口起集束须条和定位须条的作用。加压部分由弹簧29和弹簧加压杆30组成。弹簧可为压簧或簧片。在工作中,通过弹簧加压而对处于钳口的须条加压,便于牵伸。本技术弹簧29对前、后罗拉两端施加的压力均为3、5kg,对中罗拉两端的压力为2、5kg。本装置安置在细纱牵伸部分的后面,并条机生产出的熟条通过本装置,在牵伸的同时加捻,使喂入细纱牵伸区的须条粗细适中又有捻度,相当于粗纱,这样增加了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大了细纱牵伸的摩擦力,保证了成纱的质量。采用本装置能减少粗纱工序,从而减少因粗纱工序张力波动大,接头多、搬运过程中有损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其中重量不匀率可降低0、5%左右,条干cv%值右降低0、3%左右,还可减少人为的疵点和飞花附入。采用本装置,便于并条,细纱工序连接,提高生产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降低挡车工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按一万锭计算,可减员近40人。权利要求1.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墙板(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面上,其中间孔与转座园套管相配合,转座园套管内孔两端分别为棉条输入孔和粗纱输出孔,蜗轮(5)固装在棉条输入孔端的园套管上,与蜗轮(5)啮合的蜗杆(4)固装在长轴(3)上,长轴(3)由车头传动,转座(2)中间分别固装有后罗拉(18)、中罗拉(19)、前罗拉(20),蜗轮(9)装在后罗拉(18)上,与蜗轮(9)啮合的蜗杆(8)固装在转座上,蜗杆(8)头端固装齿轮(7),与齿轮(7)啮合的齿轮(6)固定在墙板上,齿轮(10)装在后罗拉(18)上,齿轮(12)装在中罗拉(19)上,过渡齿轮(11)分别与齿轮(10)、齿轮(12)啮合,蜗轮(16)装在前罗拉(20)上,与蜗轮(16)啮合的蜗杆(15)固装在转座上,蜗杆(15)头端固装齿轮(14),与齿轮(14)啮合的齿轮(13)固定在墙板上,前罗拉(20)、中罗拉(19)、后罗拉(18)分别与装在墙板上的前皮辊(23)、中铁辊(22)、后皮辊(21)组成前钳口、中钳口、后钳口,装在中铁辊上的上皮圈(25)、装在中罗拉(19)上的下皮圈(24)、及装在墙板上的上销(28)、下销(27)组成前区弹簧钳口,前钳口和中钳口之间有一喇叭口(26),前皮辊、中铁辊、后皮辊的两端装有弹簧(29),固定弹簧(29)和对其加压的弹簧加压杆(30)装在转座的两个墙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中、后罗拉的转速分别为6、45转/分、1、12转/分、0、94转/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29)可为压簧或簧片。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29)对前、后罗拉两端施加的压力均为3、5kg,对中罗拉两端的压力为2、5kg。专利摘要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装在细纱牵伸后面,固定在车面上。机架部分的转座圆套管两端为棉条输入孔和粗纱输出孔,中间有前、中、后罗拉,罗拉外有由齿轮、蜗轮、蜗杆组成的传动机构。罗拉与皮辊、铁辊、皮圈组成牵伸钳口,钳口处还有加压部件。并条机生产的熟条经过本装置,在牵伸的同时加捻,使喂入细纱牵伸区的须条粗细适中又有捻度,增加了纤维的抱合力,增大了细纱牵伸的摩擦力,保证成纱质量。用本装置可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文档编号D01H5/00GK2180654SQ93244428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钟朋继, 吴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棉纺旋转式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墙板(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面上,其中间孔与转座园套管相配合,转座园套管内孔两端分别为棉条输入孔和粗纱输出孔,蜗轮(5)固装在棉条输入孔端的园套管上,与蜗轮(5)啮合的蜗杆(4)固装在长轴(3)上,长轴(3)由车头传动,转座(2)中间分别固装有后罗拉(18)、中罗拉(19)、前罗拉(20),蜗轮(9)装在后罗拉(18)上,与蜗轮(9)啮合的蜗杆(8)固装在转座上,蜗杆(8)头端固装齿轮(7),与齿轮(7)啮合的齿轮(6)固定在墙板上,齿轮(10)装在后罗拉(18)上,齿轮(12)装在中罗拉(19)上,过渡齿轮(11)分别与齿轮(10)、齿轮(12)啮合,蜗轮(16)装在前罗拉(20)上,与蜗轮(16)啮合的蜗杆(15)固装在转座上,蜗杆(15)头端固装齿轮(14),与齿轮(14)啮合的齿轮(13)固定在墙板上,前罗拉(20)、中罗拉(19)、后罗拉(18)分别与装在墙板上的前皮辊(23)、中铁辊(22)、后皮辊(21)组成前钳口、中钳口、后钳口,装在中铁辊上的上皮圈(25)、装在中罗拉(19)上的下皮圈(24)、及装在墙板上的上销(28)、下销(27)组成前区弹簧钳口,前钳口和中钳口之间有一喇叭口(26),前皮辊、中铁辊、后皮辊的两端装有弹簧(29),固定弹簧(29)和对其加压的弹簧加压杆(30)装在转座的两个墙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朋继吴奇山付金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黄梅县第二棉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