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宜军专利>正文

纺纱S形牵伸气腔式气压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61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纱S形牵伸气腔式气压摇架,涉及纺纱工程牵伸系统的加压机构。沿用原摇架整体框架,以气腔顶杆机构代替弹簧加压,后皮辊为一对互成适当夹角的皮辊组,从而提高了对纱条的握持力,增强了对纱条的整形、控制功能,纱条在中、后皮辊罗拉间呈S形运行态势,形成曲线牵伸。为了保证皮辊与罗拉轴线平行,在皮辊座增设了平行度微调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明显改善了成纱CV%值,并可大幅度提高总牵伸倍数,纺出高支纱。(*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纱工程牵伸系统的一种气体加压机构,通称气压摇架。纱条牵伸的原理是纺机一排设有前、中、后三个罗拉,罗拉的转速依次递减,摇架由凸轮滚轮付锁紧定位,摇架上设有皮辊,通过施力装置,皮辊与罗拉外缘接触,形成三个皮辊罗拉组,纱条由后皮辊罗拉组入,前皮辊罗拉组出,在罗拉线速度差的作用下,实现辊间纱条的牵伸。成纱的条干均匀度(CV%值)是提高成纱质量等级的重要技术参数,纱条在牵伸过程中受力要求准确一致、稳定持久,因此皮辊压力的稳定可靠性,皮辊、罗拉组轴线间的平行度以及皮辊、罗拉接触线受力平衡均匀成为提高成纱质量的技术关键。为了纺出高支纱,需大幅度提高总牵伸倍数,因而需要改变纱条辊间运行态势,使皮辊罗拉组对纱条的握持力增大,同时又要兼顾改善纱条的条干均匀度,则提高对纱条的整形、控制功能,减少辊间纱条的非控制段也成为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纺纱摇架历经几代改进,一种为弹簧加压,即对皮辊实施压簧分立加压;一种是气囊式加压摇架,即长气囊作用在每个摇架的加压板上,通过多极杠杆将压力再分配到各皮辊;专利号为ZL93243149.6提出又一种气腔式加压摇架,即应用橡胶膜密封的气压腔通过顶杆对皮辊分立施压。其中气囊式采用了V形牵伸技术,即抬高纺机后罗拉,使纱条在皮辊间呈V形运行态势。弹簧摇架的主要缺点是弹簧压力误差大,同类弹簧压力离散度大,用久压力自然衰退,辊径磨耗引起压力变化,无法在工作中检测调节,停机时弹簧无法半释压,不适于采用软皮辊;弹簧振动阻尼值偏小,不适合应用高辊速、高辊压新技术。气囊式加压摇架在调变辊距时要变更传力杠杆的支点轴孔来重调杠杆比分配皮辊的压力,操作繁琐;摇架卸压时影响相邻摇架的压力稳定,当气源或管路漏气时,因其长气囊分配压力到众多摇架,故易造成大面积停产,V形牵伸需将纺机后下辊抬高,装拆困难且成本高,靠机件的制造装配精度和安装精度来保证三个皮辊罗拉组的工作精度是难以做到的;长期运转磨损造成工作精度下降或丧失,无法微调补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三种加压摇架的缺陷与不足,围绕提高成纱CV%值和提高纱条的总牵伸倍数等技术关键问题,展开一系列技术措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保持原加压摇架整体框架结构,摇架上施力装置由弹簧改为气压腔顶杆结构,气压腔由橡胶膜密封,隔离上缸盖、下缸体形成,通过软管外接气压源,气压源采用集中供气、无级调压、自动稳压,气压源发生故障时可对分机分组实行分割管理独立供气。顶杆上部的承压盘接触橡胶密封膜承压,并通过传力杠杆作用于皮辊座,纺机上固定一排前、中、后罗拉,皮辊与罗拉外圆相切形成三个皮辊罗拉组,从而使皮辊罗拉组压力的准确性、一致性及稳定持久性得到改善,并提高了振动阻尼值,有利于采用高辊速软皮辊新技术。为了保持每个皮辊罗拉组的皮辊与罗拉轴线平行,本技术在皮辊座上设置了控制皮辊轴线定位的微调机构。微调机构主要包括有调节盘,微调螺栓和加压鞍。调节盘由中心柱销与施压杠杆铰联,并能相对柱销偏转。中心柱销的轴线通过皮辊轴线与中线的交点,并垂直于皮辊轴线。微调螺栓位于中心柱销两侧,作用于调节盘侧面,对调节盘转位精调限位,锁紧后保持皮辊、罗拉轴线的平行度,加压鞍通过平衡销与调节盘铰联,并能相对平衡销摆动,平衡销轴线与中心柱销轴线垂直相交并平行于皮辊中心线,压力由平衡销作用于加压鞍皮辊轴,皮辊与罗拉接触线实现自动左右压力平衡。为了提高总牵伸倍数及改善成纱CV%位,本技术将后皮辊设计成两个互呈适当夹角的皮辊,皮辊座分别固定在摆动叉两侧臂上,摆动叉由中心平衡柱销直接铰联于气压腔顶杆,中心平衡柱销轴线平行于后罗拉轴线且垂直于顶杆轴线,纱条在中、后皮辊罗拉间呈S形运行态势。从而增大皮辊罗拉组对纱条的握持力,有利于提高总牵伸倍数,并增大了纱条在中、后皮辊罗拉组的接触包围弧,缩短了辊间纱条的非控制段,加强了对纱条纤维的控制和整形功能,为改善成纱均匀度创造有利条件。本技术采用以上措施获十分满意的效果,经实验表明,明显改善成纱CV%值,并可大幅度提高总牵伸倍数,纺出高支纱。沿用原摇架的整体框架,气腔加压装置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下面给出本技术纺纱S形牵伸气腔式气压摇架的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纱条在三个皮辊罗拉组间呈S形运行示意图。附图3是气腔式加压装置简图。附图4是皮辊座主视图。附图5是皮辊座侧视图。附图6是气压源管线原理图。结合图面进一步详述,摇架座1固定在纺机上,摇架2与摇架座柱销铰接并由摇架座内的锁紧杠杆3的凸轮付锁定为工作状态,纺机上一排设置前、中、后三个罗拉,其转速依次递减,摇架2上用螺栓固定一排三个气腔式加压装置4,其顶杆5通过二级杠杆6作用于前皮辊座,皮辊与罗拉外圆相切,组成前皮辊罗拉组7,同理中位的气腔式加压装置4顶杆通过一级杠杆8作用于皮辊座,皮辊与罗拉相切组成中皮辊罗拉组9,后位的气腔式加压装置4顶杆直接作用于中心平衡柱销10上,摆动叉11与平衡柱销10铰联,其两侧臂设置一对互成适当夹角(取90°)的皮辊座,两个皮辊与后罗拉外圆分别相切组成后皮辊罗拉组12。纱条从后皮辊罗拉组12入,由前皮辊罗拉组7出,呈“S”形运行态势如图2所示。由于增大了辊间接触包围弧,提高了对纱条的握持力,缩短了纱条在中、后皮辊间的非控制段,为牵伸过程中纤维的控制整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鉴于纱条在皮辊、罗拉间主要承受稳定的静压,顶杆位移小,本技术采用气腔加压装置,图3给出了结构简图。气腔盖13与气腔壳体14螺栓联接,它们的结合面由橡胶模15密封,隔离为气压腔,气压腔通过软管16外接气压源,顶杆5上部的承压盘与橡胶膜接触,与气腔壳体14中心孔滑配的顶杆其球顶作用于施力杠杆。图4、图5给出了皮辊座结构示意图、侧视图。为了调节皮辊与罗拉轴线的平行度和保持皮辊左右两侧的压力平衡,本技术在皮辊座增设了平行度微调机构。主要包括有调节盘17、微调螺钉18、加压鞍19,调节盘17由中心柱销20与施压杠杆铰联,中心柱销的轴线通过皮辊中线与轴线的交点且垂直于皮辊轴线和中线,设在施压杠杆前端的一对微调螺钉18,位于中心柱销20两侧,螺钉头作用于调节盘侧面,利用夹具、百分表,微调调节盘转角,使皮辊与罗拉轴线保持平行,然后锁定。加压鞍19由平衡销21与调节盘铰联,压力由平衡销21作用于加压鞍和皮辊轴,使皮辊与罗拉接触线自动保持左右两侧压力平衡。本技术采用统一气源集中供气,并采取了自动稳压、调压,压力自动保护措施,供气方式为各分机、分组并联,各分管道设置截止阀可实施分割独立管理,有利于各分机分组停机维修检漏,图6给出气压源管线原理图。由电机、气压泵22、储气罐23、串接分水滤气器24、调压阀25、气压表26组成气源站,储气罐23上设有安全阀27和电触点压力表28,控制泵压在设定范围。气源站输出管并接各分机台23,分机台并接备用储气罐29,串接气压表30,调压阀31向各分组32供气,各分组软管联接摇架气压腔入口。权利要求1.一种纺纱S形牵伸气腔式气压摇架,主要包括有固定在纺机上的摇架座(1)、可翻转的摇架(2)、锁定摇架工位的锁紧杠杆(3),摇架上设有气腔加压装置(4),其顶杆(5)通过杠杆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S形牵伸气腔式气压摇架,主要包括有固定在纺机上的摇架座(1)、可翻转的摇架(2)、锁定摇架工位的锁紧杠杆(3),摇架上设有气腔加压装置(4),其顶杆(5)通过杠杆作用于皮辊座,皮辊与罗拉外圆相切,形成前皮辊罗拉组(7)、中皮辊罗拉组(9)、后皮辊罗拉组(12);其特征在于:后皮辊是一对互成适当夹角的皮辊组,皮辊座分别固定在摆动叉(11)的两侧臂上,摆动叉(11)通过中心平衡柱销(10)与气腔顶杆铰联,中心平衡柱销轴线与罗拉轴线平行且垂直于顶杆轴线,皮辊座设有控制皮辊轴线方位的微调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宜军戴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蔡宜军戴晓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