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432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装置于细纱机上。包括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氨纶喂入装置3、传动装置4、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所述的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均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支架本体5装置于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3通过传动装置4与粗纱喂入装置2相连,导纱孔板6装置于细纱机上,置于长丝喂入装置、羊毛喂入装置和氨纶喂入装置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6.1和长丝导纱孔6.2。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羊毛、长丝和氨纶三种原料一次性合并纺纱即可成型,生产简单难度又小。且纺织成本低,纱线质量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力纱的喂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装置于细纱机上。属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毛纺产品的要求已从保暖型向轻薄、舒适型转移。同时,2000年奥运会后,弹力面料成为时尚焦点。全球弹力面料的年市场增长率为10%左右,而亚太地区则高达15%。弹力面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弹性,穿着舒适,运动自如,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人体曲线之美。要获得这样的面料,纺制弹力纱线是关键的一环。目前我们常见的弹力纱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细纱机上喂入氨纶做成赛络纺包芯纱。2、在并纱机上喂入氨纶,通过加捻获得弹力包覆纱。3、利用毛纱和锦氨长丝并捻,获得弹力纱。以上各种形式的纱各有优缺点第1种形式后道无需并捻,直接可织布,生产简单,要获得较高支数的话,必须使用细支羊毛,成本高。而如果做毛涤混纺,则织造后容易产生较多的毛粒。第2种形式后道需并捻,对并纱机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有氨纶喂入装置,同时,加捻时氨纶容易断裂而引起纱线弹力不匀。第3种形式,则由于锦氨长丝价格太高而受到了限制。且后道需并捻,生产复杂,加工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长丝喂入装置、粗纱喂入装置、氨纶喂入装置、传动装置、支架本体和导纱孔板,所述的长丝喂入装置、粗纱喂入装置和氨纶喂入装置均装置于支架本体上,支架本体装置于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粗纱喂入装置相连,导纱孔板装置于细纱机上,置于长丝喂入装置、羊毛喂入装置和氨纶喂入装置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和长丝导纱孔。氨纶通过导纱孔定位,喂入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处经过正常牵伸的粗纱条须条中间。长丝也通过导纱孔直接喂入到细纱机前罗拉钳口处,但要与须条保持一定的距离。在钳口下方,长丝和中间包着氨纶的须条一起加捻,形成一个加捻三角区,卷绕到细纱纱管上就形成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因此,本技术通过将羊毛、长丝和氨纶三种原料一次性合并纺纱即可成型,生产简单难度又小。且纺织成本低,纱线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喂入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合一纺纱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本技术为一种羊毛粗纱、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装置于环锭细纱机上。主要由长丝喂入装置1、羊毛粗纱喂入装置2、氨纶喂入装置3、传动链条4、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组成。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装置于细纱机上。长丝喂入装置1由长丝挂架1.1、长丝卷筒1.2和长丝导轮1.3组成。长丝挂架1.1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长丝卷筒1.2挂置于长丝挂架1.1上,长丝导轮1.3置于长丝卷筒1.2下方。粗纱喂入装置2由粗纱挂架2.1、粗纱卷筒2.2、粗纱导轮2.3和粗纱牵引罗拉2.4组成。粗纱挂架2.1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粗纱卷筒2.2挂置于粗纱挂架2.1上,粗纱导轮2.3置于粗纱卷筒2.2下方,粗纱牵引罗拉2.4装置于粗纱卷筒2.2下方的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3由氨纶支架3.1、氨纶卷筒3.2和氨轮退绕装置3.3组成。氨纶支架3.1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氨纶卷筒3.2和氨轮退绕装置3.3装置于氨轮退绕装置3.3上。氨轮退绕装置3.3为两个退绕罗拉3.3.1、3.3.2。氨纶因有弹性,要给予一定的预牵伸,可以通过两个退绕罗拉来实现。退绕罗拉3.3.1、3.3.2置于氨纶卷筒3.2下方,通过传动链条4连接到粗纱牵引罗拉2.4的前罗拉2.4.1,调节链轮就可以改变与前罗拉的速比,保证氨纶伸长均匀稳定。导纱孔板6置于长丝喂入装置1、羊毛粗纱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6.1和长丝导纱孔6.2。权利要求1.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氨纶喂入装置(3)、传动装置(4)、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所述的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均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支架本体(5)装置于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3)通过传动装置(4)与粗纱喂入装置(2)相连,导纱孔板(6)装置于细纱机上,置于长丝喂入装置(1)、羊毛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6.1)和长丝导纱孔(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长丝喂入装置(1)包括长丝挂架(1.1)和长丝卷筒(1.2);粗纱喂入装置(2)包括粗纱挂架(2.1)、粗纱卷筒(2.2)和粗纱牵引罗拉(2.4);氨纶喂入装置(3)包括氨纶支架(3.1)、氨纶卷筒(3.2)和氨轮退绕装置(3.3),所述的长丝挂架(1.1)、粗纱挂架(2.1)和氨纶支架(3.1)均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长丝卷筒(1.2)挂置于长丝挂架(1.1)上;粗纱卷筒(2.2)挂置于粗纱挂架(2.1)上,粗纱牵引罗拉(2.4)装置于粗纱卷筒(2.2)下方的细纱机上;氨纶卷筒(3.2)和氨轮退绕装置(3.3)装置于氨轮支架(3.1)上,氨轮退绕装置(3.3)通过传动装置(4)与粗纱牵引罗拉(2.4)的前罗拉(2.4.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氨轮退绕装置(3.3)为两个退绕罗拉(3.3.1、3.3.2),两退绕罗拉(3.3.1、3.3.2)置于氨纶卷筒(3.2)下方,通过传动链条(4)与粗纱牵引罗拉(2.4)的前罗拉(2.4.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长丝喂入装置(1)包括有长丝导轮(1.3),长丝导轮(1.3)置于长丝卷筒(1.2)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粗纱喂入装置(2)包括有粗纱导轮(2.3),粗纱导轮(2.3)置于粗纱卷筒(2.2)下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装置于细纱机上。包括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氨纶喂入装置3、传动装置4、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所述的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均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支架本体5装置于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3通过传动装置4与粗纱喂入装置2相连,导纱孔板6装置于细纱机上,置于长丝喂入装置、羊毛喂入装置和氨纶喂入装置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6.1和长丝导纱孔6.2。因此,本技术通过将羊毛、长丝和氨纶三种原料一次性合并纺纱即可成型,生产简单难度又小。且纺织成本低,纱线质量好。文档编号D01H1/00GK2755117SQ20042005421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陈丽芬, 陈敏, 石小正 申请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氨纶喂入装置(3)、传动装置(4)、支架本体(5)和导纱孔板(6),所述的长丝喂入装置(1)、粗纱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均装置于支架本体(5)上,支架本体(5)装置于细纱机上,氨纶喂入装置(3)通过传动装置(4)与粗纱喂入装置(2)相连,导纱孔板(6)装置于细纱机上,置于长丝喂入装置(1)、羊毛喂入装置(2)和氨纶喂入装置(3)下方,其上开设有氨纶导纱孔(6.1)和长丝导纱孔(6.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芬陈敏石小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