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列式牵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64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含有三对牵伸罗拉的三列式牵伸装置。第二对罗拉(6和7)设成皮圈罗拉,第三对罗拉中,上罗拉(13)构造成皮圈罗拉,同时,将下罗拉(16)设成带沟槽罗拉。在中间下罗拉(9a)和后下罗拉(16)之间安置有导向板(41),其上表面与后罗拉对之皮圈(14)的下侧相连接。在位于中间和后罗拉对(6与7、13与16)之间的后牵伸区获得对浮游纤维的理想控制,在前后罗拉对(4与5、13与16)之间获得所要求的总牵伸比。(*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条子直接纺纱型的高支精纺机的牵伸装置,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它适用于进行高牵伸比纺纱。作为现有技术,众所周知的是这样一种条子直接纺纱型高支纺纱机,其中,纺成的纱直接由条子获得。采用这种条子直接纺纱型的高支精纺机,就要用大数值的牵伸比,所谓率伸比即出口侧罗拉(前罗拉)的转速与入口侧罗拉(后罗拉)的转速比。为了实现这种高牵伸操作,有人已经提出使用四列式或五列式的牵伸装置。在这种类型的伸牵装置中,提供有多个牵伸区,其优点在于可以获得大数值的总牵伸比。但是,这种牵伸装置的缺陷是增加了牵伸罗拉的使用量和用于驱动罗拉的驱动部件,从而使得结构复杂化,并加大了成本。还有,考虑各方面因素,还需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所说的因素如间距(罗拉隔距)和罗拉对之间牵伸比的分配等。鉴于在使用四列式或五列式牵伸装置时所述的困难,作为替代这种装置,通常人们一直使用双皮圈型三列式牵伸装置,作为条子直接纺纱型精纺机中的牵伸装置。就是说,在这种三列式牵伸装置中,由皮圈罗拉构成第二或中间上下罗拉。采用带皮圈的第二罗拉使浮游纤维在前牵伸区得到控制,因此,在位于后牵伸区之上的主牵伸区可以获得大牵伸比,虽然后牵伸区牵伸比相对小,还是可获得大的总牵伸比。但是,这种前牵伸区牵伸比“单方面”增加会造成主后牵伸区之间牵伸比分配不均匀,从而使纱线质量降低。在带皮圈的三列式牵伸装置中,可以进行改进,使其中后罗拉对也由皮圈罗拉构成。但是,在后罗拉处也采用皮圈罗拉,会引起条子(当供入时)的速度变化,这是由于皮圈厚度的不可避免的变化而造成的。由后罗拉供给之条子的这种速度变化引起前后罗拉之间总牵伸比产生变化,这种总牵伸比变化引起纱线粗细产生很大变化,从而使纱线质量变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后牵伸区牵伸比的三列式牵伸装置,同时,该装置防止总牵伸比的变化的增加,由此实现高牵伸操作,同时避免纱线质量变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对上、下罗拉,在两对罗拉之间,设置有主牵伸区,所说的第二对上、下罗拉为皮圈罗拉,三列式牵伸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对上、下罗拉,在所说的第二和第三对罗拉之间设置有后牵伸区,在所说的主、后牵伸区之间牵伸量的分配是可调整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做成皮圈罗拉,所说的第三下罗拉做成沟槽罗拉,在所说的第三下沟槽罗拉和所说的第二下罗拉之间,安置一块导板,这样,通过条子可使后者处于与第三上罗拉之所说皮圈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之装置操作时,条子向前供入,同时被挟在作为后下罗拉的带沟槽罗拉的外圆周表面和后上罗拉的皮圈之间。带沟槽罗拉的转动引起上罗拉的皮圈直接移动,这样,皮圈的移动速度总是等于带沟槽罗拉的圆周速度。结果,挟在带沟槽罗拉和皮圈之间的条子以等于带沟槽罗拉圆周速度的速度移动。带沟槽罗拉直接由转动动力源驱动,所以,带沟槽罗拉的转动速度可保持不变,尽管皮圈厚度会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变化。因此,与所供给的条子直接接触的条子的移动速度也保持不变,从而防止了总牵伸比的改变。此外,由带沟槽罗拉供入的条子在后牵伸区移动,同时被夹持在导向板和上后罗拉皮圈之间,从而可控制后牵伸区的浮游纤维,这样也有助于获得与现有技术相比后牵伸区数值更大的牵伸比。条子经过在后牵伸区较高牵伸比的牵伸操作后,被引入到主牵伸区,再经过较高牵伸比的牵伸操作,即可获得高数值牵伸比。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纺机牵伸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是图1中后罗拉对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后罗拉对的正视图。图4表示后罗拉对变型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后罗拉对变型的正视图。图6表示说明由本专利技术获得的纱线质量与按现有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相比较的曲线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牵伸装置的侧剖视图。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精纺机之三列式牵伸装置的实施例。在图1中,数字1概括性表示精纺机,精纺机1包括三列式牵伸装置2,它是由三对牵伸罗拉构成的。即精纺机正面第一对牵伸罗拉是由前上罗拉4和前下罗拉5构成的。上罗拉4为涂过橡胶的罗拉,它带有由橡胶材料所形成的外层,而下罗拉为由钢材料制成的带沟槽的罗拉。第二对罗拉位于精纺机的中间,由上皮圈罗拉6以及下皮圈罗拉7构成,上皮圈罗拉包括上罗拉构件8a、张力器8b以及圈在上罗拉构件8a和张力器8b之间的皮圈8,下皮圈罗拉包括下罗拉构件9a、用杆9d向下推动的张力器9b和9c、以及圈在下罗拉构件9a和张力器9b、9c之间的皮圈9。最后,位于精纺机后侧的第三对罗拉是由后上皮圈罗拉13和后下罗拉16构成,后上皮圈罗拉13包括一个上罗拉构件14-1、一个张力器构件(皮圈支架)28、以及一个上皮圈14,其结构与中间的上皮罗拉6的皮圈8相似,皮圈14圈在上罗拉构件14A和张力器构件28之间,后下罗拉16为带沟槽罗拉,用钢材料制成。在该三列式牵伸装置中,设计有两段牵伸区,即主牵伸区10和后牵伸区20,主牵伸区10位于包括上罗拉4、下罗拉5的前罗拉对和包括上皮圈罗拉6、下皮圈罗拉7的中间罗拉对之间,后牵伸区位20位于该中间罗拉对和包括上皮圈罗拉13、下沟槽罗拉16的后罗拉对之间。在图1中,精纺机包括罗拉支座3,用于转动地支撑前下罗拉5。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的是中间下纺纱杯支撑部件18,在其上转动地支撑着下皮圈罗拉7。后下罗拉支撑部件19也被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下后沟槽罗拉可转动地支撑在后下罗拉支撑部件19上。这些前、中、后下罗拉5、7和16与驱动轮(未示出)相连,驱动带有啮合状态的齿轮。啮合齿轮之间齿轮比的变化引起齿轮之间转速比的改变,这样使得主牵伸区10和后牵伸区20之间牵伸比值产生改变。第二滑动部件18和后滑动部件19被可滑动并可调地安装在罗拉支座3上,因此,中间罗拉对6和7与前罗拉对4和5之间的间距以及罗拉对13和16与中间罗拉对6和7之间的间距就能按要求进行调整。在完成间距(相邻罗拉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分别用螺母21a和22a将销子21和22固定住,这样就使中间和后罗拉对安置在支座3的固定位置上。采用已知方法,使上臂25相对于罗拉支座3绕轴25-1转动,在牵伸罗拉组的上侧,前罗拉4、中皮圈罗拉6和后皮圈罗拉13转动地与上臂25相连。同样采用已知方法,提供一杆26,用于使上臂25的图1所示的操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摇动,在操作位置时,位于上侧的前罗拉4、中罗拉6和后罗拉13分别与位于后侧的前罗拉5、中皮圈罗拉7和后沟槽罗拉相连,在静止位置上成对罗拉彼此分开。图1中,上后罗拉13的皮圈14有一部分14a沿锐角绕在张力器28上,所以,部位14a位于尽可能与第二即中间罗拉对6和7相邻近的位置上,这就使得皮圈14和导向板41之间条子S的支撑长度增加到尽可能的长度,导向板41位于皮圈14的下面,其结构在以下将做详细说明,同时,后皮圈罗拉13与导向板41相互间的夹持点和中(第二)上、下皮圈罗拉6、7间的夹持点之间的距离被尽可能减小。图1中,在自后(第一)上罗拉13和后(沟槽)罗拉16起的上游位置上,安置一凝棉导管29,用于收集由条筒供给的条子S。将凝棉导管29安置在横动杆32的侧臂上,将横动杆32沿机器支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后滑板19上。如以上所述,在后(第一)罗拉对的沟槽下罗拉16和中间(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列式牵伸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上下罗拉对以及第三上下罗拉对,在前两对罗拉之间形成一主牵伸区,所说的第二对上下罗拉为皮圈罗拉,在所说的第二和第三对罗拉之间形成一后牵伸区,在所说的主/后牵伸区之间分配的牵伸量是可调节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被设置成皮圈罗拉,所说的第三下罗拉被设置成带沟槽罗拉,在所说的第三下沟槽罗拉和所说的第二下罗拉之间,设置一块导向板,这样,借助于条子使导向板与所说的第三上罗拉之皮圈的下部表面呈接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木曾隆足立典隆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