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机纺纱部位纺纱的接头或启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248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气流纺纱机纺纱部位的纺纱工序或接头法的启动方法,该方法在纺纱工艺期间,从纵向纤维结构(10’)生产纱线(11),因此,该方法包括在入口侧(30,29)具有可驱动部件以及在出口侧(32)具有夹持点(11)的牵伸装置(28),一气流加捻装置(3)和一纱线卷取装置,因此,在纺纱工艺的中断后,纱线生产的再继续包括以下步骤, -返回纱线头,在此必须,首先通过纱线卷取装置,然后通过加捻装置(3),最后通过位于牵伸装置(28)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启动纺纱或进行接头; -确定纱线头(1)末端(2)的位置; -启动气流加捻装置(3),纱线卷取装置和牵伸装置(28)的部件,其特征在于: -纱线头(1)的返回通过牵伸装置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进行,即通过打开牵伸装置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因此,之后纱线头(1)被定位在位于牵伸装置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中,该牵伸装置与在入口侧的被驱动部件中的纵向纤维结构(10’)位于同一直线上被驱动,随后 -再次关闭位于牵伸装置(28)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以及 -位于牵伸装置(28)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的启动发生在一段协调且延迟地启动入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0,29)的时间内,使得撕断的纵向纤维结构(10’)的端部与纱线头(1)的端部重叠,并以重叠的状态通过出口侧的被驱动部件(32)的夹持点(1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并涉及如第一个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适用于如在条筒调换后,筒子调换之后,纱线断头后,或其他的纺纱故障后接合纱线,其中该纱线由短纤维在细纱机和/或气流纺纱机的纺纱部位形成的。该方法也适用于纺纱的启动,即纺纱工艺的重新启动。根据相应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纺纱部位。用于纺制短纤维材料的气流纺纱机通常包括大量的纺纱部位,因此在每个纺纱部位中由供给的纵向纤维结构纺成纱线。因而纵向纤维结构首先被精制,即通过牵伸使每单位长度的纤维数量减少。然后通过加捻使精制过的纤维束纺成纱线,所述纱线再被取出并卷取。为了精制,例如纵向纤维结构通过牵伸装置牵伸或通过分散罗拉被分散。为了用加捻方式产生纱线,使用气流纺纱法,即纱线的形成通过气流加捻得到。在气流纺纱工艺中断之后,纺成的纱线与待纺制的精制过的纤维束(纵向纤维结构)之间的连接断开了,这种连接必须重新被修补,不仅使生产的纱线没有中断,也使纺纱工艺可以重新开始。为了这种纱线和纵向纤维结构的重新连接,特别是采用气流纺纱法,中断导致的自由线头逆着正常的纱线传送方向被向上游通过加捻点拉出,并固定在那里。其后纱线取出并且空气加捻形成装置被重新启动,然后精制过的纵向纤维结构的自由前端(开头)供给空气加捻装置,使得在一短的过渡时期,纱线的末端部分和纤维束的前端部分(开头)通过加捻装置一起移动。因此,通过加捻装置,纤维束中的纤维与纱线末端部分的纤维缠结在一起,并且纤维束前端部分以一种结合方式与纱线末端部分连接。因而再次启动纺纱工序。在纺纱工序的开始,即纺纱工序的重新开始,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即在纺纱中断前使用一辅助纱线代替产生的纱线末端部分。为了使接头部分允许无故障连续进行纺纱工艺,因此,所述的接头部分和其外围必须包括足够大的抗撕扯强度,也就是,这通常意味着此抗撕扯强度应至少与在瞬时的纺纱工艺中产生的纱线的抗撕扯强度一样高。已知获得接头部分足够大的抗撕扯强度的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加捻装置在自由纱线末端部分处,精制纤维束的自由前端部分处起作用和/或在纱线末端部分和纤维束前端的同步协调运动时间处起作用。例如从公开的DE-4240653-A1中得知,使纱线的末端变粗糙和/或从纱线的密集纤维束中去掉纤维端及使它们从纱线中分支,因此,使用新供给的纤维缠结的步骤被改善并且使接头部分的抗撕扯强度提高。从相同的公开文件中还可得知以这种方式为捻接准备纱线的末端部分,即使纤维量朝着纱线末端逐渐减少,因此纱线本身朝末端逐渐变细。接着,以这种方式逐渐变细的纱线末端部分被导引,该纱线末端穿过接头的加捻点,与相应逐渐变细的纵向纤维结构前端重叠(逐渐增加纤维量)。如在公开文件US-5802831(MURATA)描述了使用纤维束的“尖头的”前端部分用于接头。根据该公开文件,纵向纤维结构在加捻前在牵伸装置中被牵伸,由此牵伸装置包括位于入口侧的预牵伸区和位于出口侧的主牵伸区。在纺纱工艺中断后,停止纵向纤维结构的喂入牵伸装置和预牵伸。由于主牵伸没有被停止,纵向纤维结构在预牵伸区和主牵伸区之间被撕断并在那里形成自由前部。中断之后喂入和预牵伸再次与加捻装置同步,被接到相应的驱动装置和纱线卷取机构。假定具有由撕断动作导致的逐渐变细的形状的纵向纤维结构的前部首先被进行主牵伸,因此假定所述的逐渐变细被相应的拉伸,并且从而具有一种改进的接头部分。US-5802831所述的方法仍是根据公开文献US-5809764和US-5934058(同是MURATA)的改进,因为纵向纤维结构的逐渐变细的前部分,在拉伸前,被一个短部分通过撕扯而变短,并且因为在作用于牵伸装置和加捻点之间的气流牵伸中,该前部分的纤维量额外地且相应地减少。确实表明,很难用所述的方法制备符合要求的接头部分。依据所述的方法的接头纱线,在接头后立刻趋向于具有纤维量太低的弱点。因为这个原因,相对于剩余纱线来说,增加到200%的纤维量通常被加到接头部分,由此为启动纺纱而赋予了足够安全的抗撕扯强度。该申请人的一个较早的欧洲申请(EP01129189,5)也涉及此问题,然而,所述申请在提出本申请时尚未公开,它的内容将作为本申请的结合部分。本专利技术补充此较早申请的目的。除了接头的质量(接头部分的强度),本领域现有技术的接头或纺纱开始工艺仍有另外的缺陷。采用这些接头方法,接头工序并非总是成功,使得相对于接头尝试总数的失败的接头工序比率相当高。此任务通过如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观察结果,如果纱线末端的重叠部分与撕断的纵向纤维结构被一起压成重叠状态,成功接头工序的几率基本上更高。通过将纱线末端的纤维与纵向纤维结构(即纤维束)压在一起,所述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即静摩擦力)增加。端部提高的粘着力在接头工序的连续处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特别减少了这样的可能性,即如此“结合在一起”的末端部分,在加捻装置之前(上游)或在所述的加捻装置之中,例如在利用气流的加捻中,不容易再次分开;和由此接头工艺失败降低。纺纱接头或开始的工艺可靠性因而提高了,由此气流纺纱机的工艺可靠性也提高了。此外,惊奇地发现与抗撕扯强度相关的接头质量得到了改善。因此接头部分和或接头点不再必须包括相对于剩余的纤维数量增加到200%的纱线量以获得足够大的抗撕扯强度。因此,接头具有相当小的厚度尺寸部分。由于抗撕扯强度,接头部分的长度也可以选择更短的。因为接头部分的纤维数量和长度都下降了,所以与接头部分有关的缺陷也将减少。将纱线头的重叠端部与撕断的纵向纤维结构压在一起最好通过特定的可能方式实现,即不用附加的装置。在出口侧的被驱动的细度影响装置的部件的夹持点(例如牵伸装置主牵伸中的一对输送罗拉)特别适合这个。基本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也可以为接头工序提供一个专门的夹持或施压装置,通过该装置使纱线头和撕断的纵向纤维结构压在一起。一种用如DE-4240653-A1所述的装置,使纱线头和/或它的重叠端部变粗糙或变尖的变型被证明也是有利的,但这不是必需的。纵向纤维结构的削尖端部的应用,如US5802831所述,也是可以的。牵伸装置28的入口(如喂入滚筒29和具有带31的中间滚筒30)由马达33驱动。马达33由控制装置34控制。为控制马达33,控制装置34评价一回光35(准备信号)和用于纱线头传感器37确定纱线头1末端2的准确位置的纱线头信号36,以及纺纱部位的特殊参数。在实际上已知的在纺纱部位的纺纱工艺期间,根据附图说明图1,沿传送方向Z供给的纵向纤维结构10’在喂入滚筒29之间运动进入精制装置,并以通常恒定的牵伸率在喂入滚筒29和中间滚筒30之间进行预牵伸,如果可以,以一种变化的牵伸率在中间滚筒30和输出滚筒32之间进行主牵伸。精制过的纵向纤维结构10通过纤维喂入通道26从输出滚筒32朝向纱线入口通道24被吸入。除所述的吸入外,由喷嘴22供给的压缩空气产生在纱线通道入口区域的用于加捻的紊流。由加捻生成的纱线11在卷取方向Z上通过纱线通道24被卷取(卷取装置未示出)。在纺纱工艺中断过程中,例如在断纱或换筒时,首先马达33停止,但是输出滚筒32至少保持一段限定的时间运转。因此,供给的纵向纤维结构10’在带31和输出滚筒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维斯特H·斯塔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