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51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压辊(11),包括两个组装到共用转动轴(3)的两个纵向端部上的辊子本体(1,2)。转动轴(3)借助于两列滚动体(4,5)安装到静止支撑箱(6)内。位于一个辊子本体(1)一侧的滚动体(4)在槽状轨道(7)内运转,所述槽状轨道(7)位于支撑箱(6)的一个端部部分的内壁(61)内的周缘,而位于第二辊子本体(2)一侧的滚动体(5)在位于支撑箱(6)相对端部部分上的筒形轨道(8)内运转。在支撑箱(6)周缘上设置有接合区(62),在操作时所述压辊在接合区(62)内可由压力(L)加载,以下压它使其抵靠下圆柱。筒形轨道(8)距接合区(62)的距离(b)比槽状轨道(7)距接合区(62)的距离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 条组件的压辊。
技术介绍
将天然纤维或人工纤维转换成纱线,需要一系列的分部工作程序。 最后一步工作步骤通常称作精纺。借此纺纱获得其最终的细度和强度。 精纺需要占整个纱线制造工艺支出的相当大的比例。从现有技术状态中 获知的纱锭纺纱最接近使用纺车的经典手纺。借此纺纱巻绕到旋转的纺 纱锭子上。基本上环锭纺纱需要三种机器。粗纱,也称作粗梳纱条,由 锭翼从纱条中制得。具有所需细度的纱线由环锭纺纱机从粗纱中制得, 并旋绕到纱筒上,形成管纱。然后络纱机将来自很多管纱的纱线放置到 一起,并制得具有几千克重量的纱筒以供使用。粗纱在环锭纺纱机上牵伸到线所需的细度,并产生纺纱所需的纤维 捻度。纺纱机通常具有双侧面设计,且每一侧面上均有多个纺纱位置。 将并条组件分派给各纺纱位置,在此将供给的粗纱牵伸到所需细度。已 知现有技术状态中的并条组件通常包括多个彼此配合的下圆柱和下压 转筒、以及绕转皮團,这些下圆柱、下压转筒和绕转皮闺将并条组件再 分成预牵伸区和主牵伸区。牵伸到所需程度的粗纱作为具有较大或较小 厚度的纱条在退出辊子对的夹持线处离开并条组件,并在纺纱转动的辅 助下加捻、 一起转动成成纱、并堆积到转动纱线管纱上。已知现有技术状态中的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通常配备有压辊111,如图1中所例示。这种公知的压辊具有两个设置在共用转动轴103 上的辊子本体101、 102。因此设置在共用转动轴线上的单独辊子本体 101、 102是两个相邻并条组件的整体组成部分。转动轴103借助于两列 滚动体104安装在静止支撑箱106内。因此,滚动体104在一个辊子本 体101 —侧的槽状轨道107内运转,槽状轨道107是支撑箱106 —个端 部部分的内壁161的周缘。位于第二辊子本体102 —侧的滚动体105在支撑箱106相对端部部分上的筒形轨道108内运转。操作时,在中央对 压辊lll进行加栽,以使它抵压下圆柱。此力在图1中由箭头L表示, 其在支撑箱106长度平分线H处接合。滚动体104和105分别距中央载 荷接合点L的距离a和b —样长。图1中所示的承栽装置对于制造和组 装技术来说较为有用。已知现有技术状态中的承载装置的缺点是,在筒形轨道108内的滚 动体105的安装座的载荷承载能力比在支撑箱106内壁中安装在周缘的 槽状轨道107内的滚动体104的载荷承载能力显著地小槽状。压辊111 的服务寿命取决于最弱组件的耐久性,已知压辊lll的最弱组件由筒形 安装座105、 108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从现有技术状态中已知的压辊的缺点, 并延长他们的服务寿命。因此,要保留压辊的简单制造和组装。压辊的 基本概念不应该改变,以确保现有压辊可与本专利技术经过改进的压辊筒单 互换。达到这些目的的解决办法是提供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 的压辊,其包括权利要求l的特征部分所阐明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 施方式的变型和/或其它构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依据本专利技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压辊包括两个辊子本体,其以不可转动的固定方式组装到共用转动轴的两个纵向端部上。转动轴借助于两列滚动体安装到静止支撑箱内。位于一个辊子本体一侧的滚动体在支撑箱一个端部部分内壁里的周缘处的槽状轨道内运转,而位于第 二辊子本体一侧的滚动体在位于支撑箱相对端部部分上的筒形轨道内运转。在支撑箱的周缘上设置有接合区,在操作时所述压辊在接合区内 可被加载,以使它抵压下圆柱。筒形轨道距接合区的距离比周缘的槽状 轨道距接合区的距离大。滚动体位于筒形轨道内的下部载荷承载能力通过将筒形轨道相对 于载荷接合部的不对称设置进行补偿。借助于此,以类似的方式对两个 安装座加载,并延长压辊的服务寿命。关于压辊的基本构造,没有进行任何改变。借助于此维持了压辊的简单制造和组装。压辊的尺寸也可保 留,借此可确保与现有技术状态中的压辊完全兼容。压辊的安装座在操作时相对于载荷接合部的不对称设置例如可通 过修改压辊的加载而实现。为此,例如将诸如板簧或类似装置的加载元 件沿支撑箱的延伸部移动并靠近周缘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实施方式的 变型,其不需要在位于支撑箱上的中央载荷接合的区域内修改,设想到 使筒形轨道距支撑箱的长度平分线的距离比槽状轨道距该长度平分线 的距离大。为了补偿位于支撑箱内的两个安装座的加载,已经发现,使筒形轨道距载荷接合部的距离比槽状轨道距载荷接合部的距离长约2mm至约 6mm,较为有利。在另 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中,辊子本体可偏心和/或相对于转动轴的长 度平分线不对称地组装。借助于此,产生了不同的纤维路径以及压辊位 于辊子本体上并转过180。的组件。这延长了组装在辊子本体上的耐磨层 的服务寿命,如需要可替换耐磨层。附图说明参照示意性附图,从后文对压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描述中可知 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状态的压辊;以及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压辊。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状态的压辊已在前述中就其问题进行了详细解 释。因此,可省略附图的重复描述。图2以类似于图1的方式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压辊。依据本专利技术 设计并在图2中呈现的压辊的组合件,具有图1标号减去100所得的参 考标号。整体以参考标号ll提供的压辊包括两个辊子本体l、 2,其属 于相邻并条组件。辊子本体1、 2以不可转动的固定方式组装到共用转动轴3的纵向端部上。辊子本体可相对于共用转动轴3的长度平分线对 称地或者不对称地安装。就所示压辊11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而言,辊子 本体1、 2相对于长度平分线等距离地组装在共用转动轴3的两个端部 处。转动轴3借助于两列滚动体4、 5安装在静止支撑箱6内。因此, 分派给一个辊子本体1的安装座的滚动体4在槽状轨道7内运转,槽状 轨道7形成于支撑套管6的内壁61内。分派给第二辊子本体2的安装 座的滚动体5在筒形轨道8内沿位于支撑箱6相对端部上的延伸孔63 的内表面运转。如在图1所示现有技术状态的讨论中所解释的,静止支撑箱6沿其 纵向延伸部具有接合区62,在操作时诸如板簧或弹簧负载臂的加栽装置 在接合区62内接合,以使压辊ll抵压并条组件的下圆柱。在图2中再 次由箭头L标识该载荷接合。就所示压辊11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而言, 载荷接合L起作用的接合区62与支撑箱6的长度平分线H重合。槽状 轨道7距接合区62的距离由参考标号a标识。筒形轨道8距接合区62 的距离具有参考标号b。依据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示例,用于第二 辊子本体2的滚动体5的筒形轨道8的距离b,比位于支撑箱6相对端 部处的槽状轨道7的距离大。因此,两个距离差(b-a)是约2mm到 约6mm。滚动体4、 5在转动轴3的与支撑套管6内轨道7、 8相对的 区上,即在滚子槽9、 IO内运转。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示例中,用于载荷L的接合区62和支撑套 管6的长度平分线H重合。因此,槽状的并且呈筒形的轨道7和8分别 相对于支撑箱6的长度平分线H不对称地设置。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替 代性实施方式中,载荷L的接合区62和支撑套管6的长度平分线H不 重合,且轨道7、 8相对于长度平分线对称地设置,因此尽管如此还是 出现安装座4、 7和5、 8相对于接合区62不对称。这例如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压辊,具有两个以不可转动的方式组装到共用转动轴(3)的两个纵向端部上的辊子本体(1,2),所述共用转动轴(3)借助于两列滚动体(4,5)安装到静止支撑箱(6)内,其中位于一个辊子本体(1)一侧的所述滚动体(4)在槽状轨道(7)内运转,所述槽状轨道(7)位于所述支撑箱(6)的一个端部部分的内壁(61)的周缘,并且位于第二辊子本体(2)一侧的所述滚动体(5)在位于所述支撑箱(6)相对端部部分上的筒形轨道(8)内运转,且在所述支撑箱(6)上设置有接合区(62),在操作时所述压辊(11)在所述接合区(62)内加载有压力(L),以使其抵压下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轨道(8)距所述接合区(62)的距离(b)比所述槽状轨道(7)距所述接合区(62)的距离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施塔勒克弗里德贝特施密德
申请(专利权)人:罗托卡夫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