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育专利>正文

集聚纺纱汇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127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汇聚装置。该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汇聚罗拉、用于吸入气流的吸气元件和用于连通外接抽气装置和吸气元件的导气元件;所述吸气元件与汇聚罗拉之间留出用于纱线通过的间隙;所述吸气元件内设有吸气通道,且接近汇聚罗拉的一端也即底端的表面上设有吸气区域,所述吸气区域上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元件的吸气通道与导气元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耐磨损、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机
,具体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机中的汇聚装置。技术背景紧密纺被称为"21世纪的环锭纺纱新技术",是近年来环锭纺纱技术的一个研发热 点。但国际上紧密纺技术的研发早在约20年前就开始了。近年来,无论是紧密纺的纺 纱原理、紧密纺系统的结构装置,还是紧密纱的下游应用的研究开发,都取得了卓有成 效的进展。紧密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紧密纺纱系统主要有两大类型负压集聚型和机械集聚型。负压集聚型紧密纺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紧密纺系统。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紧密纱的浮游纤维和毛羽,人们在吸风集聚机构的集聚罗拉上设 置了气流导向元件,也称为导气元件。气M导向元件安装在输出胶辊与牵伸胶辊之间的 集聚罗拉上方,距离集聚罗拉表面有一定高度处,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配套件。有了气流 导向元件,负压吸风气流主要从两侧或一侧集聚纤维,保证了纤维集聚的高效性,纤维 在到达输出钳口时,须条的宽度更窄,加捻三角区也更小。德国青泽公司的紧密纺细纱机是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系统的Zinser传统环锭细纱 机的基础上加装集聚装置改造而成的。其主要结构特点如下。 (1)上置式吸风集聚型紧密纺系统设计。在原细纱机牵伸装置前加装一套负压集聚装置,包括一对输出罗拉、表面带有单列 间隔小孔的多孔皮圈、皮圈架以及一对前罗拉,但其吸风管套集聚圈集聚机构设计在纤 维须条的上部,属于上置式吸风集聚型紧密纺系统。这是其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之一。该系统在前罗拉前方增加一根由车头传动的输出罗拉,其上装有输出胶辊,两者组 成输出钳口,同时也是须条加捻的阻捻钳口。输出胶辊上装有皮圈架组件,该组件由整 体防静电的塑料特制而成,设有负压气流导向口,并与负压源相连。集聚圈套在输出胶 辊及皮圈架组件上,构成纤维集聚区。在所述的皮圈架内部装有吸风管,可产生真空度为1960 2156Pa的空气负压。皮圈 架向下的一面对应每个纺纱锭位开有一个由宽变窄的斜向的V形吸风口 。对应于吸风口 的皮圈在向下的一面吸附着纤维须条。外面的空气穿过纤维须丛及皮圈的孔眼被吸入吸风管内时,纤维被仅仅地贴附在多孔皮圈工并向孔眼中心移动,使纤维被集聚起来。由 于皮圈的柔性作用,通过负压气流的作用,在集聚区的皮圈上可形成一个内陷的凹槽, 能更有效地对纤维进行集聚,形成结构紧密的纤维束。当集聚的须条被加捻成纱线时, 加捻三角区消失。(2)胶质集聚圈设计。 青泽紧密纺系统的另一个技术特征设计是采用胶质集聚圈。这种胶质集聚圈(一般 成为多孔皮圈或胶圈)以传统牵伸机构胶圈为基础。多孔皮圈的通气孔既能牢固地定位 纤维纤维束,又避免了意外的纤维损失。胶质集聚圈围绕输出胶辊和皮圈架回转,皮圈 架呈三角形状,尖端探入前罗拉和前胶辊之间,以便于经过牵伸后的纤维须条立即受到 多孔皮圈的吸附。青泽公司的紧密纺细纱机的缺点是由于胶质集聚圈(一般成为多孔皮圈或胶圈) 是一个需经常清洗的部件,且在清洗时还必须停机才能将其拆卸下来,既降低了生产效 率,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胶质集聚圈围绕输出胶辊和皮圈架回转,是一个易 磨损的部件,需要经常更换,但是其制造工艺复杂,且制造技术为青泽公司所独有,所 以该胶质集聚圈的售价较高,导致集聚纺纱的加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耐磨损、使用寿命较长的集聚纺纱 汇聚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聚纺纱汇聚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汇聚罗拉、 用于吸入气流的吸气元件和用于连通外接抽气装置和吸气元件的导气元件;所述吸气元 件与汇聚罗拉之间留出用于纱线通过的间隙;所述吸气元件内设有吸气通道,且接近汇 聚罗拉的一端也即底端的表面上设有吸气区域,所述吸气区域上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 通的多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元件的吸气通道与导气元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气元件底端的吸气区域从侧面方向观察呈弧线形;所述各 吸气孔排成的基本形状是V形、 一形、==形、三形、"形、Y形或者丄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吸气孔沿纱线行进的方向成行排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汇聚罗拉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汇聚罗拉的外周表面上还设有 斜齿;所述吸气元件的吸气区域的外表面与汇聚罗拉之间的间隙沿着纱线行进的方向逐 渐减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气元件的底端设有集聚槽,所述吸气区域位于该集聚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汇聚罗拉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的汇聚区域,所述汇聚区域上设有汇聚孔;所述各汇聚孔与所述导气元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汇聚罗拉的各汇聚孔成行排列,且各行汇聚孔的设置方向与 斜齿倾斜方向 -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汇聚罗拉的一个侧面端壁上设置有环状的抽气通道,所述汇 聚孔通过该抽气通道与导气元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气元件底端的集聚槽遮盖住汇聚罗拉的汇聚区域;所述集 聚槽的宽度沿着纱线行进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气元件底端的吸气区域外表面与汇聚罗拉之间的间隙为 0.1mm 5mm;所述吸气区域外表面上的吸气孔的孔径是0.3mm lmm;所述各行汇聚 孔中汇聚孔的数量是1至7个;所述各汇聚孔的孔径为0.5mm至1.3mm;所述集聚槽 的深度是0.1mm至4mm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吸气元件设置在汇聚罗拉的上方,且 与汇聚罗拉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吸气元件内设有吸气通道,且接近汇聚罗拉的一侧端也 即底端的表面上设有吸气区域,所述吸气区域上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吸气 孔;所述吸气元件的吸气通道与导气元件连通;这种结构使本专利技术成为一种上吸式汇聚 装置,纱线经过汇聚装置的吸风区域时,受到位于纱线上方的吸附孔的负压吸附作用而 集聚;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纱线从汇聚罗拉与吸气元件中的间隙屮通过,由于吸风孔吸风 造成的负压吸附作用,纱线在经过吸气区域的行进过程中,受到吸附作用而汇聚在一起, 保证了纱线集聚的高效性,纱线在到达输出钳口时,须条的宽度较窄,与传统的细纱机 相比,消除了加捻三角区(或者叫做纺纱三角区);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内设有吸气通 道的吸气元件,该吸气元件与青泽公司采用的多孔皮圈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耐磨损、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2)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汇聚罗拉的外表面还可设置有环状的汇聚区域,所述汇聚区 域上设有汇聚孔;所述各汇聚孔与所述导气元件连通;这种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成为一种上 下合吸式的汇聚装置,纱线经过汇聚装置的吸风区域时,同时受到位于纱线上方和下方 的吸附孔的负压吸附作用而集聚;这种结构使得纱线在行进过程中,受到来自四方的水 平和垂直气流的共同凝聚作用而汇聚在一起,与传统的汇聚装置相比,可减少毛羽,获 得更好的集聚效果。(3)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汇聚罗拉的外周表面上可设有斜齿;该斜齿可使本专利技术获得 更好的纺纱效果。(4)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汇聚罗拉的一个侧面端壁上设置有环状的抽气通道,所述汇聚孔通过该抽气通道与导气元件连通;这种结构具有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5)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吸气元件的吸气区域的外表面与汇聚罗拉之间的间隙沿着纱 线行进的方向逐渐减小;因为纤维在行进、汇聚的过程中,沿着行进的方向其自身的宽 度逐渐减小,所以这种结构也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使本专利技术获得更好的集聚效果。(6)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吸气元件底端的集聚槽具有导引气流流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聚纺纱汇聚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汇聚罗拉(1)、用于吸入气流的吸气元件(2)和用于连通外接抽气装置和吸气元件(2)的导气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元件(2)与汇聚罗拉(1)之间留出用于纱线通过的间隙;所述吸气元件(2)内设有吸气通道(21),且接近汇聚罗拉(1)的一端也即底端(22)的表面上设有吸气区域(23),所述吸气区域(23)上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多个吸气孔(231);所述吸气元件(2)的吸气通道(21)与导气元件(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张育张文雷
申请(专利权)人:张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