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支架、电磁系统以及电磁继电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0393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支架、一种包括该线圈支架的电磁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电磁系统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线圈支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侧设置包括至少三条第一凸条,第一凸条从套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均匀分布在套管内侧;所述电磁系统包括所述线圈支架;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所述电磁系统;所述线圈支架的结构简单,强度高、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电磁线圈的漆包线绕制效率,可提高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所述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好,可避免电磁线圈热量堆积且使用寿命长;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电气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Coil support,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ow voltage electrical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to a coil bracket, an electromagnetic system including the coil support and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The coil bracket comprises a casing, which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first bars and the first bump extends from one end of the sleeve. At the other end, at least three first bar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inside of the sleeve.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includes the coil bracket,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es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which is simple in structure, high in strength and not easily deformed, and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winding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and to improve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good, and the heat accumul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can be avoided and the lif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long.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good and the service life is l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支架、电磁系统以及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支架、一种包括该线圈支架的电磁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电磁系统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线圈支架,多采用在线圈支架上绕制电磁线圈,利用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场来驱动电磁继电器工作。其中,采用螺管式电磁铁作为电磁系统的电磁继电器,由于衔铁在线圈支架的套管内往返运动,故在套管与衔铁间设置工作间隙以使衔铁在套管内运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线圈支架的套管在绕制电磁线圈的漆包线时,漆包线的作用力会使套管受压收缩变形,影响衔铁的运动;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加厚套管的方法以保证套管的强度,但是会导致线圈支架尺寸变化,影响电磁系统和电磁继电器的电气性能,而且也不利于节约成本;二、衔铁在套管内运动轨迹并不是绝对直线,衔铁端部在运动过程中会与套管的内侧面发生剐蹭并产生毛屑并堆积在磁间隙内,轻则影响衔铁后续在套管内的运动,使其电气性能下降,重则导致线圈过热烧毁;三、现有线圈支架两端的挡板多为平直板,为防止绕制漆包线时挂线,均在挡板外缘设置圆角,但是在漆包线绕制过程中,一旦线圈支架发生细微倾斜,则挂线现象会显著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线圈支架、电磁系统和电磁继电器,线圈支架的结构简单,强度高、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电磁线圈的漆包线绕制效率,可提高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好,可避免电磁线圈热量堆积且使用寿命长;电磁继电器的电气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支架,其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内侧设置包括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第一凸条101从套管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优选的,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两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套管10外侧设置多条第二凸条102,第二凸条102一端与第一挡板1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挡板12相连,多条第二凸条102均匀分布在套管10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101和第二凸条102的条数相同,每条第一凸条101均与一条第二凸条102对应配合。优选的,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两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与套管10相连的一侧均设置第一斜面13,第一斜面13从套管10的端部向远离套管10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13与套管10的夹角α为91-95°。一种电磁系统,其包括所述的线圈支架。优选的,还包括缠绕在套管10外侧的电磁线圈6以及设置在线圈支架中部的铁芯5以及与铁芯5配合的衔铁4,铁芯5与第一凸条101相连,衔铁4滑动设置在线圈支架中部。优选的,所述衔铁4外侧与第一凸条101之间设置工作间隙。优选的,还包括轭铁2和导磁体3,轭铁2为U字形结构,其U字形结构底部分别与线圈支架一端、铁芯5相连,其U字形结构开口的两端与导磁体3相连,电磁线圈6设置在轭铁2内部,导磁体3包括与轭铁2相连的第一板以及与第一板相连的固定脚,第一板与线圈支架另一端相连。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括所述的电磁系统。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包括套管,套管内侧设置至少三条第一凸条,第一凸条从套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均匀分布在套管内侧,第一凸条可有效提高套管的强度,使其在绕制电磁线圈的漆包线时不会发生变形,而且衔铁在套管内运动时不与套管的内侧面直接接触,第一凸条和衔铁的接触面积小,可显著降低衔铁的运动阻力,而且也有利于减少衔铁端部剐蹭产生的毛屑,有利于保证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而且有利于延长电磁系统的使用寿命。此外,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第一斜面,可以避免线圈支架在绕制漆包线时发生挂线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套管外侧设置多条第二凸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线圈支架的强度。本技术的电磁系统包括所述线圈支架,其电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电磁继电器包括所述线圈支架和所述电磁系统,电气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圈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4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图6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线圈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线圈支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包括套管10,以及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两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套管10内侧设置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第一凸条101从套管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多条第一凸条101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现有线圈支架的套管多是薄壁管状结构,在绕制电磁线圈的漆包线时,漆包线的作用力会导致套管受压内缩,影响设置在套管内部的衔铁的正常滑动,一般采用加厚套管的方法来提高套管的强度,却导致线圈支架的尺寸变化,影响电磁系统和电磁继电器的电气性能,再者也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衔铁在套管内运动轨迹并不是绝对直线,衔铁的端部在运动过程中会与套管的内侧面发生剐蹭并产生毛屑并堆积在磁间隙内,轻则影响衔铁后续在套管内的运动,重则导致电磁线圈过热烧毁。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包括套管,套管内侧设置至少三条第一凸条,第一凸条从套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均匀分布在套管内侧,第一凸条可有效提高套管的强度,使其在绕制电磁线圈的漆包线时不会发生变形,衔铁在套管内运动时不与套管的内侧面直接接触,而且第一凸条和衔铁的接触面积小,可显著降低衔铁的运动阻力,也有利于减少衔铁端部剐蹭产生的毛屑,从而保证电磁系统的电气性能,延长电磁系统的使用寿命。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包括套管10,以及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上端和下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套管10为圆形管结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为圆环板结构。根据需要,所述套管10、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的结构可以有所变化,例如套管10为方形管结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为方形环板结构。所述套管10的内侧面设置四条第一凸条101,第一凸条101从套管1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四条第一凸条101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凸条101的条数可依据需要进行调整,但是不能少于三条且需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例如,套管10的管径大则相应增加第一凸条101的数目,管径小,则相应减少第一凸条101的数目,以满足套管10的强度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均匀分布指的是多条第一凸条101将套管10的内侧面分为多个相同的弧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101包括与套管10内侧相连的基端以及凸向套管10中部的自由端,自由端的宽度小于基端。宽度大的基端可以进一步提高套管10的强度,宽度小的自由端也可以尽量减小第一凸条101与衔铁的接触概率和接触面积。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101的自由端为凸向套管10中部的的弧形结构。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10外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支架,其包括套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内侧设置包括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第一凸条(101)从套管(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支架,其包括套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内侧设置包括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第一凸条(101)从套管(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至少三条第一凸条(101)均匀分布在套管(10)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两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套管(10)外侧设置多条第二凸条(102),第二凸条(102)一端与第一挡板(1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挡板(12)相连,多条第二凸条(102)均匀分布在套管(10)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101)和第二凸条(102)的条数相同,每条第一凸条(101)均与一条第二凸条(102)对应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管(10)两端与其相连的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与套管(10)相连的一侧均设置第一斜面(13),第一斜面(13)从套管(10)的端部向远离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王联长蒲启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