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41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3:22
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包括铁杯,铁杯上方设置有铁片,铁片中部设置有通孔,铁杯中部设置有套筒,套筒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套筒上端与铁片连接,套筒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动铁芯,动铁芯的上半部分包括一连接杆,连接杆贯穿设置在一静铁芯内,静铁芯和动铁芯同轴线设置,静铁芯上端嵌入通孔设置,连接杆凸出静铁芯的上端设置,套筒的周围设置有线圈,线圈上方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嵌入铁片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统的电磁式接触器,只需一个很小的电流产生一个微弱的磁场叠加就能保持接通,节能;相比传统的永磁式接触器依赖永磁体保持,此结构失压时可以分断接触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属于直流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与交流接触器对应。触点系统是直流接触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接触器的载流量、电寿命、过载能力等直接由触点系统决定,它是控制系统电路(信号)通断的最直接部分,腔体与螺柱这两个零件是触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到一起后,两个螺柱面的平面度与同轴度会影响产品的触点间隙,进而影响超行程,对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流行的大部分接触器是完全依赖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保持接通状态,功耗很高;市场上也有一种永磁接触器,传统的永磁接触器依赖永磁体的磁场保持吸合状态,但是失压时不能分断主电路,电源撤去后依然会保持吸合状态,相当不安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节能又安全的直流接触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包括铁杯,所述铁杯上方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铁杯中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套筒上端与所述铁片连接,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上半部分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设置在一静铁芯内,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动铁芯同轴线设置,所述静铁芯上端嵌入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静铁芯内上下移动设置,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套筒固定设置,所述套筒的周围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上方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嵌入所述铁片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永磁体为环形且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静铁芯、动铁芯、线圈均同轴线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相比传统的电磁式接触器,本技术在铁片中嵌入一个永磁体能够对动铁芯起到吸附作用,因此,线圈只需要一个很小的电流来产生一个微弱的磁场叠加就能保持接通,微功耗,节能;相比传统的永磁式接触器依赖永磁体保持,失压后无法分断,相当不安全,然而本技术的结构中永磁体对动铁芯的吸力不足以维持接通状态,失压时可以分断接触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以上附图中,铁杯1,铁片2,套筒3,动铁芯4,连接杆5,静铁芯6,线圈7,永磁体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包括铁杯1,铁杯1上方设置有铁片2,铁片2中部设置有通孔,铁杯1中部设置有套筒3,套筒3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套筒3上端与铁片2连接,套筒3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动铁芯4,动铁芯4的上半部分包括一连接杆5,连接杆5贯穿设置在一静铁芯6内,静铁芯6与动铁芯4同轴线设置,静铁芯6上端嵌入通孔设置,连接杆5在静铁芯6内上下移动设置,静铁芯6与套筒3固定设置,套筒3的周围设置有线圈7,线圈7上方设置有永磁体8,永磁体8嵌入铁片2设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永磁体8为环形且与通孔同心设置。环形永磁体8能够更有效的对动铁芯4起到吸附作用。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永磁体8与静铁芯6、动铁芯4、线圈7均同轴线设置。受力均匀,动作方向无偏差,质量好,亦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相比传统的电磁式接触器,本技术在铁片中嵌入一个永磁体能够对动铁芯起到吸附作用,因此,线圈只需要一个很小的电流来产生一个微弱的磁场叠加就能保持接通,微功耗,节能;相比传统的永磁式接触器依赖永磁体保持,失压后无法分断,相当不安全,然而本技术的结构中永磁体对动铁芯的吸力不足以维持接通状态,失压时可以分断接触器,安全可靠。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杯,所述铁杯上方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铁杯中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套筒上端与所述铁片连接,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上半部分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设置在一静铁芯内,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动铁芯同轴线设置,所述静铁芯上端嵌入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静铁芯内上下移动设置,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套筒固定设置,所述套筒的周围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上方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嵌入所述铁片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与电磁结合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杯,所述铁杯上方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铁杯中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套筒上端与所述铁片连接,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上半部分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设置在一静铁芯内,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动铁芯同轴线设置,所述静铁芯上端嵌入所述通孔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凤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来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