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纱线的切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01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纱线的切断装置,纱线通过一个固定导纱器和一个横动导纱器以交叉绕线的方式卷绕在一个旋转的络纱筒上,同时纱线扫过摆动三角区。纱线还穿过一个位于摆动三角区下部的切刀平面内的切刀。在摆动三角区的上下两个位置之间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带有集纱凸起的导纱杆,导纱杆在移动时可在其位于摆动三角区上部的位置上将纱线捕获,并且在移动到摆动三角区下部的位置的过程中,大致沿垂直的方向将纱线带到切刀刀刃处,将纱线切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纱线的切断装置,其中的纱线通过一个固定导纱器和一个横动导纱器以交叉绕线的方式卷绕在一个旋转的络纱筒上,同时纱线扫过一个大致呈三角状的面积(摆动三角区),纱线还穿过一个位于摆动三角区下部的切刀平面内的切刀。欧洲专利说明书第0403949A1号中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切断任意速度的连续纱线,而不会造成纱线端头的散开。该装置的优点是,其切断装置基本上与纱线的拉力无关,特别是不会造成拉力的峰值。当然,在这种公知的装置中也存在问题,即纱线卷绕终了后,不易在络纱筒或者其上面的纱线圈上形成由若干纱线圈组成的终了绕线。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制造一种连续纱线的切断装置,它除了具有公知装置的优点外,还可以在纱线卷绕终了后,在络纱筒的纱线圈上有选择地形成由一圈或者若干圈纱线圈组成的终了绕线,或者不形成该终了绕线。上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在摆动三角区的上下两个位置之间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带有集纱凸起的导纱杆,导纱杆在移动时可在其位于摆动三角区上部的位置上将纱线捕获,并且在移动到摆动三角区下部的位置的过程中,大致沿着垂直的方向将纱线带到切刀刀刃处,将纱线切断。该方案的优点是,导纱装置经摆动三角区将纱线自横动导纱器上抬起后,在其上面的位置停留一段时间,使终了绕线达到合适的纱线圈数,然后再回到其下面的位置上,从而将纱线引到切刀刀刃切断。另一方面,导纱装置从横动导纱器上抬起纱线后,还可以立即回到下面的位置上,从而不形成终了绕线。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下面对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即将结束络纱筒卷绕时的状态。图2表示如图1所示装置结束了络纱筒的卷绕,并且形成了一个终了绕线的状态。图3表示如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将纱线导向切刀的状态。图4表示一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另一种实例。在图1-3所示的装置10中,纱线在络纱筒14上形成交叉绕线12。络纱筒14的相对的两端装有可以转动的挡纱盘16和18。挡纱盘16和18被支撑在支架24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悬臂20和22上面,该支架是图中未画出的纺织机的一个部件。络纱筒14或者其上所形成的交叉绕线12靠在一个摩擦辊26上。摩擦辊26在图中未画出的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并且驱使络纱筒14及在其上形成的交叉绕线12转动。在摩擦辊26的前面有一个机壳28,该机壳上有一个未画出的间隙。从该间隙中伸出一个横动导纱器30。横动导纱器30由一个位于机壳28内的,图中未画出的反螺纹轴带动,可以作平行于络纱筒14的往复运动,如双箭头32所示。横动导纱器30上有一个朝上开口的缺口34。缺口34用于引导纱线36,纱线36则从络纱筒14出发,以一定的张力经挡纱杆38和一个位于其前面的固定导纱器40,例如一个环圈,被抽出。由于横动导纱器30的运动,纱线36扫过一个大致呈三角状的面积,即所谓的摆动三角区,该区还在此经挡纱杆38转折。摆动三角区侧面的范围由点划线表示。位于横动导纱器30和挡纱杆38之间的,由横动纱线36扫过的面积以下称为“横动面积”。在纱线的前进方向上,在横动导纱器30前面有一个导纱装置,其形状为一个导纱杆42,其边杆42a和42b的一端固定在机壳28上并且可以转动。边杆42a和42b的另一端通过V形的滑动边杆42c和42d相互连接在一起。大致在导纱杆42的中间形成了一个缺口44,其作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位于边杆42a和42b之间的杆42c和42d相互倾斜,构成一个平坦的“V”形,V形所构成的缺口44的尖端在导纱杆42摆动到直立位置时是朝下的,见以下所述。在缺口上面,自杆42c伸出一个指向杆42d的凸起或者集纱凸起46。集纱凸起46的倾斜度和杆42c的一样,并且前者是无接缝地,即光滑过渡地从后者上凸起。在图中示意地表示出导纱杆42的一个边杆42a与一个驱动装置48,例如与电磁铁或者双作用活塞缸相连。在该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导纱杆42可以在图1所示的水平静止位置和图2所示的直立位置之间摆动,图中所示的摆动角大约为90度。重要的是,导纱杆42在其静止位置上要处在纱线36的下面,也就是说处在横动面积的下面,并且其两个杆42c,和42d伸出了摆动三角区。导纱装置的另一个实例见图4所示。该装置与以上结构的不同点是,它不具备从导纱杆的两个杆之一上伸出的,部分地挡在缺口上的,用于捕获纱线的集纱凸起。取而代之的是由呈V形倾斜的杆在构成缺口的部位形成一个扁环圈,从V形的尖端方向看,它是开口的。因此,当导纱杆抬起时,杆上的纱线可以滑入环圈内,而当导纱杆返回时,纱线又不会脱离环圈,而是引到切刀上被切断。除此之外,图4中的导纱装置和前面的装置一样对纱线进行处理。导纱杆42还可以制成伸缩节状的导纱杆在横动面积上下的位置之间运动,其上面的横边呈V形,其缺口上具有类似于上述形状的集纱凸起。在导纱杆42之前的纱线前进方向上,设有一个切刀50,它有一个向上倾斜的刀刃50a,该刀刃的对面是一个同样向上倾斜的导向边50b。刀刃50a和导向边50b形成了一个开口朝上的V形缝隙。缝隙的开口位于横动面积的下面。在切刀50和导向边50b的前面是一个集纱凹口52,其上边呈V形分开。在集纱凹口52的前面又有一个和图中未画出的负压源相连的呈小吸管状的吸纱装置54,其端部大致与V形切刀和集纱凹口缝隙的尖端等高。小吸管54通入一个图中未画出的,和挡纱杆38平行的集纱吸管56,该吸管则通入图中未画出的一个负压源和一个废纱桶。集纱凹口缝隙和由导纱杆上的杆42c和42d构成的缺口44以及固定导纱器40均位于同一个垂直平面上,小吸管54的入口紧密地靠在该平面的旁边,并且与切刀和集纱凹口缝隙的高度相等。切刀50的刀刃50a与该平面成一锐角,也就是说刀刃50a和为切断而被引向切刀50的纱线36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是,纱线36基本上没有相对于切刀50的横向运动分量。此外,切刀50相对于由导纱杆缺口44、集纱凹口缝隙和固定导纱器40构成的垂直平面呈直角。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如下纱线穿过固定的导纱器40和横动导纱器30的缺口34,在横动导纱器30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以交叉绕线的方式卷绕在旋转的络纱筒14上。纱线在导纱杆42、切刀50和集纱器52的上部经过,扫过一个三角形的表面(摆动三角),该三角形的表面在挡纱杆处弯折。交叉绕线12达到了规定的直径后,由一个图中未画出的装置发出一个卷绕完毕的信号。该信号被传递给导纱杆42的驱动器48,引起驱动器48运动,使导纱杆42如图2所示摆动到直立的位置。与此同时,导纱杆42也将纱线自横动导纱器30的缺口34上拉开。由于横动导纱器30的张力和横动导纱器边杆42c和42d的倾斜,纱线36沿着其下面的横动导纱器边杆42c和42d滑下,必要时经凸起46穿过缺口44的缝隙。此时纱线36位于凸起46下面的环圈46a内。由于此时络纱筒14继续旋转,纱线36被导向位于络纱筒14的一个垂直平面内的外圆周位置上,而横动导纱器的缺口44、集纱器52和固定导纱器40则大致位于同一个垂直平面内。因此,在交叉绕线的线圈上面又绕上了若干圈终了绕线58。过了一段时间,当终了绕线的圈数达到了要求后,驱动器48重新动作,将导纱杆42向下摆动到其横动三角区的位置。终了绕线的好处是,可以容易地找到线头,并且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续纱线(36)的切断装置(10),纱线通过一个固定导纱器(40)和一个横动导纱器(30)以交叉绕线(12)的方式卷绕在一个旋转的络纱筒(14)上,同时纱线扫过一个大致呈三角状的面积(摆动三角区),纱线(36)还穿过一个位于摆动三角区下部的切刀平面内的切刀(50),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摆动三角区的上下两个位置之间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带有集纱凸起(46,46a)的导纱杆(42),导纱杆(42)在移动时可在其位于摆动三角区上部的位置上将纱线捕获,并且在移动到摆动三角区下部的位置的过程中,大致沿着垂直的方向将纱线带到切刀刀刃(50a)处,将纱线切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伯尔比德达曼傅雷德里奇阿本
申请(专利权)人:巴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