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34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包括卡扣、形成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槽,当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中设置有特殊的卡扣结构,从而可以方便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固定。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uckle, a groove formed on the back of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and a storage groove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groove, which extends from one side of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to the groove on the back of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In the slot, the foot of the buckle is exposed in the groove, so that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is fixed on the fixing part at the groov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pecial clamping structure, 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fixation of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可编程逻辑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设置有卡扣结构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不含开关电源,无法对外接电源的绝缘低进行有效故障隔离;外部绝缘低会损坏内部供电的芯片模块。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单个模块采集点少,单个分站的容量小,且成本贵/扩展困难。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外部结构不太方便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固定。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可以方便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固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包括卡扣、形成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槽,当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槽包括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向所述凹槽方向延伸的第一收容槽部、自所述第一收容槽部的末端继续向所述凹槽方向延伸直至所述凹槽的第二收容槽部、位于所述收容槽中部的挡块,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导引槽;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位于卡扣本体顶端的头部、位于卡扣本体底端的脚部、位于卡扣本体的头部两侧的肩部以及位于卡扣本体两侧且位于所述肩部和脚部之间的导引部;所述卡扣本体包括贯穿所述卡扣本体厚度方向的空腔、自所述卡扣本体延伸形成的且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弹性夹和指部;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可在卡固位置和解卡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卡扣处于卡固位置时,所述卡扣的肩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部内、且所述卡扣的肩部的底端抵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侧壁顶端;所述导引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导引槽内;所述弹性夹的开口夹持于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一侧,所述指部远离所述挡块;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当所述卡扣处于解卡位置时,所述卡扣的部分肩部退出所述第一收容槽部、且所述卡扣的肩部的底端退离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侧壁顶端;所述弹性夹的开口夹持于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二侧;所述指部靠近所述挡块并被所述挡块阻挡;所述卡扣的脚部退入所述第二收容槽部内,以使得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脱离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在所述卡扣由解卡位置移动至卡固位置时,所述弹性夹的开口由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二侧经过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移动到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自所述卡扣本体的空腔的靠近卡扣的头部的一侧延伸而成,所述指部自所述卡扣本体的空腔的靠近卡扣的脚部的一侧延伸而成;所述挡块与所述指部相邻的一端形成有凹口,当所述卡扣处于卡固位置时,所述指部的部分收容于所述挡块的凹口、且所述指部的末端与所述挡块的凹口的底部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当所述卡扣处于解卡位置时,所述指部的末端抵靠住所述挡块的凹口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宽度,所述卡扣本体的肩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导引部的厚度;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背面上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个所述的收容槽,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还包括自所述凹槽的另一侧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背面部分延伸至凹槽上方的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卡片,通过所述卡片将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挂靠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所述卡扣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卡扣背面的槽道,所述卡扣的背面为紧邻所述收容槽底部的端面,所述槽道位于所述卡扣本体的空腔和卡扣的脚部之间,在所述卡扣插入或抽离所述收容槽时,所述挡块穿过所述槽道。进一步的,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还包括电源模块、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相连,其输出端给该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内的器件供电,且所述开关电源对外接电源的绝缘低进行隔离;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N个电压/电流信号接口,其用于接收或发送外部电压/电流信号,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所述微处理器与输入/输出模块、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相连,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将其接收到的外部电流/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其接收到的外部电流/电压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分别提供给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所述第一CAN通讯模块将其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转换成CAN格式的数据信号并输出该CAN格式的数据信号;所述第二CAN通讯模块将其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转换成CAN格式的数据信号,并输出该CAN格式的数据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一变压电源和第二变压电源,所述第一变压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CAN通讯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电源用于对其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进行变压以得到变压电压,并通过其输出端输出该变压电压;所述第二变压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变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CAN通讯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变压电源用于对其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进行变压,以得到变压电压,并通过其输出端输出该变压电压。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电源为24V的直流电源;所述开关电源为24V转3V的开关电源;所述第一变压电源和第二变压电源为3V转5V的变压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中设置有特殊的卡扣结构,从而可以方便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中的故障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背面结构的爆炸图;图6为图5所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在卡扣处于卡固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在卡扣处于解卡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卡扣的背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0中的一个固定件上安装有多个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包括卡扣、形成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槽,当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包括卡扣、形成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槽,当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自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背面的一侧向所述凹槽方向延伸的第一收容槽部、自所述第一收容槽部的末端继续向所述凹槽方向延伸直至所述凹槽的第二收容槽部、位于所述收容槽中部的挡块,其中,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导引槽;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位于卡扣本体顶端的头部、位于卡扣本体底端的脚部、位于卡扣本体的头部两侧的肩部以及位于卡扣本体两侧且位于所述肩部和脚部之间的导引部;所述卡扣本体包括贯穿所述卡扣本体厚度方向的空腔、自所述卡扣本体延伸形成的且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弹性夹和指部;所述卡扣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可在卡固位置和解卡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卡扣处于卡固位置时,所述卡扣的肩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部内、且所述卡扣的肩部的底端抵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侧壁顶端;所述导引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导引槽内;所述弹性夹的开口夹持于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一侧,所述指部远离所述挡块;所述卡扣的脚部外露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固定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上,当所述卡扣处于解卡位置时,所述卡扣的部分肩部退出所述第一收容槽部、且所述卡扣的肩部的底端退离所述第二收容槽部的侧壁顶端;所述弹性夹的开口夹持于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二侧;所述指部靠近所述挡块并被所述挡块阻挡;所述卡扣的脚部退入所述第二收容槽部内,以使得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脱离于位于所述凹槽处的固定件,在所述卡扣由解卡位置移动至卡固位置时,所述弹性夹的开口由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二侧经过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移动到所述挡块的最宽部分的第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自所述卡扣本体的空腔的靠近卡扣的头部的一侧延伸而成,所述指部自所述卡扣本体的空腔的靠近卡扣的脚部的一侧延伸而成;所述挡块与所述指部相邻的一端形成有凹口,当所述卡扣处于卡固位置时,所述指部的部分收容于所述挡块的凹口、且所述指部的末端与所述挡块的凹口的底部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当所述卡扣处于解卡位置时,所述指部的末端抵靠住所述挡块的凹口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刘毅印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