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852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该印头承载装置包括驱动部件、Z轴运动部件和印头安装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做Z向的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的印头做Z向的运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驱动部件驱动Z轴运动部件做Z向运动时,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提高了X向和Y向的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运动的稳定性不好、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Seal head loader and prin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inting head bearing device and a pad printing mach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printing head bearing device includes a driving unit, a Z shaft moving part, and a printing head mounting part; the output end of the driv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Z axis moving part; the output end of the Z axis mov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ing head mounting part; the driving part is used to drive the movement of the Z axis moving part to do Z direction, so as to b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Z moving part to be carried. The printing head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ing head mounting part performs Z direction movement, and the Z axis moving part provides guidance through at least two parallel slide rails. The printing head bearing device provided in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by the driving unit to drive the Z axis moving part for Z direction movement, and at least two parallel slide rails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m, and the precision of X direction and Y direction is improve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or stability and low accuracy of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
技术介绍
随着3D异形玻璃面板的流行,3D玻璃应用的产品越来越多,3D玻璃的印刷设备也需求越来越大。不同于原有的2D平片玻璃,3D玻璃的曲面部分在移印时,为了保证移印效果,印头的驱动力会增大(重载式移印机)。现有的移印机大多采用单轨或者无轨的形式,其Z轴运动的稳定性、精度都无法保障。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头承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动的稳定性不好、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移印机,所述移印机包括了上述印头承载装置,用于解决运动的稳定性不好、精度不高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包括驱动部件、Z轴运动部件和印头安装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做Z向的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的印头做Z向的运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Z轴运动部件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输出端连接的丝杠,以及与丝杠配合的丝母;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丝母通过机架安装板与外部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滑轨上的滑块连接。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Z轴运动部件还包括第一丝杠安装板和第二丝杠安装板;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与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丝杠的两端;所述驱动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的上侧;所述印头安装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的下侧。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导轨安装板;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安装板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两个所述滑轨;每个所述导轨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和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连接和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安装板连接形成架体。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架体上设置有防油罩;所述防油罩用于防止油脂飞溅。丝杠相对丝母上下运动(Z向运动),以及导轨相对滑块运动的过程中,用于润滑的油脂容易飞溅到装置的外部,从而污染到产品。本方案中,在架体上安装了防油罩,以包裹架体,从而起到防止润滑油脂飞溅到装置外部的作用。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印头安装部件包括印头调整板和印头安装板;所述印头调整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的下侧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印头安装板连接;所述印头调整板用于调整所述印头安装板。印头安装板与印头调整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并通过该调节结构连接。利用调节结构,可对印头安装板进行位置调整,从而调整印头的位置。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伺服马达、同步带和同步轮;所述同步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伺服马达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同步轮将动力传输至所述丝杠。采用伺服马达、同步带和同步轮的驱动结构,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防尘盒;所述防尘盒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上;所述防尘盒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电机安装孔,用于与伺服马达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所述同步轮均设置在所述防尘盒内部。防尘盒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部的灰尘堆积在第一丝杠安装板上,或者防止液体进入到伺服马达输出轴、同步带和同步轮之间连接的位置,避免造成同步带老化、传动轴生锈等问题,延长了印头承载装置的使用寿命。可选的,上述印头承载装置,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印机,所述移印机包括机架,以及所述的印头承载装置;所述印头承载装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印头承载装置,包括驱动部件、Z轴运动部件和印头安装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做Z向的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的印头做Z向的运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本技术中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驱动部件驱动Z轴运动部件做Z向运动时,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提高了X向和Y向的精度。基于此,本技术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运动的稳定性好、精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中述Z轴运动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中驱动部件和Z轴运动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驱动部件;101-伺服马达;102-同步带;103-同步轮;104-防尘盒;200-Z轴运动部件;201-丝杠;202-丝母;203-机架安装板;204-连接件;205-第一丝杠安装板;206-第二丝杠安装板;207-导轨安装板;208-导轨;209-滑块;210-防油罩;300-印头安装部件;301-印头调整板;302-印头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中述Z轴运动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中驱动部件和Z轴运动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印头承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印头承载装置,所述印头承载装置包括驱动部件100、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印头承载装置和移印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Z轴运动部件和印头安装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做Z向的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的印头做Z向的运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头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Z轴运动部件和印头安装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做Z向的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的印头做Z向的运动;所述Z轴运动部件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为其提供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头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运动部件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输出端连接的丝杠,以及与丝杠配合的丝母;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印头安装部件连接;所述丝母通过机架安装板与外部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滑轨上的滑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头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运动部件还包括第一丝杠安装板和第二丝杠安装板;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与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丝杠的两端;所述驱动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的上侧;所述印头安装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杠安装板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头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导轨安装板;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安装板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两个所述滑轨;每个所述导轨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桥兵邱会生陈争时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