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15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其内填满混凝土实体;外钢管,其套设在所述内钢管上,所述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设置有夹层;多个弹性件,其错落布置在夹层内,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补了钢管混凝土防撞柱的空缺,使得钢管混凝土柱有了更好的建筑防护措施,该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学校、加油加气站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各类公共民用建筑的柱防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现有钢管混凝土防撞柱在突然遭遇侧向冲击时,撞击点容易发产生局部変形的问题,增强钢管混凝土柱耗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钢管混凝土柱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撞钢管混凝土柱,适合在地下停车场、商场、加油加气站或重要公共民用建筑上使用。
技术介绍
汽车交通事故一直是我国所有交通工具中发生频率最高,累计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大的事故,因为车辆事故或失灵,冲进建筑物,使得建筑物受损而造成危险事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采用工程技术措施能大幅度减少车辆或其他意外冲击对建筑物结构柱带来的危害,重要建筑物在防护时考虑冲击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共识。目前,建筑防护用防撞柱多为普通钢筋混凝土防撞柱;桥梁的防撞墩,桥梁防撞护栏仅适用于桥梁结构;适用范围较小的部分特殊建筑中的防撞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强钢管混凝土柱遭遇撞击时的耗能能力,同时填补在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层面设置防撞措施的空缺,提出一种新型防撞钢管混凝土柱。为了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其内填满混凝土实体;外钢管,其套设在所述内钢管上,所述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设置有夹层;多个弹性件,其错落布置在夹层内,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优选的是,所述外钢管为圆形外钢管;所述圆形外钢管采用两个半圆钢管焊接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外钢管为矩形外钢管;所述矩形外钢管采用两个槽形钢管焊接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件为高强弹簧。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焊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焊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橡胶柱。优选的是,所述夹层内填充减震材料。优选的是,所述减震材料为泡沫铝或橡胶阻尼材料。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弹性件通过可拆卸连接在内钢管和外钢管上的多个连接件连接在内钢管外壁和外钢管内壁上。优选的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所述内钢管外壁和外钢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燕尾槽,多个所述连接件为与多个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多个燕尾榫;多个所述燕尾槽和燕尾榫相匹配实现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位于内管外壁的燕尾榫上,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外管内壁的燕尾榫上。本技术的防撞钢管混凝土柱是在钢管混凝土柱内增设弹性件,缓冲了钢管混凝土柱遇到强烈冲击下的作用力,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等问题,同时满足防撞结构耗能,隔能的要求,耗能主要体现在该钢管混凝土防撞柱能通过弹性件的塑性大变形来吸收大量冲击能量,减轻冲击波对内部混凝土的破坏效应。隔能主要体现在该钢管混凝土防撞柱能为内部混凝土起到一定的阻隔屏蔽作用,防止汽车或其他意外冲击荷载对柱体的损害,从而减轻或避免建筑结构的破坏。同时,该结构组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工期较短。与原有普通防撞柱相比,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填补了钢管混凝土防撞柱的空缺,使得钢管混凝土柱有了更好的建筑防护措施。(2)本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弹簧等都在工厂制造,加工工艺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施工速度快,能在特殊时期快速组装成型。(3)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学校、加油加气站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各类公共民用建筑的柱防护。(4)本技术还可用于现有钢管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柱的防撞保护,采用和现制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类似的施工工艺即可达到。(5)本技术中由于多增加了一层钢管,所以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提高。(6)本技术主要受力构件为钢材和混凝土,在柱体失效后,钢材回收利用率高。(7)本技术性价比较高,施工和维护费用较低。(8)本技术改善了现有钢管混凝土防撞柱在突然遭遇侧向冲击时,撞击点容易发产生局部変形的问题,增强钢管混凝土柱耗能能力。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辅助连接件与弹性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钢管1,其内填满混凝土实体2;外钢管3,其套设在所述内钢管1上,所述内钢管1和外钢管3之间设置有夹层4;多个弹性件5,其错落布置在夹层4内,多个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连接在内钢管1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钢管3的内壁上。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在钢管混凝土柱内增设弹性件,缓冲了钢管混凝土柱遇到强烈冲击下的作用力,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等问题,同时满足防撞结构耗能,隔能的要求,耗能主要体现在该钢管混凝土防撞柱能通过弹性件的塑性大变形来吸收大量冲击能量,减轻冲击波对内部混凝土的破坏效应。隔能主要体现在该钢管混凝土防撞柱能为内部混凝土起到一定的阻隔屏蔽作用,防止汽车或其他意外冲击荷载对柱体的损害,从而减轻或避免建筑结构的破坏。同时,该结构组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工期较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钢管3为圆形外钢管;所述圆形外钢管采用两个半圆钢管31焊接形成,图1中示出了两个半圆钢管31焊接形成的焊缝6,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圆钢管混凝土柱,可用于交通中的防撞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钢管为矩形外钢管;所述矩形外钢管采用两个槽形钢管焊接形成,采用这种方式,形成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可用于桥梁、建筑的防撞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高强弹簧,采用这种方式,高强弹簧缓冲了钢管混凝土柱遇到强烈冲击下的作用力,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等问题,同时满足防撞结构耗能,隔能的要求,耗能主要体现在该钢管混凝土防撞柱能通过高强弹簧的塑性大变形来吸收大量冲击能量,减轻冲击波对内部混凝土的破坏效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焊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焊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采用这种方式,使弹性件稳定的连接在夹层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橡胶柱,采用这种方式,弹性橡胶柱缓冲了钢管混凝土柱遇到强烈冲击下的作用力,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等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层内填充减震材料,采用这种方式,更进一步的缓冲了钢管混凝土柱遇到强烈冲击下的作用力,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防撞结构耗能,隔能的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材料为泡沫铝或橡胶阻尼材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5所示,多个所述弹性件5通过可拆卸连接在内钢管和外钢管上的多个辅助连接件连接在内钢管外壁和外钢管内壁上;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所述内钢管外壁和外钢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燕尾槽7,多个所述辅助连接件为与多个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多个燕尾榫8;多个所述燕尾槽和燕尾榫相匹配实现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位于内管外壁的燕尾榫上,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外管内壁的燕尾榫上。采用这种方式,将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燕尾榫,两个燕尾榫分别直接插入内钢管外壁的燕尾槽和外钢管内壁的燕尾槽上,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了在夹持中弹性件的连接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撞钢管混凝土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钢管,其内填满混凝土实体;外钢管,其套设在所述内钢管上,所述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设置有夹层;多个弹性件,其错落布置在夹层内,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钢管,其内填满混凝土实体;外钢管,其套设在所述内钢管上,所述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设置有夹层;多个弹性件,其错落布置在夹层内,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为圆形外钢管;所述圆形外钢管采用两个半圆钢管焊接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为矩形外钢管;所述矩形外钢管采用两个槽形钢管焊接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高强弹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焊接在内钢管的外壁上,另一端焊接在外钢管的内壁上。6.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强撒燕茹覃尹星姚勇邓勇军禇云朋马腾李林芮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