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固定板,安装于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竖直固定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第一滑槽;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水平板,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水平板上固定有全站仪。如此,解决了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全站仪的问题;而且,既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代替传统的三角架,降低了全站仪的加设难度;此外,相对于使用传统的三脚架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进而可在更大范围内的控制点上进行对中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
技术介绍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其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然而,在超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交叉作业多且施工面的场地狭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安放全站仪;此外,由于施工面的情况复杂,使用三脚架作为安放全站仪的支架具有覆盖范围较小的缺点,只能在较小范围内的控制点上进行对中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全站仪安放平台,降低了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安放全站仪的难度,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包括:竖直固定板,安装于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竖直固定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第一滑槽;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水平板,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水平板上固定有全站仪。可选地,所述钢管混凝土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竖直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竖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竖直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可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件。可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板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可选地,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为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长条孔,且所述第一长条孔贯穿设置;所述第二滑槽为沿所述第二水平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长条孔,且所述第二长条孔贯穿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长条孔内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件。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对接于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二长条孔之中的限位螺栓。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二长条孔之中的卡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本全站仪安放平台安装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耳板上,解决了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全站仪的问题;而且,既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代替传统的三角支架,降低了全站仪的加设难度。本全站仪安防平台的第二水平板通过限位件在第一水平板上的第一滑槽中平移和转动;使其相对于使用传统的全站仪三脚架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进而可在更大范围内的控制点上进行对中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中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中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出示了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的使用状态图,图2出示了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出示了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中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的结构示意图一;由图1至图3可知,本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包括:竖直固定板30,安装于钢管混凝土结构10;第一水平板40,固定于竖直固定板30,第一水平板40上设有第一滑槽41;限位件7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41;以及第二水平板50,连接于限位件70,第二水平板50上固定有全站仪60。本技术全站仪安放平台将本全站仪安放平台安装在钢管混凝土结构10的连接耳板20上,解决了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全站仪的问题;而且,既有的钢管混凝土结构10代替传统的三角支架,降低了全站仪的加设难度。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10优选地为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竖直设置有连接耳板20,竖直固定板30固定于连接耳板20,以将施工现场既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代替传统的三脚架;具体来说,连接耳板2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1,竖直固定板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1与第一安装孔21内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即可使竖直固定板30与连接耳板20牢固连接,进而完成竖直固定板30的安装工作。竖直设置的连接耳板20有利于保证竖直固定板30的竖直度,进而便于本实施方式全站仪安放平台的安装工作。在本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水平板50上设有与第一水平板40上的第一滑槽41对应的第二滑槽51,并且限位件70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1,第二水平板50与第一水平板40通过设置在第二滑槽51与第一滑槽41中的限位件70连接;第二水平板5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60的固定孔52,在固定孔52内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60的固定件80,将固定孔52与全站仪60底部的安装孔对齐,再拧入全站仪60的固定件80(固定件80优选为固定螺栓),就可以将全站仪60固定在第二水平板50上。如此,本技术全站仪安放平台将本全站仪安放平台安装在钢管混凝土结构10的连接耳板20上,解决了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全站仪的问题;而且,既有的钢管混凝土结构10代替传统的三角支架,降低了全站仪的加设难度。第一水平板40通过其上的第一滑槽41,沿与其对应的第二水平板50上的第二滑槽51平移和转动;这种设计相对于使用传统的全站仪三脚架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进而可在更大范围内的控制点上进行对中整平。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图4出示了技术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中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的结构示意图二。由图4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滑槽51内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60的固定件80,也就是说,第二滑槽51兼做上述用于固定全站仪60的固定孔52;在不妨碍第一滑槽41与第二滑槽51中的限位件70安装的情况下,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将全站仪60固定在第二滑槽51中的任何位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滑槽41沿第一水平板40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滑槽51沿第二水平板50的长度方向布置。而且,第一滑槽41为贯穿第一水平板40的第一长条孔,第二滑槽51为贯穿第二水平板50的第二长条孔;第一长条孔可依靠限位件70的连接作用,第二长条孔中平移和旋转,进而,使本实施方式全站仪安放平台上的全站仪的覆盖范围更为大。更为优选地,限位件7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长条孔与第二长条孔之中的限位螺栓,且在限位螺栓上对接螺母,用于限制第一长条孔在第二长条孔中移动;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长条孔第二长条孔之中,用于限制第一长条孔在第二长条孔中移动的卡扣。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固定板,安装于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竖直固定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第一滑槽;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水平板,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水平板上固定有全站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固定板,安装于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所述竖直固定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第一滑槽;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水平板,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水平板上固定有全站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上竖直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竖直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竖直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全站仪安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张启铭,唐梦河,郭峰,吕彦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